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削皮後的蘋果會變色

  蘋果是水果之王,俗話說得好,一天吃一個蘋果,疾病離得遠遠的。蘋果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蘋果皮的營養價值更高,但是由於現在的蘋果栽培農藥使用的比較多,所以大家都習慣了削皮之後才吃,那麼小朋友你有沒有觀察到,削完皮的蘋果如果不及時吃,就會慢慢的變成黃色,最後變成黑揭色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當蘋果削好皮或切開後放置一段時間,會發生色變反應,切口面的顏色就會逐漸由淺變深,最後直至變成深褐色,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蘋果體記憶體在著酚類化合物,如多元酚類、兒茶酚等。這些酚類化合物在與空氣接觸後易被氧化成醌類化合物,在這個化學變化過程中,蘋果的顏色逐漸由白色變成黃色,隨著酚類化合物在與空氣接觸時間的變長,參加化學反應的量變多,所以顏色也就逐漸加深,最後變成深褐色。

  在氧化過程中,蘋果細胞中的酚氧化酶會得到釋放。在組織沒有損傷之前,也就是沒有削皮之前,存在於細胞中的酚氧化酶由於蘋果皮的阻擋無法與酚類化合物接觸,也就無法接觸空氣中的氧,因而不能發生氧化變色反應。當削皮後,蘋果細胞中的組織受損傷,酚氧化酶就被釋放了出來,從而與酚類化合物接觸,加速酚類化合物的氧化,最後在空氣中氧的作用下,就發生了變色反應。

  反應發生後,酚類化合物中的多元酚類會直接被氧化成醌類化合物而變色,而其中的另一種分子——兒茶酚分子則會在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聚合。兩個兒茶酚分子經作用會形成兒茶酚二聚體,二聚體又可以繼續凝結,形成四聚體,進而形成多聚體。單個的兒茶酚分子、二聚體和四聚體等都是沒有顏色的,但是多聚體缺少有顏色的,呈紫色。所以隨著多聚體的增多,切口面的顏色就會變得越來越深。

  蘋果體內原本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但變色以後,其中的維生素C就會減少,這樣蘋果的營養價值就遭受影響。那麼,有沒有辦法防止削皮後的蘋果的營養價值不發生改變呢?最好的辦法是將削好皮的蘋果泡在鹽水裡,不讓它與空氣接觸。或者,你可以在蘋果的切面上滴上幾點檸檬汁,這樣蘋果不僅不會變色,還能保持本來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