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常見問題的形成原因

  黃瓜在生長髮育中常常會發生各種常見問題,比如葉片變色、卷葉,甚至枯死等生理現象,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葉薄,葉色淺綠,葉尖較長,大,葉片伸展不平而略呈勺狀,葉柄長而下垂,質地脆嫩或發生縱裂,易折斷。這是由於溫度高,土壤溼度過大所至。

  2、葉片較大,葉面腫皺,葉緣向上捲曲,葉脈細而色淡。這是由於溫度低,土壤溫度過大所至。

  3、葉大,葉色黃綠而無光澤,有時葉緣周圍呈現一圈黃綠色,葉尖和莖部頂端不伸展。這是由於溫度高,土壤過於乾旱所至。

  4、葉大,葉色深率。生長緩慢,葉片向一邊扭曲,形似病毒病症狀。這是由於溫度低,土壤過於乾旱所至。

  5、植株上部葉片小,葉緣反捲呈傘狀,生長點不舒展,但葉色濃綠。這是由於肥料施用過多所至。

  6、早晨,黃瓜葉片邊緣似水燙,有許多角形或圓形的水浸狀斑,日出後症狀逐漸消失,這是由於室內溼度過高,葉片蒸騰作用受抑制所至。

  7、葉緣部葉脈間出現水浸片狀傷痕,先軟後枯,枯後變為灰綠色。該現象多發生於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的溫室或大棚,這是由於黃瓜“氨氣中毒”所至。

  觀察黃瓜長相 預防潛在問題

  1、卷鬚:正常生長的卷鬚較大,它與莖的夾角呈45度。若水分過多,卷鬚直立,水分不足或溫度過高***超過24度***則卷鬚下垂,項部捲曲營養或根系發育不良,卷鬚細而短;卷鬚頂端發黃,是病害發生的前兆,應立即噴百菌清1200倍液。

  2、葉片:生長條件適宜時,葉片發綠且有光澤,葉緣缺刻深,葉脈粗,葉片平展,大小適中,較厚,葉柄短,與莖的夾角呈45度。若葉片過大、葉緣向葉背彎曲、葉脈粗、色淡,是溫度低***白天溫度低於20℃***、土壤水分多所至;葉片大,葉尖不伸展,色黃綠,無光,莖頂端伸展不暢,是棚室溫度高***白天高於32℃***、土壤溫度低所至;葉片小,色深綠,生長緩慢,葉片尖端成禿尖或向一邊扭曲,或葉面顏色不一致,是病毒病症,應立即噴植物生長調節劑7500倍液天然蕓薹素與病毒必克***或其它防毒藥劑***1000倍液。節間短是因氣溫低、土壤水分不足所至。

  3、花:若雌花鮮黃,花較大,向下開放,說明植株生長健壯。反之若雌花淡黃、短小,橫向開放,子房彎曲,是生長衰弱的表現;若植株進一步衰弱,則雌花更小,向下開放;正常開放的雌花距龍頭***植株頂端***50釐米左右。當夜溫低於l0℃,土壤水分不足,或施肥過多則開花節位上升;當夜溫或地溫過高、水分不足或施肥過多,特別是氮肥過多時***加之光照不足***,植株徒長開花節位下降;植株頂部幾節縮短,聚成一個疙瘩而花蕊繼續生長,雌花、雄花開到頂部,頂梢由花芽封頂***俗稱花打頂***,主要是l0℃以下溫度持續長時間乾旱所至。此外,施肥量過大,水分不足,土壤濃度過高,根系吸水困難,使植株生長衰弱,節間縮短,也會形成一個疙瘩。解決方法上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為15—20℃,並適當澆水,稀釋土壤中過多的肥料。

  4、果:某些單性結實品種,在生長開花時溫度過低,造成受粉受精困難,同時土壤溼度過大,植株生長衰弱,營養供應不足,會出現尖嘴瓜;若持續高溫,乾旱或土壤缺肥或肥料過多,阻礙根系吸收養分水分,植株生長衰弱,營養不足,也會出現尖嘴瓜。因受精不完全,受精處才有種子,有種子處養分供應過充分,這樣就會形成大肚瓜,這是營養與水分供應時好時壞造成的。當水分養分適宜時,受精時產生種子;反之,當水分養分供應失調,此處不能受精,也就沒有了種子,此處就發育不好,有種子處發育正常,就會造成蜂腰瓜。由於低溫***白天低於20℃***弱光、養分供應不足或一節多瓜,還容易產生化瓜。對上述前3種情況應控制好溫度,調整好土壤溼度和養分,還可在植株上噴0.1%硫酸鋅溶液。化瓜的解決辦法是白天將溫度控制好***25—28℃***,早揭膜晚蓋膜,儘量延長光照時間。

  總而言之,就像中醫治病中的望聞問切一樣,也可以通過“望”植物的長相來辨別潛在問題,提早解決,防範於未然,這樣能夠更有效的促進黃瓜生長,近而提高產量,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