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亨德爾的簡介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英文名: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2.23-1759.4.6***,男,英籍德國作曲家。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音樂家亨德爾的相關資訊吧!

  音樂家亨德爾的人物生平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FredericHandel,1685—1759***。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哈勒城的一個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少年時期曾跟隨當地風琴師、作曲家學習音樂,後來擔任了哈勒禮拜堂的風琴師,並開始創作。1703年,亨德爾遷居漢堡,並擔任了漢堡歌劇院的提琴師。1705年,他的歌劇作品《阿爾米拉》和《尼羅》在漢堡歌劇院上演並獲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爾在當時世界歌劇中心義大利四處遊歷,廣泛接觸了義大利的音樂文化,開闊了藝術眼界。1709年他新創作的歌劇《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義大利歌劇界的一致好評,但亨德爾並沒有感到滿足,不久他又遠走英國。

  1712年定居英國後,對英國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亨德爾從30年代開始創作清唱劇。他的清唱劇使用英文歌詞,由英國人演唱,是一種為英國觀眾而寫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並不成功,只是經過了十多年時間,才受到普遍的歡迎,亨德爾在英國也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亨德爾的曲風雄偉、崇高,所創作的清唱劇是戲劇性的英雄史詩。作為一位多產的音樂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劇《以色列人在埃及》、《參孫》《彌賽亞》、《猶大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劇四十六部,管絃樂《水上音樂》、《森林音樂》、《煙火音樂》各一套,管絃協奏曲十一首,大協奏曲四十二首,還有室內樂、組曲、序曲、恰空等器樂曲。他的代表作有管絃樂曲《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利路亞》流傳最為廣泛。

  音樂家亨德爾的主要作品

  在英國期間,亨德爾時有佳作,著名的作品如《水上音樂》、《皇家煙火》***英語: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1749年***及《彌賽亞》***英語:Messiah,1741年***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亨德爾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約41部歌劇,5首頌歌,5首加冕讚美歌,37支奏鳴曲,20支管風琴曲,還有許多教廷音樂及音樂小品。他還擔任音樂指揮和藝術總監,親自參加劇院的管理、技術協調等事務工作。後來他轉向創作神劇,將聲部的獨立地位用和聲代替。

  1743年,《彌賽亞》在倫敦上演,英王喬治二世親臨劇院。當聽到第二部分終曲《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國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站立起來聽完了全曲,將它稱為“天國的國歌”。現今音樂會演奏此曲時全體觀眾均會起立聆聽,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慣例。

  音樂家亨德爾的趣聞軼事

  1741年8至9月,亨德爾在二十四天的時間裡,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劇《彌賽亞》。當他寫完《哈里路亞》合唱時,他的僕人看到亨德爾熱淚盈眶,並激動地說:“我看到了整個天國,還有偉大的上帝”。《彌賽亞》第一部分的《田園交響曲》,採用了義大利阿勃魯齊山區風笛吹奏者的音樂,據說是1709年亨德爾在羅馬聽到的。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的音樂協會,為亨德爾安排了一場慈善音樂會。亨德爾非常感謝他們的盛意,答應為他們“寫一些比較好的樂曲”,結果就創作出《彌賽亞》。1742年4月,《彌賽亞》在都柏林的尼爾斯音樂會堂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1743年3月,《彌賽亞》在倫敦首次演出時,聽眾深深地為音樂所打動。當《哈里路亞》一曲中“主上帝全知全能的統治”一段開始時,聽眾感動得一齊肅然起立。當時英王喬治二世在座,也站了起來,一直站到合唱結束。從此形成習慣,每逢演出《彌賽亞》,唱到《哈里路亞》時,聽眾都要一齊起立。奇怪的是,《彌賽亞》的詞作者傑南斯對亨德爾的音樂並不滿意,他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彌賽亞》的音樂配不上他的歌詞。亨德爾死於1759年4月14日復活節前一天的早晨,死後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刻著《彌賽亞》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