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不能給孩子輸血

  有人認為病人輸用親屬的血液最安全,但是很多人好奇為什麼父母卻不能給孩子輸血。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家長不能給孩子輸血的原因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父母不能給孩子輸血的原因

  正常人體內都存在著免疫系統,相當於機體的防禦部隊,它對所有進入體內的細菌、病毒等外源性異物加以排斥清除。當免疫功能低下時,免疫系統的監視作用就會下降。輸血相當於一種組織或細胞移植,也屬於異物,除了補充紅細胞、凝血因子之外,輸血同時伴隨著獻血者免疫細胞的輸入。

  一般情況下,正常情況下患者會將獻血者的免疫細胞視為異物加以排斥,使它們不能生存或增殖、分化,即患者體內的免疫部隊更為強大,會將輸入的獻血者免疫小分隊消滅掉。

  有一種致命的輸血反應叫作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就是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或受損時,獻血者的免疫細胞在患者體記憶體活壯大,並對患者自身的正規部隊及某些組織發動攻擊,造成正常器官組織的功能喪失,也就是鳩佔鵲巢,入侵的小分隊把患者機體的大本營摧垮了。

  近親屬間由於遺傳因素,父母與子女之間有一半的主要組織 ***HLA***相同,當近親屬相互獻血時,獻血者的免疫細胞也不易被受血者的免疫系統識別出來,也就是正規軍與外來免疫小分隊的服裝部分相同、隱蔽性更強從而更容易混淆,導致其更易在受血者體記憶體活;但入侵的小分隊能識別患者的免疫正規軍和其它正常組織並發動攻擊,從而更易引起致命的TA-GVHD。新生兒、腫瘤、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輸血時最好將血液輻照,即殺滅獻血者的免疫細胞後使用。

  新鮮全血裡面含有的免疫細胞最多,其次是白細胞、血小板、懸浮紅細胞,新鮮液體血漿裡也含有免疫細胞,但新鮮冷凍血漿和冷沉澱裡面的免疫細胞經過凍融後被破壞,所以不會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

  輸血基本簡介

  輸血的歷史:最早的輸血是在1667年,一個法國貴族將280ml的小牛血輸給了一個精神失常的流浪漢,企圖治療他的精神問題。這位倒黴的患者在經歷了嚴重的免疫反應、在鬼門關徘徊數次之後,居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且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平靜,因而輸血療法被一些有創新想法的醫生所接受。

  在隨後的300年間,輸血療法仍然是在探索階段。由於沒有相關知識***比如血型***,輸血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但醫生們也發現輸血也真的能夠挽救生命。直到1912年法國人卡雷爾博士***Alexis Carrel***因創造血管吻合術進行輸血而獲得了諾貝爾獎,輸血療法才獲得了較大範圍的肯定。

  真正使輸血成為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的人是維也納的病理學家蘭士臺納***Karl Landsteiner***,他從1901年開始發現了人類的ABO血型及凝集規律,為現代輸血提供了堅實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在隨後的20年裡,其他醫生又逐步建立了血液抗凝和交叉配血技術,輸血成為了一種常規治療方法,在所有醫院都可以進行。而蘭士臺納也在1930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狹義的輸血是指輸注全血,廣義的輸血是包括全血在內的、由血液製備的各種有形或無形成分的輸注,嚴格來說,造血幹細胞***骨髓或外周血***也算是一種特殊的輸血。

  輸血方式

  輸血是重要的搶救生命的措施之一。臨床上輸血一般採用靜脈注射。輸血時必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輸血方式。例如,給大面積燒傷患者輸血,最好輸入血漿,因為這種患者丟失的主要是血漿,如果輸入全血,可能使體內紅細胞濃度過高,增加血液的黏滯性而影響血液迴圈。給嚴重貧血患者輸血,最好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懸液,因為這種患者主要是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濃度過低,但總血量並不減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輸入濃縮的血小板懸液或含凝血物質的血漿,以增強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進止血。上述只給患者輸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輸血方式,叫做成分輸血。成分輸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療效,而且因為不輸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基於上述原理,近年來輸全血的患者逐漸減少,輸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漸增多。

  輸血原則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例如:正常情況下A型人輸A型血,B型血的人輸B型血。

  緊急情況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輸血,血源相對其它血型來說可能會較少。因為AB血型的人並不是萬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雖不含有抗A抗B抗體,但其紅細胞內含A.B .抗原。如果輸用其他血型血時,極易引起輸血反應。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並不是萬能血,那種認為O型血是萬能血的陳舊觀念應該徹底更新。因為O型血紅細胞上沒有A、B抗凝結原,所以O型洗滌紅細胞可以在主側配型相合時,給A、B、AB型的患者輸注。但是,O型血的血漿中含有抗A凝結素和抗B凝結素,如果將含有O型血漿的紅細胞製劑輸入A、B、AB型患者的體內,將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輸血的不良反應。目前一般醫院輸血都輸同型血。

  如果異血型者之間輸血輸得太快太多,輸進來的凝集素來不及稀釋,可能引起紅細胞凝集現象。因此,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異血型者之間輸血,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採用。

  在通常情況下,由於考慮到人類的血型系統種類較多,為了慎重起見,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間進行輸血,也應該先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即不僅把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進行血型配合實驗,還要把受血者的紅細胞和獻血者的血清進行血型配合實驗,只有在兩種血型配合都沒有凝集反應,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進行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