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缺鎂吃什麼食物

  鎂是機體維持正常生活必需的礦物質之一,是人體生成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嬰兒吃什麼補鎂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嬰兒缺鎂食補怎麼補

  正常足月新生兒體內含鎂總量為1克左右,其中5%在骨骼中,45%在肌肉和軟組織中,5%分佈於胃液、血液和腦脊液中。健康嬰兒鎂正常值是2~3毫克/分升。

  小兒血鎂含量雖很少,但對機體作用相當大,它對維護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保障心肌正常收縮和冠狀動脈的彈性、調節酶的活性、保證細胞內鉀離子數量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血鎂降到1.5毫克/分升以下時,嬰兒就會出現貌似低鈣那樣的低鎂血癥。

  早產兒和新生兒出生3~5天后就可發病,輕者突然兩眼角抽動,面肌痙攣,眼球上翻並有凝視,發作後入睡,醒後如常。重者面色蒼白,不思飲食,驚厥時知覺喪失,手足節律性抽動,可有陣發性呼吸暫停和大小便失禁。

  嬰兒大多以全身性、陣發性痙攣為主,驚厥時意識喪失,兩眼上翻固定,一日發作數次。低鎂血癥常發生在腹瀉較久和營養不良的小兒身上,當出現震顫、手足抽搐或驚厥,用鈣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低鎂血癥,血鎂低於0.6mmoL/L,即可確診。

  為了預防嬰兒低鎂血癥的發生,應大力提倡母乳餵養,並且在小兒輔食中及早新增各種瘦肉、魚、豆製品、蔬菜和水果等含鎂食物。

  含鎂豐富的食品有:牛奶、西紅柿、香蕉、胡蘿蔔、菠菜、雞肉、瘦肉等。

  含鎂較豐富的食品有:豆漿、魚、豬肝、黃瓜、豆腐、小白菜、果汁、土豆、無鹼饅頭等。

  含鎂一般的食品有:煮雞蛋、大米粥、蘋果、梨、麵包、西瓜等。

  體內缺鎂會產生哪些嚴重後果

  植物的綠葉流失鎂離子後就會變成黃色,那麼人體中一旦缺少鎂,又會怎麼樣呢?專家指出,就重要性而言,在體內僅次於鈣的礦物質就是鎂了。鎂在生理學上稱為“第二信使”,在細胞裡負責重要的能量傳輸功能,它幫助細胞膜適量調節對鈣質的需要,促使生理功能正常化。

  鎂是人體中必需的常量元素,約佔體重的0.05%,即成年人體內含鎂20至30克,其中70%以上以磷酸鹽的形式參與骨骼和牙齒的組成,約20%與蛋白質結合成絡合物存在於軟組織中。人體中有數百種不同的酶需要鎂元素的給養。鎂是多種酶的啟用劑,鎂參與體內三大產熱營養素的代謝和神經傳遞、肌肉收縮等。鎂是製造細胞DNA和RNA的基本物質。鎂還能使十二指腸括約肌鬆弛,利於膽汁流出,促進膽囊排空,既利消化又利膽。

  營養學家認為,成人每天需要攝入鎂至少350毫克,孕婦、哺乳期婦女為450毫克,運動員和強體力勞動者為500至600毫克。

  1、飲酒會使食物中鎂在腸道吸收困難,並使鎂排洩量增多,造成缺鎂。

  2、主食、蔬菜攝入偏少或不攝入主食、蔬菜,引起體內缺鎂

  3、咖啡和茶喝得太濃太多,引起體內缺鎂。

  4、飲食中鈉鹽過多,引起體內缺鎂。

  5、過多食用肉、蛋、蝦等豐富的磷化合物會阻礙鎂的吸收。

  如何通過飲食增加鎂的攝入量

  對一般人而言,最容易找到的高含鎂食品就在身邊:蔬菜、豆製品中的紅米莧、韭菜、蕹菜、茄子、蘿蔔、薺菜、胡蘿蔔、小蔥、黑木耳、香菜、黴乾菜及北方豆腐等,水果中的葡萄、香蕉、檸檬、橘子等,糧食中的糙米、紅高粱、小米、新鮮玉米、小麥胚等,豆類中的黃豆、碗豆、蠶豆、等,水產中的紫菜、海蔘、苔條、鮑魚、墨魚、鮭魚、沙丁魚、貝殼類等。此外零食中的松子、榛子、西瓜子也是高鎂食品。專家指出,凡是皮色帶紫紅和紫黑的蔬菜、水果含鎂量都比較高。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