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狄德羅的簡介
德尼·狄德羅是法國十八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以及作家,同時德尼·狄德羅也是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生於郎格里。,法國啟蒙 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和作家。誕生在朗格爾市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個技藝高超的制刀匠。他先後在朗格爾和巴黎的耶穌會學校讀書。父親原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好律師,而他卻熱衷於數學、語育、文藝和哲學。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一氣之下,便斷絕了對他的接濟。這位來自外省的年輕人只得在巴黎以教書和翻譯的微薄收入謀生。艱苦的生活鍛揀了他的意志,他博覽群書,勤奮好學,專心致志研究自然科學。
哲學家狄德羅的哲學思想
狄德羅的哲學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又夾雜著一些辯證法的因素。1749年發表的《論盲人書簡》充分表述了無神論思想。這種思想沒有停留在以觸覺為衡量事物存在與否的準則上,深入到了理論思維的領域。狄德羅把世界設想為一個大系統,認為其中存在的只有時間、空間與物質;物質本身具有活力,能夠自行運動,不需要它以外的神祕力量參與;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屬性,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的聯絡造成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這個世界是統一的,統一於物質;由於物質不斷運動,永遠處於變化的過程中,所以新鮮的事物層出不窮;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聯絡,聯絡與統一具有內在的邏輯上的蘊涵關係。在狄德羅的自然觀中,含有轉化的觀念。他肯定自然事物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還涉及事物質的變化。但狄德羅的自然觀仍然存在形而上學傾向。他把一切變化都歸結為“純粹數量增長”,把自然中的因素看作是一成不變的,認為由元素組合的事物,通過嬗變而彼此交替,只能形成迴圈的局面。
在認識論方面,狄德羅強調感覺論,認為出現在理智之中的,必然首先導源於感性知覺,他從認識的起源上反駁先驗論以及純屬思辨性質的形而上學。主張感性與理性兩條軌道相輔相成, 共同推進人類認識。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哲學家狄德羅的成就
他最大的成就是主編《百科全書,或科 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通常稱為《百科全書》***,被視為現代百科全書的奠基 人。從1750年開始籌備,百折不撓,衝破重重困難,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一部龐大的《百科全書:科學、藝術、工藝詳,解辭典》的主要正篇文字17卷,圖冊n卷,終於在1772年間世了。這部百科全書總共35卷,前後奮鬥近三十年,於1780年大功告成。《法國信使》雜誌曾讚頌說是“印刷術發明後最應稱道的大事”。
這部百科全拭計文字:21卷,23153頁,閤中文約5040萬字;圖冊:12卷,圖3132幅,說明文字923頁,約合19萬字,索引:2卷,1852頁。當時印數4250部***正篇***。這兒千部書,銷行於法國城鄉,遠及瑞典、俄國、土耳其,翻譯者有之,重印盜印者有之,影響廣泛深遠,曾引起不少封建王朝、羅馬教廷咬牙切齒,直到1952年,耶穌會作家還攻擊它是“歷來所開動的最龐大的反宗教機器”。中國於1966年從西德購進一部重印版十八開縮印本,共三十五卷,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