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不參加中國閱兵

  在中國慶祝反法西斯勝利七十週年,也就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中國舉行了盛大的“閱兵”。中國邀請了“德國”,可是德國沒有參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德國不參加中國閱兵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德國不參加中國閱兵的原因

  雖然是慶祝反法西斯的勝利,在主戰場是在中國而非“歐洲”,也不是針對“德國”的,也不必到中國來“謝罪、道歉”,反成了“座上賓”。光榮啊,神氣啊,腰也不用“彎”。一個“戰敗國”,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引領世界的“中國”去‘閱兵’,去檢閱“中國軍隊”,並還有其他“十一個國家軍隊”,這樣的“機會、臉面”,真難得。真的不知道德國是怎樣處理決策的,是否有點“***”。因為你同其他“歐洲國家”有不同,跳出了歐洲,成了中國的好朋友。正是因為中國人尊重德國,才“邀請”德國的“元首”,這樣大的“榮譽”卻不願意“享受”。

  日本不來,是因為“安倍”在“翻案”,在“否定”侵略,是不願意承認曾是“法西斯”,自相矛盾。無法同世界“解譯”,可德國卻不同,是已經“反省、道歉”而正視面對的,難道還有為難之處?德總理在日本也表過態,可現在卻“言行不一”了。菲律賓現在是“臭”了,根本沒“臉”。可西歐的一些國家,要看美國的“眼色”,另因為他們“已經在歐洲慶祝過”,也算參加過。不來也不算得罪中國,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慶祝。可這種“慶祝”有針對‘德國’,是以“不光彩”的臉面“出現”的。英國人很聰明,在“亞投行”的問題上,為了國家利益第一個“帶頭”突破,德國也就跟上了。可如今呢,怎麼就犯傻,出席了北京閱兵歐盟又能如何呢?理由在自己,不要再有“不正常心裡”。日本自己稱是一個“非正常國家”,可德國也是嗎?

  德國與中國的關係

  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德國同中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重要。事實上,來自中國的需求是危機期間德國經濟韌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是德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法國和美國。對中國而言,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德經濟間存在許多互補因素。例如,德國工業力量雄厚,而工業對中國來說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另外,德國人能夠幫助中國進行職業培訓,而這可以確保在中國的德國公司獲得他們所需的熟練勞動力。

  有些人甚至把德國稱為歐洲的中國。兩國在外交政策上都講求務實,注重業務往來,有著牢固的經濟和工業基礎,並且始終保持大量的貿易盈餘。德國總理默克爾每年都會訪問中國,其前任亦是如此,這也體現了中德兩國關係的重要性。

  目前中德之間最大的交易當屬三一重工對普茨邁斯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收購。此次收購的特點之一是,普茨邁斯特仍保持獨立的品牌並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而三一重工將努力在混凝土泵領域打造一個新的全球市場領導者。這個例子很好地體現了中德之間新的商業聯盟是如何充分發揮雙方優勢的。

  除了大型併購,德國的中小型企業憑藉技術優勢和專業知識也吸引著中國公司。同時,中國也協助德國進行新能源的開發。這種“中德製造”的合作關係的發展演變令人期待。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相關資料

  ***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110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

  2015年10月28日,德國成功獲選第70屆聯合國大會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