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治療乙肝吃什麼藥好

  乙肝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疾病,那麼使用中醫的方法能夠治療乙肝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中醫治療乙肝的三種方法吧。

  中醫治療乙肝的三種方法

  1、毒為實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鬱、瘀、毒形成,“鬱”為氣病,有木土之分。“瘀”為血病,在經在絡。而毒為實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貫肝病之始末。肝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將人體代謝過程的有害廢物進行解毒,排出體外。如肝功發生障礙,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質即對機體,尤其是特適性的肝臟產生損害,在治療上“不離於肝、也不止於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瀉火疏木。重在利膽,因肝膽相照,膽為肝臟排洩膽汁,為肝排邪洩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膽者自當利之。

  2、氣滯血淤,活血化瘀

  幾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臟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迴圈障礙的病理改變,大多由氣滯血瘀造成,情緒不暢,並非肝鬱的唯一原因,溼熱痰濁、瘀血阻滯、經絡氣機不暢可以致鬱致瘀,肝之清陽被遏,也是一種鬱滯,氣為血帥,氣滯血瘀,血脈不通,則瘀血內生,臨床上兩脅疼痛,肝脾腫大,肝掌、蜘蛛痣,舌質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膚髮硬甚至開裂說明瘀血阻滯,是乙肝的基本病機之一。

  3、脾氣易虛,顧護脾胃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治療乙肝,尤其應重視益氣健脾,因為益氣健脾法具有補充元氣,健運脾胃,升清陽,固衛表,止虛汗,退虛熱,解毒,利水、生津救脫等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攝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腫排膿等間接作用。能調節機體多種免疫功能,促進細胞的轉化,增強細胞免疫,促進抗體生成,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乙肝的診斷方法

  當感覺似患感冒、疲倦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厭油、甚至有輕咳、低熱、渾身不適時就應及時觀察尿色。肝炎引起的尿黃早於眼及皮膚髮黃,如尿色變黃,則應立即去醫院化驗肝功及乙肝兩對半。但也有人剛開始表現為腹脹、腹痛或腹瀉,隨之出現噁心、尿黃,這時應及時就診,先排除肝病,特別是無黃疸型乙肝,然後再考慮其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常常感覺胃痛、吐酸水或苦水,也要警惕。因為肝病有時也表現為胃不舒服,易誤診為胃病,所以還應檢 查肝功能予以確認。如發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口乾舌燥、面板痛癢、腹脹、腹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有可能已感染肝炎,應及時就診,儘早治療。

  藥,例如山藥、首烏、黨蔘、茯苓、山茱萸、當歸、黃芪、肉蓯蓉、菟絲子、靈芝、黃精、人蔘、刺五加、枸杞子等。

  治療乙肝最好的藥有什麼

  1、干擾素***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

  該類藥物的優點是有固定療程、不產生病毒耐藥、HBeAg,HBsAg血清轉換率高且應答持久、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病毒雙重功效;缺點:需皮下注射、價格較高、不良反應較多等***流感樣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異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償期肝硬化、甲狀腺疾病等禁忌症。

  採用干擾素治療病情階段:病毒載量低於109、高ALT水平、HBeAg低滴度、女性、非母嬰傳播、病程短。

  2、核苷***酸***類似物

  這類藥物的優點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療程不固定、易發生病毒耐藥、停藥後易復發等的缺點。目前乙肝抗病毒藥核苷***酸***類似物有6種,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克拉夫定等。

  拉米夫定***賀普丁***優點:上市時間最長,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且進入醫保缺點:持久應答率低、病毒耐藥率高***14%,38%,49%,66%***。

  阿德福韋***賀維力、名正、代丁等***優點:耐藥變異率低***0.3%、11%、18%、29%***,對拉米夫定耐藥者仍有效;缺點:抗病毒作用較弱,起效慢,有潛在的腎毒性。

  恩替卡韋***博路定***優點:作用強,耐藥率低***5年累計耐藥率1.2%***;缺點:價格較貴。

  替比夫定***素比伏***優點:作用強,HBeAg轉換率高***22%***;缺點:變異率較高,有肌酸激酶升高等副作用,上市時間短,抗病毒作用,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都有待證實。

  “乙肝抗病毒決不是一條坦途,但只要我們選擇正確的藥物、選擇科學的方案,並且堅持到底,就一定可以走上一條希望之路,最終實現停藥。患者朋友們一定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