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者的小故事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在農村實現創業夢 3年內銷售額達140萬

  和客戶交朋友開啟局面

  遇困難“團縣委”來幫忙

  2013年,喬衛齊在淘寶網上註冊了“對面小城”淘寶店,通過網店銷售農產品。開始銷量並不好,通過促銷、免費試吃,網店逐漸開啟銷售市場。

  喬衛齊表示,自己的經營理念就是和買家交朋友,通過他們的推廣、介紹,擴大銷量。最終,小店開張不到一年,就銷售出自家生產的大豆、黑豆、大米、小米等農產品5000多公斤,訂單量2000多筆,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初嘗成功甜頭的喬衛齊感覺到自己選擇的路是對的,是實現自己創業夢的舞臺。

  創業路上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在喬衛齊想採購雜糧,擴大銷售規模時,資金週轉出現問題。團縣委在瞭解到情況後,主動幫喬衛齊與金融部門聯絡,協調了20萬元的創業貸款,解決了貨物供應所需資金問題。團縣委還推薦喬衛齊擔任綏化市青年電商協會副祕書長,通過這個創業交流平臺,喬衛齊結交了很多從事電商創業的青年朋友。

  “抱團取暖”經營規模擴大

  帶動農村更多人創業

  從年銷售額10萬到帶動11戶農民加盟,實現銷售額140萬,喬衛齊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這其中既有喬衛齊本身的努力,也和當地大力助推農村電商產業分不開。

  在2014年,明水縣政府新建了縣電商創業園,這裡有專業師資力量和培訓室、農產品檢測檢驗機構、倉儲和物流快遞,三年內免費入駐、免費服務,並且創業園每個月都對上個月銷售額過5萬元的農產品網店給予獎勵。通過縣團委的幫助,喬衛齊和其他電商創業者加入了明水縣電子商務協會,實行抱團取暖,降低了物流成本。

  2015年,喬衛齊與121戶農民簽訂了1400畝雜糧、水稻購銷協議,聘請了8名員工,訂單量也達到2萬筆。

  明水縣政府與阿里巴巴簽署了黑龍江省第一個農村淘寶專案,喬衛齊順利加入。如今,自己的網店在喬衛齊看來更新一個創業平臺,作為農村淘寶合夥人。“喬衛齊們”既能幫助農民在網上購物、銷售農產品,還可以幫助他們繳納電話費、存取款、查詢農產品價格、農情資訊、辦理低保、結婚登記初始登記等便民服務,甚至通過新農貸業務,6個工作日就能為農民辦下來2-50萬元的無抵押信用貸款、訂單貸款。

  隨著明水縣農村電商的興起,在當地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化肥、農藥、農機、農具甚至汽車都可以在網上購買。喬衛齊認為,在明水縣這樣的地方創業,電商是最好的平臺之一,共青團組織協調創業貸款、提供培訓和企業對接等創業資源要用好,電商協會這樣的載體讓創業人可以“抱團取暖”有效應對市場變化。

  由自己乾的好轉變為帶領更多的人致富,讓“對面小城”成為創業平臺,喬衛齊期待著把自己所在的村建成雜糧專業村,讓更多人在廣闊的農村天地實現創業夢想。

  2:殘疾人丁坤“網際網路+傢俱”創業 銷售額上百萬

  不幸遭遇無礙新人生

  初見丁坤,並未覺察出他的身體殘疾,這個1982年出生的青年有著同齡人身上的剛毅與熱血。丁坤透露,1994年的一場車禍致使他的左上肢殘疾,“車禍以後,我休學在家,治病兩年後回學校繼續學習。”

  不幸的遭遇並沒有摧垮丁坤的未來。2002年,他順利考取了徐州工程學院,學習會計專業。三年的大學生活很快就過去了,丁坤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專業基礎,回到家鄉宿城區耿車鎮當起了代賬會計。“我還跟著我師父後面學習了兩年,積累了不少代賬經驗,慢慢地我也開始為企業代賬。”據丁坤回憶, 2007年前後,他同時給十幾家企業代賬,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穩定的收入給丁坤的生活帶來了可喜的變化。2007年,丁坤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第二年,兒子的誕生更是給丁坤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陽光,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時間轉到2008年,經濟危機使得很多中小企業步入發展困境,甚至不少企業面臨倒閉。這樣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對丁坤的代賬會計工作也產生了直接影響。“給企業代賬從十幾家減少到兩三家,收入驟減,我得考慮給自己再找條出路了。”

