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創業計劃

  大學生村官的創業計劃怎樣寫,關於村官的創業計劃有哪些可以注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一、專案名稱:花卉栽培

  二、專案地點:王愛召鎮大學生村官創業示範基地***王愛召鎮楊家營子村***

  三、創業專案背景:

  1、積極響應中央和地方鼓勵、支援大學生村官創業的號召,增強自身使命感,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2、以創業為契機,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創業的良好氛圍,同時開闢就業的道路,以創業帶動就業。

  3、自身實際栽培成功後,在群眾當中宣傳和推廣栽培、種植花卉技術,帶動更多的群眾共同致富。

  四、專案物件介紹:

  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1、花卉栽培可以保護環境,促進人體健康。花卉在進行光合作用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它能淨化空氣,

  吸收噪音。花卉的綠葉,能減少強光對眼睛的刺激。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餘,眺望一下花木,便會心曠神怡,消除眼睛疲勞。有些花卉在不良環境條件中可以很敏感地出現特殊的生態,成為監測環境汙染的“監察員”。

  2、花卉是園林綠化、美化和香化環境的重要材料。把花卉用來佈置花壇、花鏡、花臺等,為人們提供優美的工作和休息環境,使人們在生活之中或勞動之餘得以欣賞自然,從而達到為人們生活和工作服務的目的。此外,花卉還有防塵、殺菌、吸收有害氣體,起到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減低城市噪音等作用,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極有益處。

  3、花卉栽培還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花卉不但對於旅遊事業,美化遊覽勝地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許多名花已成為重要的出口產品。此外,許多花卉還是藥品、香料、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由花卉加工而成的產品越來越多了。

  4、花卉栽培本身就是一門科學,人們通過它可以豐富科學知識,提高科技水平。各種花卉都有獨特的形態、生物學特性,因此要求人們創造適於它生長的溫 度、溼度、水質、土壤、肥料、光照等條件,並依據花卉產生的不同的病蟲害加以有效的防治。要搞好花卉栽培,必須學習研究生物學、土壤學、肥料學、植物生理學和保護學等學問,從而把這些學科的水平不斷加以提高。

  五、市場、技術分析:

  1、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花卉對生活環境的改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花卉、購買花卉,中國花卉市場前景看好,未來新型花卉和特色花卉將會備受關注。

  2、城市建設方面,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道路的綠化與美化以及小遊園的建設。

  3、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小區建設等方面也越來越注重辦公及生活環境的美化。

  4、前期主要依靠旗農牧業局提供技術指導,包括栽培土壤、溫度的控制和配製、催芽、播種、生長培植技術等。另外,充分利用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站點這一寶貴資源,查詢並學習相關課件內容,或者向其它地區栽培花卉的大學生村官學習以及***花卉種植專家等。

  六、專案建設規劃:

  1、經驗學習階段

  學習土壤***包括土質要求、盆土材料、土壤酸度、土壤改良***、施肥***包括肥料種類、有機肥的配製、合理施肥***、澆水***包括盆花澆水、澆水量的多多少少、乾旱脫水與受澇爛根的搶救、不同澆水方法***、護花***包括越夏與越冬、病蟲害防治***、修剪***包括摘心、剪枝、抹芽、摘葉***等管理

  技術。

  2、自身實踐階段

  投資建設2個塑料大棚,買入花卉苗種3000株。完全利用前一階段學習的知識和技術親身實際種植,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學習。

  3、規模栽培、種植階段

  通過自身實際栽培,根據獲得的經驗、教訓和取得的效益,在農戶中宣傳推廣此項技術,帶動有種植意願的農戶一起種植,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形成花卉種植基地,實現產業化經營。

  七、資金來源與投入:

  資金來源:

  1、自籌資金。擬合夥X人,合夥人按照出資份額享有自己的權利和履行應盡的義務。

  2、申請大學生村幹部創業基金。

  3、其他組織或個人注資等。

  資金投入:

  1、土地承包、圍牆建設、辦公設施費用共約25000元。另外,擬新建長30米,寬12米的塑料大棚兩個,每個約3000元,大棚建設費用合計:3000×2=6000元。

  2、買進苗種3000餘株,共計:9000元。

  3、上述兩項屬固定資金投入,還需要準備流動資金,用於支付管理費用、肥料、病蟲害防治等,共計約需45000元。

  八、效益預測:

  花卉是城市、辦公、家庭綠化的重要材料,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為滿足城市綠化大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審美標準的提升,花卉的需求量將大幅度的增加。且花卉培育操作簡單,投資少、效益高,對環境無汙染,可輻射帶動農民收入,切實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有著廣泛的社會效益。經本人市場調查:

  1、以蝴蝶蘭為例,每盆蝴蝶蘭的市場價格可以賣到40元左右,扣除成本價約15元,每株蝴蝶蘭淨利潤約25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2、專案一旦執行成功,將向當地農戶推廣,帶動地方創業,增加農民收入。

  九、風險預測:

  1、惡劣自然災害的影響。如遇暴風雪天氣,得注意大棚的安全、大棚的保溫措施。

  2、病蟲害的影響。每年都有一定的病蟲害發生,令人防不勝防,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3、市場行情的影響。花卉種植過程中得注意物價上漲

  帶來的種植成本偏高風險和市場行情的波動。

  十、未來展望:

  按照產業化經營思路,採取從選種─生產***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的鏈式開發模式,打造打響品牌,使自身得到迅速發展成為種植基地。基地將以現代生物鏈式種植技術為主體,採用迴圈種植法,達到產品生產過程中無汙染、無廢棄物、節省資源、降低能耗、最大限度的迴圈利用資源的高科技現代化種植技術標準。

