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政法幹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講解

  片段閱讀是廣西政法幹警行測中考試的重要考察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廣西政法幹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供各位考生練習。

  廣西政法幹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一***

  1.在社會與生活步伐加快的今天,人們難得閒暇去仔細翻閱報刊來捕捉當下集體意識的火花、把握社會想象的脈搏。網際網路上的搜尋引擎為難以脫身的人們提供了方便,它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手段。網民只需手指一點,即可瞭解社會當天所發生的和最受關注的熱點。然而網路搜尋以及與此相關的討論,會因網路資訊的不斷更新而很快成為“歷史”。探討如何把這些作為社會發展軌跡的“暫時性”保留下來,以便現在和將來作為了解社會的獨特視窗,將是一件富有創意的工作。

  如果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開頭,接下來作者最可能*** ***。

  A.引導大眾科學、自覺地利用搜索引擎去了解社會

  B.介紹在收集、整理網路熱點資訊方面的某種嘗試

  C.探討如何使網路成為直觀、直接瞭解社會的途徑

  D.剖析以快速、零碎為特徵的網路閱讀的潛在危害

  2.世博會有一句專屬名言:“一切始於世博會。”人類近現代工業文明各個時代的重大創新發明、生活方式,都由世博會催生和起步,小到電燈、電視、熱狗、冰激凌、拉鍊,大到度假村、俱樂部、主題公園,都從世博會開始走進無數人的家庭,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正因為“一切始於世博會”,能在世博會上得到一角展示空間已是難能可貴,世博會選擇合作伙伴更是萬里挑一,它象徵著一個時代對一個品牌全方位的肯定。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說明世博會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作用

  B.介紹世博會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

  C.強調參加世博會對品牌宣傳的重要意義

  D.闡釋“一切始於世博會”的來歷和內涵

  3.來自不同的語言群體和文化的人需要彼此交流,就必須尋找交流工具。在一個層面上,他們可以依賴受過特殊訓練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可以熟練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來作口譯和筆譯。但這是不方便的,花費的時間和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整個歷史上,不斷出現通用語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紀世界是拉丁語,在西方几個世紀中是法語,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是斯瓦希里語,20世紀後半葉,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是英語。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翻譯作為交流工具的侷限性顯而易見

  B.通用語言是處理語言差異的有效手段

  C.交流工具會因時代和層次需求而變化

  D.人類為尋找通用語言進行過長期探索

  4.有人說,傳統小說是依賴經驗的寫作,而網路小說是依賴想象的寫作。看來,這兩種寫作需要找到一個結合點,依賴經驗的寫作需要吸納網路小說的想象,而依賴想象的寫作則需要糅入傳統小說中豐厚充實的經驗。因此,當今的文學要從原創力日益萎縮的窘境中走出來,作家們增加生活經驗的積累應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舉措。但這還只是由經驗通往原創力的第一步,接下來必須在體驗上進行認真的修煉,使生活經驗轉化為心靈體驗,使客觀的經驗世界轉化為作家主觀的心靈世界。

  這段文字重點強調的是*** ***

  A.怎樣找到傳統和網路小說的結合點

  B.如何轉化經驗吸納想象

  C.作家應該如何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

  D.如何提高文學的原創力

  5.傳記,從本質上說,是人的生命活動的記載,是人類生命的一種特殊載體。人的生命活動,不僅表現出生存和發展的渴求,而且表現出自身潛能的開發、釋放。這種自身潛能的開發、釋放,就是一種力的創造。創造,包括多種形式,有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展現,有哲學家、思想家在精神領域的探索,有軍事家運籌帷幄。馳騁疆場的戰鬥較量,有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有文學家、藝術家的才華展示,有改革家對生存環境的革新改造,等等。這是一幅幅壯麗的生命畫卷,是活力向惰性的挑戰。人類只有在這樣的挑戰中才能保持其生命的活力,併為活力的凝聚創造更好的條件。中國古典傳記,正是這種生命活力的形象性展現。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傳記是人類生命活動最為生動的記載

  B.中國古典傳記從多角度展現了生命活力

  C.人類自身潛能的開發包括多種形式

  D.人類個體與整體創造性在傳記中有不同的表現

  廣西政法幹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解析】B。本題為結語推斷題。文段後半部分主要論述的話題是如何將網路搜尋以及與此相關的討論儲存下來,那麼根據話題一致原則,接下來應該談論的是關於如何儲存的方法,即收集、整理。B項表述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項。

  2.【解析】C。本題為主旨概括題。第一句為援引觀點,非文段核心語義;第二句進一步闡明世博會對人的生活產生的影響;由第三句中的“正因為”可知,以上兩句均為原因,從而引出結論,即世博會象徵著一個時代對一個品牌全方位的肯定。原因不重要,結論是重點,對結論同義替換,對應選項,可知,本題答案為C項。

