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如何利用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有時又稱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覺物件給知覺者留下第一印象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作用。具體說,就是初次與人或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勢,從而影響到以後對該人或該事的評價。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對決策中收集正確的情報加以分析而言,這種效應是不利的。無論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壞都是片面的,不利於全面地瞭解、分析。

  案例

  我在新學年接教新班級時。在上第一堂室外課前,按不同內容和教學要求,科學合理地佈置好場地、器材,並注意運用了色彩***器材或標誌物的顏色***的搭配和圖形***場地佈置圖***的美觀。課的一開始,我以響亮、規範的口令,大方美觀的佇列動作在全體學生面前展現,同時加強課堂常規教育。讓學生明確:課上應遵守哪些常規,要求在整個教學練習中,學習態度端正,組織紀律觀念強、學練氣氛活躍,並深細緻地瞭解學生的情況,安排病體學生見習活動,使學生身心受益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思考

  1、教師應如何給學生留下首因效應?

  2、首因效應所起的作用如何呢?

  分析

  首因效應是指第一印象對人以後認知產生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證明,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要受認知者的情緒、特點以及認知情境的影響。第一印象鮮明牢固,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對其威信的形成有重大的影響,特別是頭幾堂課的好壞印象特別深。同時,首因效應具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第一印象良好,學生眼中的教師形象是認真、負責的,這是首因效應產生的積極作用,可以在學生中產生一定的威信和可信度,併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因效應適用範圍具有一定的時空限制。它包括師生初次見面,新學期第一次課,教師形象、教態、語言,課前準備,常規教育、動作示範,以及學生對練習內容的初次感知和嘗試等。前例中的教者重視了第一次室外授課的時機,他的課前準備、教態、語言、佇列動作示範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風嚴謹、要求規範、場地器材安排富有創意,對學生細緻、體貼。這種首因效果一方面使該教者在學生中確定了自然的威信,同時也潛移默化和影響學生自身的體育課行為,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運用首因效應,教師不僅要有認真負責的精神、強烈的責任感和創新能力,而且還要善於對第一印象的管理和保持,使它持續不衰,使其積極的一面逐步形成"定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