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穩定的原因

  糖尿病是一種對人體傷害很大的疾病,而這這種傷害大部分來自因血糖過高或不穩帶來的,血糖不穩定可加速血管受損,從而造成更多的心腦血管疾病,而引發致殘、致死的後果。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選藥不合理

  糖尿病人用藥應因人而異,需要根據每個病人的糖尿病型別、體形胖瘦、脯島分泌功能的不同,結合病人的年齡、肝腎功能、併發症以及血糖譜的特點選用藥物。

  二:藥物用法不正確

  降糖藥種類很多,若用法不當,將事倍功半。根據藥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藥需一天三次服用,有的每天一次即可。短效製劑應當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一次或兩次口服,則很難使全天血糖滿意控制;有些長效製劑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三:藥物繼發性失效

  有些降糖藥物服用一段後效果逐漸減退,臨床謂之“口服降糖藥繼發性失效”,其原因是病人的自身胰島功能隨病程延長而趨於衰竭所致,促胰島素分泌劑的作用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因為此類藥物發揮作用有賴於胰島功能的存在,此時應及時調整藥物或換用胰島素。

  四:用量不足或過量

  需要警惕的是降糖藥物用量過大,血糖降得過快,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反而更高。對於空腹時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搞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高血壓”,若屬後者,則晚間降糖藥用量宜適當減少而不是增加。

  五:胰島素抵抗

  大多數2型糖尿病人,尤其是體重超重及肥胖者,其血糖升高多因病人對胰島素不敏感,而並非血迴圈中胰島素含量太低。治療應當首選具有胰島素增敏效果的藥物,通過克服胰島素抵抗來增強胰島素的降糖效果。

  血糖不穩定怎麼辦

  1、每天喝一杯脫脂牛奶,吃250克酸乳酪。乳製品中含有一些物質,可減緩食物中的糖轉變成血糖。據調查,常食用乳製品的人較其他人患糖尿病的機率低70%。

  2、每天吃100克大豆。大豆能幫助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它在胃腸道內消化吸收時間較長,緩慢釋放出糖類進入血液,故對糖尿病患者有利。

  3、適當食用含高纖維的食物,如玉米麵、燕麥片、高粱米、芹菜、韭菜、豆芽菜等。它們含纖維數量較多,適量食用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減少胰島素的用量。還可降低血脂,減緩糖尿病人的飢餓感。

  4、少吃多餐。把一日三餐分4~5次吃,可以防止一次食後吸收大量葡萄糖引起血糖急劇升高,減輕胰島的負擔。

  5、晚餐吃一些菠菜。菠菜中含金屬元素鎂,可有效防止2型糖尿病的發展。據調查飲食中含鎂多,可使糖尿病患病風險降低10%左右。對肥胖者,使其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20%。

  6、堅持每天步行1.5公里,可使體內細胞更容易接受胰島素,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7、每天花10分鐘時間做一套放鬆肌肉的操,能明顯改善血糖水平。作法是先繃緊肌肉然後放鬆,如先捏緊拳頭,然後再鬆開。如此鍛鍊身體的每一塊隨意肌,從腳趾到眼睛都能得到鍛鍊。

  8、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睡眠不足可導致血糖和胰島素異常變化,不利於血糖的穩定。

  9、不要過於飢餓。人在飢餓時血糖會急劇下降,進食後腸胃道吸收大量葡萄糖,迫使胰島釋放更多的胰島素,不利於血糖的穩定。

  10、晚餐後最好看一場喜劇,也可看看小品或相聲。飯後人一樂,會明顯降低血糖升高的水平。

  血糖如果長期處於忽高忽低的大波動狀態,可導致出現低血糖反應,並增加出現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腎病的風險。為避免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在協調好飲食、運動和藥物三者的關係基礎上,應特別注意少量多餐和定時定量進餐。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及睡前1-2小時三個時間段應注意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