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視新聞的真實性

  電視媒體與一般媒體的共性及自身發展的個性來探討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電視新聞呈現出客觀真實和主觀真實兩方面。在客觀真實方面,電視新聞以事實真實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表現為來源真實、採訪真實和排播真實;而在主觀方面,電視新聞主要以邏輯真實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表現為事理真實、技術真實、藝術真實。

  一、 事實要求真務實

  電視新聞從事實發生、採訪到播出,大致包括案前、案中和案後三個階段。圍繞這三個階段,本文分別從來源真實、採訪真實和排播真實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 來源要求真務實

  2010年3月13日,喬治亞政府的私人媒體伊梅季電視臺播出一段畫面,解說稱俄羅斯軍隊正在進攻該國首都第比利斯。節目播出後,一度引起恐慌,各急救部門收到無數電話,有人心臟病突發或暈倒。事後得知,這是以2008年8月俄格戰爭的畫面為背景製作的假新聞。雖然電視臺在播出該節目時,特意向觀眾介紹說這是“模擬可能出現的狀況”,但觀眾大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提醒,結果造成喬治亞全國陷入恐慌。這是假新聞真效應的典型案例,讓我們更深刻反省新聞來源真實性的必要。

  新聞來源不真實的情況常發生在策劃環節,即利用部分虛假的事實,或者記者對事實的重新加工搶眼球。為求達到來源真實,可以通過悟、聽、抓、比等多種基本手法,讓新聞來源更為真實。

  保證新聞源頭的真實,是實現新聞真實的根本保證。而新聞採訪是新聞傳播活動的基礎,採訪真實則是保證新聞真實的關鍵所在。

  ***二*** 採訪要求真務實

  首先,我們來看這樣兩個例子:2010年年底,金庸先生在微博上“被去世”,各媒體爭相報道,一時間輿論譁然。新華社黑龍江分社2010年12月13日決定,停止記者顏秉光采訪報道工作,調離記者崗位。經查,該記者部分稿件把家人作為採訪物件,違反了新華社新聞報道的有關規定。

  以上兩個事件都發生在近段時間裡,一則是虛假新聞,一則是失實新聞。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為了杜絕虛假新聞和失實新聞,電視媒體記者需在新聞採訪過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實現採訪真實。

  追求新聞要素真實:讓新聞報道中的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真實可靠,完全準確,並通過新聞採訪,逐項核對。

  追求新聞現場真實:電視媒體充分利用視訊、音訊的特性,使得電視新聞在再現現場上,具有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

  再現現場不僅可以捕捉事件發生的過程,也可以讓當事人的話語權得以有效儲存,保證了電視新聞現場的真實。而要做到現場真實,就要求記者儘可能深入新聞現場,與當事人、受訪者有效核對新聞事實。

  追求新聞細節真實:近年來,新聞界流行從細節開始報道整個新聞事件,對細節的重視在電視媒體中更應值得提倡,細節包括人物細節、事件細節和場景細節。在電視媒體中,對細節的捕捉,是電視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展示新聞敏銳性、相互溝通合作的重要表現。

  ***三*** 排播要求真務實

  排播真實,是新聞從生產真實到播出真實的重要保證。做到排播的求真務實,兩個環節需要保證:

  串聯詞真實。串聯詞讓單則新聞與其他新聞聯絡起來,最終形成新聞節目。串聯詞部分是主持人風格與欄目定位、頻道定位的綜合展示,有銜接作用、點評作用。尤其在點評部分,主觀成份很重,常帶有本臺觀點的色彩,要保證有的放矢。

  新聞流真實。以上關於央視新聞報道的事例就是典型的新聞流不真實事件。導致新聞流不真實的常是時效、疏忽等緣故。這點應該是相關責任人應當杜絕的。

  通過這樣三個過程,電視媒體通過記者以客觀主體的方式介入、參與到輸出,在客觀層面上相對保證了新聞的求真務實。新聞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電視新聞要在主觀層面上保證求真務實,本文接下來從邏輯真實展開論述。

  二、邏輯要求真務實

  ***一***事理要求真務實

  電視畫面會說話,但電視畫面也有說假話的時候。對新聞事實認識上的偏差,會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1、將新聞的真實度等同於有選擇的事實。在電視新聞報道中,記者有意識地針對某些現象有所側重地採訪,通過對事實的陳述來表達自身的立場和觀點,甚至現場鏡頭都經過設計和特定處理,主觀意識在報道中起了很大作用。

  2、現象代替本質。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都準確,做到採訪真實,是客觀現象的真實。客觀現象的真實未必等同於主觀報道的真實,對現象的報道與全域性判斷需要一個適當的評判標準。

  3、區域性代替全域性,過分渲染細節的真實。還原事實的原貌是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責任,這並不等於可以過分渲染細節的真實。電視記者捕捉細節、捕捉現場,還原新聞現場,在主觀運用上,要有適度原則。

  電視媒體記者在處理報道時,面對這種主觀性較強的事理真實,應當儘可能克服可能出現的偏差,多積累,要客觀、全面,求真務實,不讓新聞失真。

  ***二***藝術要求真務實

  作為一種綜合藝術,電視集畫面、聲音、特技、符號、文字等元素於一身。電視新聞是電視藝術的一種呈現方式,在更高層次上,應該追求藝術真實。電視新聞追求藝術真實,幾種藝術語言值得關注:

  1、注重新聞的敘述方式。新聞敘述方式越來越多元,比如現場直播、記者現場出境、人物現場和同期聲串接,都是電視新聞的敘述方式。

  2、注重主持的播報方式。主持人是笑臉相迎,還是滿臉沉重,都是可以追求的呈現方式。

  3、追求後期處理上的真實。電視新聞在呈現時,對音樂、音效等聲音元素的選擇,能更好地展現藝術真實;同樣,在畫面處理上,電視新聞可以合理發揮蒙太奇手法、字幕效果、動畫特技等手段,追求藝術真實。

  總之,追求電視新聞的求真務實,不僅是新聞工作者應該捍衛的職業尊嚴,也是電視新聞黨性的重要體現。

  ***三***技術要求真務實

  鄭州電視臺陳玉成、汪永鵬在《試論電視新聞的敘事方法》裡,對電視畫面和現場聲響作為記錄和敘述新聞事實媒介的時候,提出了電視新聞的特徵:保留了事件的時間和空間限定;可以再現新聞事實的場景以及過程;遵循畫面規律,如光線、構圖、蒙太奇等;因為具體,所以不容易產生歧義;敘述手法的單一性,即時間座標上的單向敘述;因為只能“剪輯”而不能概括,所用敘述時間較長;對於抽象內容難以記錄和敘述。然而,正因為這一技術因素,觀眾會出現“被欺騙的耳朵”和“被欺騙的眼睛”。

  出現“被欺騙的耳朵”和“被欺騙的眼睛”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技術處理、解說技巧改變電視新聞原本要表達的內容。二是透過技術處理改變電視新聞的表達形式。在畫面上,則通過光線、長鏡頭、合成等方式,改變視覺效果,塑造各種不同的現場情境。電視新聞記者在使用技術製作電視新聞,應當尊重新聞事實,合理利用,保證技術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