讓孩子膽大起來的方法

  如何讓孩子膽大起來是父母們一直煩惱的問題,面對孩子膽小,家長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1、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膽怯的不良心理行為是隨著年齡增長,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而來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買東西,家長可先帶著孩子一同購物;告訴孩子購物的一般程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勵要買多少等。開始時孩子可能不敢說話,家長可幫他開個頭,然後讓孩子接著往下說。幾次下來,孩子漸漸熟悉了這家商店後,家長就可以在遠處看著孩子自己去購買,以後再讓孩子單獨去其他商店。

  2、不要當眾指責、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人都不會叫,是個啞巴”等責罵和羞辱的話,而應當等客人離去後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3、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範圍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遊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遊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並鼓勵他積極參與。

  4、放手磨鍊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

  5.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勵寶寶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引導他儘量習慣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可以經常帶他去串門,或者去公園,但家長要充滿愛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勵寶寶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機會。當寶寶一天天長大,要去面對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時,父母的鼓勵和支援會讓寶寶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讓寶寶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氣來面對。當寶寶面對生人時,當寶寶主動結識小朋友時,要表揚他、誇獎他,讓他感到這是一件快樂的事。

  寶寶膽小全因父母

  原因一:父母教養方式的問題

  雖然寶寶的性格和遺傳有很大關係,但另一方面也取決於後天的成長環境及父母的教養態度,比如: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地做事,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2***家規太嚴,對有些孩子感到好奇的東西常不準摸、不準玩,甚至不准問,久而久之,孩子習慣於按“規矩”辦事,缺少了探索精神。

  ***3***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動輒得咎,變得謹小慎微。

  ***4***孩子對突然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比如先由祖父母撫養的孩子轉而由父母親自撫養時,因為教養態度不同,孩子一段時間裡會變得沉默、內向。

  原因二:家長保護太多

  家長對孩子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呵護備至,無論是在生活細節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

  這種情況在城市裡更加嚴重,家長會時常灌輸給孩子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絕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太危險”,甚至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 氣來教育孩子,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在家裡、在父母身邊才是安全的,其餘地方都不安全。因此當孩子離開了家,便會出現害怕、退 縮等表現。

  原因三:看不到“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 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 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 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 的原則。

  原因四:恐嚇孩子

  在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對可能存在的危險過分擔憂,精神狀態持續緊張,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膽怯和退縮。巨大的響聲、突然從高處落下等,都會 引起嬰兒的懼怕,此時孩子會本能地撲向母親的懷抱以求保護。6-9個月的孩子對陌生人的突然接近產生恐懼。認知和想象進一步發展後,對黑暗、動物、雷電或 登高臨下等感到恐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有的家長自覺管不住孩子,一旦發現孩子害怕某件事物時,就像找到了約束孩子的法寶,甚至還添油加醋,動不動 就用來嚇唬孩子,使其長期處於驚恐不安的情緒之中,孩子也就膽小了。 三招讓寶寶膽子大起來 孩子膽小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所以家長們首先無需太過煩惱,只要採取合適的策略,用心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和教育方式,寶寶會越來越大方和自信。

  孩子變膽大的小法寶

  法寶一:在家別太寵溺

  “膽怯型”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能夠自信地表達自我,敢說敢做,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唯唯諾諾。但是,一旦他們置身於相對陌生的環境或面對生人,便會完全“失去”聰明與靈巧,缺乏信心,不敢表達,尤其害怕失敗。

  與“膽怯型”相對,“表現型”的孩子倒是特別不怕生,人越多、場面越大,他們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膽量的差異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響,也與家 庭教育、學校教育有關。”膽怯表現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過多的寵愛與縱容,與社會的接觸欠缺,這不免使其對公共場合、集體活動產生了未知的恐 懼。專家建議,在家時,家長可別讓孩子太由著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辦,而應適時放手,讓他多到社會上去見識見識。

  法寶二:鼓勵使人大膽

  一些孩子不太善於與別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總不願意主動問好,要麼低著頭、要麼把臉扭向一邊、要麼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麼乾脆躲到爸爸媽媽身後。一些家長便向別人“解釋”:“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彆彆扭扭的”。

  專家告誡,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當孩子表現不如人意時,父母應當耐心 地予以安慰和鼓勵:“第一次見面誰都會緊張,以後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說得更好。”“這次沒完成沒關係!下次我們繼續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行!”在尷尬的 節骨眼上給孩子一個溫暖堅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會慢慢增長,直到把過度的羞怯拋到腦後。

  法寶三:不要操之過急

  對待膽怯型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膽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長與老師都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不願意與其他 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願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可 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願意在客人面前表現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

  與此同時,父母也可與老師一起輕輕“推一把”,引導孩子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同齡人集體行動,以培養其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鼓勵為主、推動為輔,讓孩子由“兩面派”蛻變為“表裡如一”的“自信派”。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