  投身網路闖出新天地

  有志之人,將失敗與困難當財富。代賬會計的工作之路走得不順暢讓丁坤開始思考新的工作定位。一次偶然的聚餐讓丁坤開啟了“觸網”致富道路。

  “我一個初中同學家裡蓋廠房,我去給他慶賀,看到他在做淘寶店。”2008年,丁坤看到自己同學在淘寶網上開設了傢俱店,他便心生疑問:傢俱怎麼賣到了網上?

  帶著疑問,他多次向同學討教開網店的經驗。在同學的幫助下,丁坤有了自己的網店,在網上批發、零售傢俱。“剛開始只賣別人的產品,有買家來詢問我就很開心了,賣一個大件能賺200塊,賣一個小件也能賺幾十塊,動動滑鼠就能賺到錢,我就覺得這一行可以幹。”

  從不懂行到入門,丁坤沒少折騰。招工人、買板材、上機器,每個流程都讓他嚐遍了艱辛。“還沒招到裁具的人呢,打眼的工人又走了,我只能自己琢磨了。可以說,我自己承包了裁具、打眼、包裝、銷售一套流程。”丁坤還坦言,開網店容易,但是深諳其道還是挺難的。“網店銷售小竅門挺多的,我只能算初學者,店鋪的發展壯大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為了進一步發展定製傢俱生意,丁坤於2011年在天貓商城註冊了店鋪,開始主攻這片市場。經歷了種種艱辛,2013年,丁坤的定製傢俱生意真正發展壯大起來。“行情好的時候每天都有二三十個訂單,2013年銷售額達到100萬,2014年銷售額做到了200萬。”

  風雨兼程走出新未來

  “叮咚、叮咚”,阿里旺旺上淘寶買家的諮詢不斷。位於宿城區耿車鎮耿車村的丁坤家裡,丁坤正在接收多個淘寶買家的產品諮詢。丁坤展示了他在天貓商城的店鋪,其中一款五斗櫃已實現總銷量5700餘件,店內還有數個熱銷產品。

  “淘寶店也不像以前那麼好做了,我現在的做法就是著重打造一件熱銷產品,然後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為了拉動銷售,丁坤還請專業人士為他裝修網店,產品圖片、安裝視訊、文案策劃等,丁坤的淘寶店已是專業級別。

  在耿車鎮,原本在家務農、回收廢品、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華麗轉身成了網店“掌櫃”,“觸網”致富。他們憑藉一根網線、一個滑鼠、一方螢幕,做起了綠色環保的“淘寶”經濟。而對於丁坤所經營的定製傢俱來說,更是需要製造業和資訊化相結合,網際網路和物流網相結合。

  談起網路創業,丁坤感慨道:殘疾人通過網路創業,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順利。顧客並不會因為店主是殘疾人就不投訴,當顧客投訴貨物質量時,要學會跟顧客、商家溝通、周旋,如果有質量問題就一定要退貨。

  在丁坤的觀念裡,人生沒有順順利利的,總會有困難伴隨,“認定目標,一如既往努力前進,在坎坷的道路上吸取經驗,不斷改進,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3:90後美女大三創業做APP推廣 1年掙30多萬

  從農村到大學,第一年學費是打工賺的

  尚曉英,一個從國家級貧困縣——洛陽汝陽縣農村走出來的女孩兒。1994年出生的她與同齡人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她讀高一的時候,父親在煤礦礦井因公受傷,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因長期勞累積勞成疾。

  2013年,尚曉英和姐姐同時考上大學,尚曉英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數學與資訊科學學院錄取,姐姐考到了鄭州航院。為減輕家庭負擔,高考完第二天,姐妹倆就到一冰棍兒廠打工,苦幹3個月,賺夠了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那一年,她17歲。

  “上大學了,繼續打工掙錢,沒想過創業。”在學校,尚曉英是班裡的團支書,兼職掙生活費並未給她的學業帶去負面影響。活潑開朗的她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加入了大學生志願者聯合會。

