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最佳的治療方法

  患了脊髓型頸椎病要怎麼治療呢?有什麼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脊髓型頸椎病病因

  發病原因

  由於先天性,動力性,機械性等因素對脊髓及伴行血管產生壓迫刺激而致病。

  先天性因素***15%***:

  先天性因素主要指頸椎椎管發育性狹窄,從病因學角度來看,其是後述三者的病理解剖學基礎,除非佔位性病變體積過大***例如骨贅,腫瘤及碎骨片等***,大椎管者的脊髓型頸椎病發病率明顯地較頸椎椎管狹窄者為低,即使出現症狀,也多較輕微,且易於治癒。

  動力性因素***20%***:

  動力性因素主要是指椎節的不穩與鬆動,後縱韌帶的膨隆與內陷,髓核的後突,黃韌帶的前凸,以及其他有可能突向椎管,對脊髓致壓,而又可因體位的改變而能夠消失或減輕者。

  機械性因素***25%***:

  機械性因素指骨質增生,骨刺形成及髓核脫出等,包括區域性或蛛網膜下隙形成粘連無法還納者,這些因素大多是在先天性及動力性因素基礎上而對脊髓形成持續壓迫。

  血管因素***25%***:

  脊髓血管及其血供量像腦部血管一樣,具有十分驚人的調節能力,以維持脊髓在各種複雜活動中的血供;其正常與異常狀態的供血量可以相差20倍左右,如果某組血管遭受壓迫或刺激時,則可出現痙攣,狹窄甚至血栓形成,以致減少或中斷了對脊髓的血供,視缺血的部位不同,在其相應的支配區表現出各種脊髓缺血癥狀,嚴重者則有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後果,在臨床上具有代表性的脊髓缺血表現包括: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引起的四肢癱瘓***以下肢為重***,溝動脈受壓引起脊髓中央管前方缺血,出現上肢癱瘓***也可波及下肢***;軟脊膜缺血,引起脊髓刺激症狀;以及因大根動脈受阻所引起的脊髓變性等,此種在臨床上難以被察覺的因素,實際上對脊髓的病理生理改變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在手術時僅僅摘除脫出的髓核,四肢癱瘓症狀可迅速減輕甚至消失,而如此驚人的速度只能用血管因素來加以解釋,因此,在臨床上應充分估計血管因素的重要作用,此對手術時機的選擇與判定亦具有重要意義。

  脊髓型頸椎病最佳的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非手術療法

  仍為本型的基本療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約近半數病例可獲得較明顯的療效,但在進行中應密切觀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劇,應及早施術,以防引起脊髓變性。

  2.手術療法

  ***1***手術病例選擇:

  ①急性進行性頸脊髓受壓症狀明顯,經臨床檢查或其他特種檢查***MRI,CT檢查等***證實者,應儘快手術。

  ②病程較長,症狀持續加重而又診斷明確者。

  ③脊髓受壓症狀雖為中度或輕度,但經非手術療法治療1~2個療程以上無改善而又影響工作者。

  ***2***手術入路及術式:視病情,患者全身狀態,術者技術情況及手術操作習慣不同等選擇最為有效的手術入路及術式。

  ①手術入路:對以錐體束受壓症狀為主者,原則上採取前方入路,而對以感覺障礙為主,伴有頸椎椎管狹窄者,則以頸後路手術為主,對兩種症狀均較明顯者,視術者習慣先選擇前路或後路,1~3個月後再根據恢復情況決定需否另一入路減壓術。

  ②手術術式:對因髓核突出或脫出所致者,先行髓核摘除術,之後酌情選擇介面內固定術,植骨融合術或人工椎間盤植入術,對因骨刺壓迫脊髓所致者,可酌情選擇相應的術式切除骨贅,施術椎節的範圍視臨床症狀及MRI檢查結果而定,原則上應侷限於受壓的椎節,後路手術目前以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術為理想,操作時應注意減壓範圍要充分,儘量減少對椎節穩定性的破壞。

  ***3***視每例手術為第一次:每位外科醫師都應該如此,包括高年資者,作者施術已近半個世紀,但仍然牢記恩師屠開元教授“視每次手術為第一次”的教誨,應盡全力提高療效,並將手術併發症降低到最低點。

  ***4***重視手術後護理,後繼治療及康復措施:應像對待手術一樣認真,切不可因掉以輕心而發生意外。

  ***二***預後

  因椎間盤突出或脫出所致者預後較佳,痊癒後如能注意防護則少有復發者;脊髓型頸椎病中央型者對各種療法反應收效較快,預後亦多較滿意;椎管矢狀徑明顯狹小伴有較大骨刺或後縱韌帶鈣化者,預後較差;病程超過1年且病情嚴重者,尤其是脊髓已有變性者,預後最差;高齡患者,特別是伴有全身嚴重疾患或主要器官***肝,心,腎等***功能不佳者,預後亦差,對後兩者選擇手術療法時應持慎重態度,操作時更需特別小心。

  脊髓型頸椎病的預防

  日常預防

  第一、注意適當休息,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第二、改變用枕習慣,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

  第三、積極鍛鍊,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鍊,正確的鍛鍊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迴圈,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第四、可使用熱敷,對於緩解區域性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