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為什麼會偏低

  影響血壓偏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年齡、性別、體質、血壓調節能力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血壓偏低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血壓偏低的原因

  低血壓的原因,首先是年齡,一般年紀輕者,血管彈性好,基礎血壓的平均值相對較低,大多在理想血壓範圍內波動;年齡大者血管彈性較差,如果一個老年人血壓低於13.3/9.3千帕***100/70毫米汞柱***,可以劃分為低血壓。

  性別:有些人就很奇怪,為什麼性別也能影響血壓的因素呢。其實男性和女性的血壓是不同的。一般女性因皮下脂肪豐富,血管阻力小於男性,正常時血壓基礎值大多較低,容易產生低血壓,男性則不然,肌肉發達,皮下脂肪少,所以正常血壓的總體水平常常高於女性朋友。

  體質:一般體質差、身體瘦小無力者,因血管細、周圍脂肪少,彈性相對不足,因此血壓的穩定性低於體質較強、經常從事劇烈運動或強身健體等勞動者,這樣的人群有血壓偏低的情況出現。低血壓的原因,血壓調節能力:一般低血壓會使人的各個臟器和肢體出現供血不足。但因不同人對低血壓的調節和耐受能力不同,其自我感覺與臨床症狀也不相同,尤其是處於臨界低血壓狀態的人,有的人明顯有不適症狀出現,有的人卻安然無恙。

  血壓偏低的疾病診斷

  1、詢問除低血壓外,有無其他血管症狀,有無其他系統疾病,如無則考慮為原發性低血壓。

  2、詢問有無急重症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減低、心排血功能障礙。

  3、詢問有無引起低血壓症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無高原居住史。有無引起低血壓症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及臨床表現。有無代謝性疾病、脊髓病變。

  4、詢問低血壓狀態是何時發生的,與臨床上出現的症狀體位有無明顯關係。有無長期臥床病史。有無外科手術,外傷而導致自主神經損害的原因。

  5、詢問低血壓發生的時間長短,臨床表現與服用藥物的關係。

  通過詳細詢問以上情況,能明確低血壓是原發性或繼發性,是否為急性低血壓,結合臨床其他資料,可能明確原發病因。

  血壓偏低的分類

  體位性低血壓

  即由臥位突然變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收縮壓下降2.67kPa以上,常於早晨起床後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僕,以40-70歲男性較多見,可因久病臥床身體虛弱或服用同時具有擴張靜脈作用的降壓藥所引起。

  症狀性低血壓

  由某些疾病或藥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嚴重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慢性營養不良,服用降壓藥等。

  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40歲的婦性,多有家族遺傳史,有的沒有任何症狀,有的則出現疲乏、健忘、頭暈、頭痛、心慌,甚至暈厥,或有心前區壓迫感等症狀。

  許多患者伴見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淺、胃口不好、腳腫等症狀。這些表現為夏季氣溼較高時更顯突出。本病以體質衰弱者及女性為多見。但也有人並無明顯異常的感覺。

  中醫認為低血壓是脾腎陽氣虧損所致,治療上注重溫脾腎,昇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