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為什麼會厭學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厭學的原因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1、厭學的表現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其主要特徵是對學習厭惡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經常逃學或曠課。厭學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即學生完成一定學習任務的速度和質量降低。有厭學心理的學生,對學習存在認識偏差,他們認為學習成績好壞對自己未來發展和理想實現並無多大關係。並且,他們一般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低下,喪失學習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學習的失敗者,這種消極的自我認識,是學生厭學的內在原因之一。有厭學心理的學生,常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活動。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中,一般不願意做作業,不認真聽講,只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勉強學習,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是恐懼厭惡

  2、厭學產生的原因

  ***1***來自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重大歷史時期,在變革的巨浪中各種各樣的思潮同時湧來,由於中學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點,缺乏處世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如:“商海”對青少年強烈吸引,社會勞務市場的不完善,使許多中學生未把獲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作為今後走上社會求職的必要條件,而認為有錢就有學上,有門路就有好工作,現在一些重點中學,各年級各班中都有分數不夠、花錢進來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有厭學心理,這些都對中學生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2***家庭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視的,家庭中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會通過有形或無形的方式給子女的學習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目前,許多家庭缺乏有利於孩子學習的精神氛圍,有的家長業餘時間在聊天、看電視、打牌中消磨;還有的家長對學生抱以不切實際的過度期望,把家庭變成“第二學校”,自己承擔“伴讀”“督學”角色,這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常會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而自己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以至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導致成績下降,而成績稍一下降,父母壓力更大,學生更不願意學,成績更差,造成了惡性迴圈。

  ***3***來自教學內部的原因。目前相當多的學校,其教育教學指導思想仍未從應試教育的樊籬中走出來。升學指揮棒在中學仍有很強的支配力,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了學生厭學心理。一是由於教師的教學思想仍被升學指揮棒左右,課堂上滿堂灌,不注重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更無暇去顧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生間的個別差異,作業搞題海戰,壓得學生無喘氣的機會。凡此種種做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加重了學生的厭學情緒。二是應試教育對教育評價的影響,使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均以考試分數為標準,學校向教師要分數,教師、家長向學生要高分,在這種層層壓力下,一些學校只注重與升學有關的科目,擠佔其他科目的時間及學生的雙休日及節假日,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4***學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個性特點及個性傾向。如意志力薄弱、興趣廣泛而不專一、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等。都易失去學習興趣。還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常碰到困難,遭遇失敗,甚至是老師的冷嘲熱諷和輕視,家長的打罵,這些常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於是自暴自棄,產生厭學心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太差,學習方法不當,智力低下等,都可導致在學習中遭遇失敗,產生厭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