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村官創業案例

  大學生村官,新時代的知青,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留給那些需要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帶動鄉村的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大學生村官的創業經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幹部,在今年新密市全民創業年的感召下,馬海軍決心創業。

  馬海軍2008年7月通過參加新密市大學生村幹部考試來到來集鎮王堂村工作。他說,身為大學生村幹部,不僅要選擇一個新型的有潛力的好專案,還應該將專案選擇在農村,讓專案惠及農民。

  經過多次考察,他認為搞休閒農業符合王堂村的實際。今年3月31日,他投資11萬元創辦來集鎮祥農家庭農場成立,從事林下養殖。他和家人一道挖溝鋪設供水管網,溝一杴一杴的挖,管道一截一截的鋪設。作為一名大學生,他從沒幹過這樣的活,但他肯吃苦、勤下力、腦子活兒。在架設電線過程中,他爬線杆、接線頭、試電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行家裡手呢;為了節約資金,他和岳父到超化農家收購扒掉廢棄的複合板房,拼湊到一起搭起了今天的雞舍。

  雞苗、鵝苗買回來了,他開始學餵養、學防疫,逐漸地掌握了雞和鵝的習性,他學會用哨子和雞交流,用紅旗與鵝溝通。如今,他的農場佔地已達10餘畝,養殖柴雞、鵝2000餘隻。可喜的是,周圍的村民也跟著他發展起來。截至目前,在他的帶動下,王堂村共有21位創業人員創辦了自己的專案。

  馬海軍的下一步打算就是利用銷售雞蛋、鵝蛋收回的資金以及村民入股的股金,由西向東將150畝耕地全部流轉過來,實現連片經營,種植雜果,發展採摘園區。

  馬海軍說,抓住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整合身邊的資源,創業就會成功。

  北京大學生村官宮瑋:新農村的 “皁” 夢師

  “這活動舉辦的真不賴,宮老師講課不但專業,而且非常有意思。”“是啊,授課形式喜聞樂見,孩子都能動手、動腦,別說孩子了,就連咱們大人也是受益匪淺啊。”剛參加完張各莊村“創新實踐小達人”活動的家長們興高采烈的議論著。

  家長們口中的宮老師不是別人,正是北京市張各莊村2015年7月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宮瑋,同時是本次“創新實踐小達人”活動的策劃組織者。

  宮瑋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是應用化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她響應黨中央號召,按照主席提出的“熱愛基層、紮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幹,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的號召,來到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光榮成為大學生村官隊伍的一員。

  初入“第一大課堂”

  初到基層,接觸農村各方面的工作,瑣碎、繁雜,服務物件以村內老百姓為主,交流方式、工作方法與學校科研相比大相徑庭。起初,她思想準備做得不充分,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山東工科“女漢子”意識到要儘快從學生的角色轉變過來。於是,她趕緊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嚴格實際的“整改”方案,從而快速適應基層生活,從思想深處融入基層。

  工作中,她“忘記”自己的研究生身份,從點滴小事做起,列印、影印、為村民開具證明、查詢檔案資料、整理檔案材料等等,事無鉅細。很快,一些村民認識了她。

  曾有村民問她,“像你這樣的研究生,來我們村做這些高中生都能幹的瑣碎小事,不覺得是大材小用嗎?”她笑笑:“當然不啊,基層工作才是瞭解事情原委的根本,就像我們的化學式啊分子式啊,再複雜也是由基本元素組成的,沒有這些小元素那就...你看說遠了吧,又不接地氣了,這就是我要改的。通俗講,聚沙成塔,我需要積累需要鍛鍊,這裡就是我進入社會的“第一大課堂”。

  分發“第一份通知”

  宮瑋所在的張各莊村已完成轉居,村民無土地耕種,很多中老年人賦閒在家,很少出門,大部分人不知道她,更別說如何開展工作了。她正愁如何讓更多的村民認識自己,這時,她的第一份通知***開展2015年第二次“民主日”活動的通知***來了。這個名副其實的“女漢子”沒有選擇打電話、發簡訊、傳微信等現代通訊方式,而是走家串戶挨個傳達。

  “大媽,我就是新來的大學生村官,我叫宮瑋。”“大叔,對對,今年咱村新來的大學生,有事打電話。”“大姐,什麼官啊我,你這個證明在我這開,回頭給您送過來。”家長裡短的聊天中,她知道了張大嬸如何含辛茹苦地獨自將孫女撫養長大;於大爺熱愛書法,從豆蔻到古稀,堅定地培養著興趣,歷久彌堅。她覺得自己聽到的不僅僅是故事,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些最傳統、最質樸的東西仍然在渾金璞玉的農村人中流傳著。別看她忙活了一天,沒少吃也沒少喝,大媽的桃酥、大伯的蘋果、大爺的普洱、阿姨的肉夾饃,通知也發完了,瞭解了需求,徵集了意見,這個開朗陽光的“女漢子”也被村民認識的差不多了。

  她發揮專業特長,利用假期,“女漢子”搖身變成了溫柔大方的鄉村女教師,將課堂搬進了村委會,公益為大家授課。課堂上,她以專業理論和動手實驗相結合的方式,教授大家涵蓋物理、化學、自然科學及工藝美術等知識。新穎的教學形式、輕鬆的課堂氣氛、有趣的科學實驗,既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又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情感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的“壓軸戲”,就是大家跟著宮老師齊動手,一步一步親自制作天然手工皁,孩子和家長聚精會神地打造著自己的天然皁。轉眼半天時間就過去了,短暫的活動也接近了尾聲,大家意猶未盡,可他們腦海裡卻留下了那段晶瑩剔透、五彩繽紛的專屬“皁”夢時刻,還有那位冰雪聰明、能文能武的女大學生村官。

  六歲半的馬建博同學在活動結束後,高舉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天然手工皁,興奮地喊,“看!我用胡蘿蔔做的香皂,像不像哈利波特的魔法石,嗚~~飛嘍!宮瑋老師,下次我還要來。”

  沒錯,他們記住了她的名字,這就是村民們對她的認可,“皁”夢,又將他們心靈的距離拉近了一步。這位秀外慧中、勤奮務實的大學生村官在她的造夢路上正嶄露頭角、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