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是什麼意思有哪些表現

  最近在網上時常可以看到空心病這幾個字,有些人表示不解空心病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空心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空心病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空心病的介紹

  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療抑鬱症,但是問題是所有的藥物都無效。作為精神科醫生,我們有個拿手的殺手鐗,就是任何抑鬱症患者如果用電抽搐治療,他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但是電抽搐治療對空心病都沒用。

  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從小都是最好的學生,最乖的學生,他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許,但是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他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所以他們會用比較溫和的方式,當然也給我們機會把他救回來。

  空心病的表現

  主要表現總結為以下這幾點:

  1.從症狀上來講它可能是符合抑鬱症診斷的。

  2.他們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

  3.通常人際關係是良好的。

  4.對生物治療不敏感,甚至無效。

  5.有強烈的自殺意念。

  6.通常這些來訪者出現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兩天。

  7.最後,傳統心理治療療效不佳等。

  而造成這些表現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為什麼要學習,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要活著?他們覺得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找不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由此他把出現“空心病”追溯到它產生的土壤——功利性應試教育。

  空心病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

  學生得了“空心病”,該如何破解?這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政府,社會,學校,家長,老師每個角色都要發揮出本職作用。只有進行新高考改革,改變整個大環境的氛圍,優化人才選拔機制,讓優秀可以有更多維度的衡量;只有學校、老師、家長共同發力,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權及選擇權,增加他們生涯規劃的意識,提高他們生涯規劃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及早就可以瞭解自我,發現自我,並規劃好職業生涯方向,真正明白為何讀書,為誰而讀,為誰而活!

  預防方法

  首先,重點重塑價值觀。有專家認為,治療空心病,價值觀培養是根本,它對人有非常重要的支援作用,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能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從而發現生命的意義。

  其次,家庭教育引導孩子健全發展。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塑造者,不要過分寵溺孩子,應注意培養孩子的德行,鼓勵孩子多與同齡人一起玩耍,在遊戲中學會尊重規則,懂得分享,理解別人,進而完善自己的社會互動能力。

  最後,學校教育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專家表示,以分數為主要衡量標準的教育模式很容易抹殺掉孩子的興趣。有些學校甚至為了便於管理,讓學生留相同的髮型、穿一樣的校服,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失去自我意識。專家強調,自我意識的塑造,能讓青少年懂得自己是誰,並學會自我管理,懂得約束和剋制。

  講大道理、大智慧在我國的學校中十分普遍,但小智慧、小道理才是促進他們成長的最直接的方式:如懂得愛護物品,友善對待其他人等,對從小建立孩子們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年輕人要明白,失落、空虛只是暫時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尋找不同的目標,會給生活帶來積極改變。

  專家認為,年輕人是社會的影子,他們的空心病,不單單是他們自身的個人問題,或者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那麼怎樣保持心理健康?下面一起來看看。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保持樂觀的情緒。要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在工作上要不斷創造,在進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感受成功的樂趣。

  2、善待別人,心胸大度。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

  3、要有廣泛的愛好。比如收藏、體育、旅遊、音樂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間的樂趣,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廣泛交友。

  4、保持一顆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後,隨年歲的增長,如果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不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5、學會諧調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經常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適應社會的規範,並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力,從而減少因此而帶來的困惑和壓力,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