  3.【解析】B。本題為意圖判斷題。通讀文段可知,文中主要談論的是通用語言解決了由語言差異引起的不便,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說明“通用語言是處理語言差異的有效手段”,B項表述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項。

  4.【解析】D。本題屬於主旨概括題。文段尾句由轉折關聯詞“但”引出主題句,即原創力走出困境的方法。A、B項說法片面,排除;C項無中生有,文段並未提及作家應如何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因此,本題答案選擇D選項。

  5.【解析】B。主旨概括題,文段前面的內容是關於傳記和生命活力之間聯絡的陳述,而通過表示總結的標誌“正是這種生命活力……”中代詞“這”引導了概括性的表述,可知最尾句式文段的主旨所在,因此正確答案中必須要體現“中國古典傳記”和“生命力”兩個概念,故選B。

  廣西政法幹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二***

  1.1994年到1997年4年時間,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10%多一點,到2011年接近22%,如果考慮到土地出讓和其他政府基金性收入,有專家估計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超過30%.而同期,企業或者是資本收入佔比也大幅度提高。一個佐證是,2002年底,企業存款為64298.47億元,低於當時的個人存款,而到2011年底,企業存款***央行新的統計科目為“單位存款”,口徑相當***上升到423086.61億元,增長了5.58倍,遠超同期個人存款2.68倍的增幅。

  通過這段文字,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 ***

  A.收入越來越向政府和資本傾斜

  B.政府應適當降低稅收

  C.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較快

  D.政府收入過高會成為企業的負擔

  2.雖然我國農村一對夫婦大多生育二胎以上,但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一撥一撥到城市打工。因此,年輕的高素質移民將不斷對衝大城市老齡人口,使人口年齡相對下降或持平,大城市的活力就會保持下去。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撐農村,已顯端倪,甚至可能成為常態。日本的偏僻農村就是前車之鑑。

  這段文字說明*** ***

  A.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與日本同樣嚴重

  B.農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

  C.人口狀況直接決定一個地區的發展

  D.人口流動將加劇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性

  3.西藏的一些高僧往往以經年累月的光陰用五彩細砂砌成巧奪天工的曼荼羅圖案,整個過程中,作業者口誦經文、心存敬意、屏息凝視、一絲不苟。幾經辛苦,到了功行完滿的一刻,卻會毫不留戀地一手抹掉。這一種態度,對慣於享用先進科技和講求功效的現代人來說,驟看簡直不可思議,但細心省察下,卻寓意深遠。

  最準確表達這段文字中“寓意”的意思的是*** ***

  A.人生的一切繁華景象歸根到底都是無常的

  B.應對生命保持高度的敬畏感

  C.應認真莊嚴地投入生活又不為生活中的得失所累

  D.生命的意義在於追尋精神上的安頓

  4.其實,我們都是成功者,因為成功只是一種感受,一種自我意識的主觀感受。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是微小的進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認認真真地品味一番,那麼,幸福和快樂就會常伴在我們身邊,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格外的豐富和生動。

  通過這段文字,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 ***

  A.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失敗者

  B.成功的人生少有挫折和失敗

  C.成功是一種心理感受,與現實的物質無關

  D.成功可以自己定義,不用將其看得過於神聖

  5.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指出,在埃及,醫師依成法處方,如果到第四日而不見療效,他就可以改變藥劑,只是他倘使在第四日之前急於改變成法,這要由他自己負責。從同樣的理由來論證,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統治的政體不會是最優良的政體,但也必須注意到一個統治者的心中仍然是存在通則的,而且凡是不憑感情因素治事的統治者總比感情用事的人們較為優良,法律恰正是全沒有感情的,人類的本性卻是誰都難免有感情。

  通過這段文字,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 ***

  A.法治優於人治 B.人性決定政治

  C.法律是過濾了情感的通則 D.最優良的政體是不存在的

  廣西政法幹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解析】A.文段先說,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從1994年到1997年的10%增長到2011年的22%;再說,同期的企業或者是資本收入也大幅增長,到2011年底,企業存款增長了5.58倍,已經超個人存款2.68倍的增幅,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說明的是從1994年到2011年期間,政府和資本的收入增幅大大上升,A項與此表述一致。

  2.【解析】B.重點在“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撐農村……”,可看出農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

  3.【解析】C.A項表述偏於消極,排除。B項“敬畏感”在文段中並未體現,排除。C項概括準確。D項偏離文段表述。

  4.【解析】D.文段先說其實成功只是一種主觀感受,接著說,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每一次進步都看成一次成功,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可見文段說的是成功可以自己定義,它離我們並不遠,D項與此表述一致,正確。A、B兩項在文段中並沒有體現,C項“與現實的物質無關”說法過於絕對,錯誤。

  5.【解析】A.B項文中沒有提到人性和政治的關係,C項片面的理解文段的意思,D項文中沒有提及。只有A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