  “因為組織和參加活動,接觸了很多校內外的同學,因為做志願者,積累了很多人脈。”尚曉英說,進入大學後的經歷,為她創業奠定了基礎,“沒有成功失敗之分吧,對我來說,任何經歷都是寶貴的。”

  由打工者到校園代理,掙得第一桶金

  大一寒假,尚曉英通過假期工校園兼職代理的介紹,到崑山一家電子廠打工,這次打工經歷讓她收穫很多。大一暑假,頭腦靈活的她已經成了假期工校園代理。

  “處處留心總沒錯。”尚曉英自己做過假期工,瞭解其中的各個流程,用她的話說,因為自己“多操了那麼一點兒心”,就從打工者變成了代理,帶著同學出去打工。通過與專業勞務公司聯絡,尚曉英獲取了不少可靠的勞務資訊。大一暑假和大二寒假,她招募了100多名學生,帶他們到崑山、福建的電子廠打工,掙了9萬元。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之後創業的啟動資金。

  除了招募假期工,尚曉英還自己找商家談兼職,介紹同學去。“其實就是中介吧,這些兼職機會,有的是朋友介紹的,有的是自己跑去談的,也跟一些兼職平臺合作。如果合適,就跟他們籤協議。”除了做勞務中介,她還做過旅遊、服裝租賃等業務,認識了很多商家,積累不少資源。

  “創業之前,我做過很多行業的工作,創業初期的合作客戶是之前資源的沉澱。”尚曉英說。

  業績不俗,一年就掙了30多萬元

  去年3月18日,尚曉英和男友註冊了公司開始創業。“最初的業務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為大學生做好服務,是我們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曉英的團隊接到了一份英語課程軟體推廣工作,通過這次合作,又接觸到了鄭州另外兩家做金融類和服務類軟體的公司,幫助他們做軟體推廣。

  怎麼調動各高校的學生資源?尚曉英有曾經做社團工作的經驗,決定聯合各高校社團合作。“很多高校社團的經費都比較緊張,我就與他們聯合做推廣,給他們提供贊助。這也為我們將來在各個高校設立代理點奠定了基礎。”

  成功完成幾個案例後,尚曉英決定把創業團隊的主要業務放在地推上。一年過去了,尚曉英帶領的創業團隊獲得了30多萬元的淨利潤。團隊核心成員從最初她和男友兩人發展到10人。公司業務也從最初的省內蔓延到了省外。“省內覆蓋鄭州、洛陽等10大重點城市。鄭州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我們的直屬代理。一個校園經理帶領的核心團隊有四五個人吧。山東、山西、河北、陝西等省份已經入駐團隊,現在正籌備在西安建立分公司。”

  目標,希望學生、白領都能做推廣

  “針對不同產品設計不同的方案。”尚曉英說,他們簽訂一個推廣任務協議後,會收集相關資訊,瞭解行業發展狀況,對產品進行定位,針對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策劃方案。推廣過程中,還能帶動其他行業的經濟。

  在為一家服務類軟體做推廣時,尚曉英想起之前參與過活動的一家可樂公司也要做促銷,她就把兩個商家對接起來。“推廣了軟體,也帶動了可樂銷售,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尚曉英說,一年下來,公司成長了,還幫助了很多在校生自力更生。“每個高校團隊的核心成員,基本上都不用再給家人伸手要錢了。”

  說起今後的打算,尚曉英說,主要是健全公司制度,搭建好平臺,做自己的產品。“正在籌劃客戶端,預計6月份上線。做一個整合地推資源的平臺,招募地推團隊入駐,給地推行業提供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

  尚曉英說,地推業務做多了,感覺這個行業比較亂,商家推廣產品,找不到合適的地推團隊,做地推的人員找不到靠譜的商家。未來,她想要做一個全民推廣的策略,線上提交任務,線下進行地推。無論是學生還是白領,在學習工作之外,隨時可以尋找自己合適的任務,“最終的理想是,人人都可以在線上領取任務,做推廣。”

  
的人還:

1.3個

2.創業者成功的小故事

3.成功創業的小故事

4.成功創業者的故事

5.創業成功必看的3個經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