  大學生村官創業示範基地的建成及正常運轉後可推動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切實改變傳統農業種植的困境,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為群眾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援和優質苗種。屆時,花卉種植基地與德勝太社群萬畝魚池養殖基地、王愛召召廟文化、旅遊區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並可藉機進一步發展觀光業、旅遊休閒業、餐飲業等。我希望大學生村官創業示範基地花卉栽培專案能夠為新農村建設、農民的共同富裕作出貢獻。

  篇2

  一.專案建設背景

  在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創新創業的不斷引導與鼓勵下,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和悉心指導下,龍港鎮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實情,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創業增收,建立斑嘴野鴨生態養殖中心。

  二.專案經濟及社會必要性評價

  鳳江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富餘勞動力較多。由於種植業收益率低及鳳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漲水,經常遭受颱風侵襲***,導致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如何在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破解這一瓶頸,增加農民收入,成為擺在當前的一道難題。

  鳳江村群眾有養殖的傳統習慣,養殖積極性高,但由於品種單一、生產原始、技術落後,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導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魚鴨的大批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此外較小的養殖規模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因此讓農民真正做到養殖增收,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是農村養殖的緊迫課題。

  三.市場需求分析及預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野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經過人工餵養結合野外放飛的野鴨,能很好保持純正野性。其肉質細嫩,脂肪少,野味濃郁,並以其低膽固醇,低熱量、瘦肉率高、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我縣綠色野味品種少之又少,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千家萬戶的餐桌、賓館、酒店等到處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養殖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隨著人民對食品安全及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對於生態野味消費需求量將會逐年快速上升,後市一路看好。

  經調研,我們認為根據鳳江村區域位置及市場特點,結合龍港城區的消費水平,非常適宜在此地開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由於本縣鮮有人進行斑嘴野鴨養殖,市面上極少量斑嘴野鴨皆由外地運入,僅見於個別高檔酒店,運輸費用佔產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極大限制了普通消費者對斑嘴野鴨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們認為高品質的野味養殖業在我縣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前景。

  四.專案建設內容及規模

  1、養殖規模與方法

  蒼南縣福利蛋鴨養殖場由殘疾人創辦,是全縣規模較大的蛋鴨養殖基地。自2006年創辦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援下,合作社得到較好發展。現養殖場共有水域面積約4畝,雜地面積約3畝,養殖場面積較小,因此需要發展立體生態養殖業,充分發揮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去年底大學生村官到該養殖場做完調研後認為蛋鴨養殖市場飽和度高,附加值低,建議該社可利用多年的養鴨經驗,合作發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斑嘴野鴨抗病能力強,味道純正,營養價值高。該品種野鴨養殖在我縣尚屬空白領域,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增收明顯,前景廣闊。若市場銷路能夠開啟,可擴大生產規模,進行野鴨及鴨蛋深加工處理,帶動本村及臨近村農戶發展相關生態養殖業、禽畜加工業,共同致富。

  所謂生態養殖主要是用穀物、玉米、豆類和黑麥草作為主食餵養野鴨,河道放養經濟魚蝦類。野鴨吃剩食物可掃入河道作為魚食,小部分鴨糞可滋養水生浮游生物供給魚蝦食用,大量節省魚蝦飼料。競爭力弱的小魚小蝦還可以成為輔食供放飛野鴨時它們自主覓食之用,增加鴨子野性。大部分鴨糞還田用作黑麥草肥料或作為鄰近番茄、柑橘等經濟作物肥料。副產品野鴨蛋可直接供應市場或供應食品加工廠進行深加工。野鴨毛亦可銷往附近羽絨被服廠。相信依靠科學養殖和精心管理,野鴨生態養殖一定大有發展前景。

  現在養殖場已經著手擴建原鴨舍。5月底引進種苗1500羽進行試養,加蓋室內飛棚。先在網棚內飼養,等技術成熟再進行放飛養殖。

  2、 具體建設內容

  ***1***養殖棚舍建設

  初步建設鴨舍3棟,雛苗舍1棟,加蓋室內飛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資6萬元。

  ***2***種苗及食物費用

  第一年引進三期共9500羽種苗19萬元,人員管理費***3人***一年4.8萬元,野鴨食物及魚蝦苗成本20萬。

  ***3***其它費用

  防疫費0.5萬元/年,保險費0.5萬元/年,河道及場地租賃費1萬/年,交通、通訊、技術培訓費等1.7萬。明年準備建造一座孵化廠約8萬元,這樣能大幅減少種苗成本。

  以上幾項共需資金61.5萬元。

  五.專案投資效益分析

  該品種野鴨飼養90-120天左右可上市,據目前市場價,每隻可賣80-120元,每天食物和管理費用約為0.3元/只。一年能養3批,每批4000只,一年能養12000只,初步計算純利在40-50萬元左右。如果市場反應良好,養殖經驗成熟,準備在明年擴大養殖規模並向鄰近農戶尤其是低收入農戶推廣經驗,大量供應市場,走共同致富之路。

  六.專案實施的組織管理

  該生態養殖專案由大學生村官與養殖場合作實施,鎮科委負責政策指導。專案負責人溫從回,畢業於華北科技學院的優秀學生,負責抓好養殖場配套設施建設和銷售管理工作養殖場創辦人陳志光負責日常飼養及防病防災工作。

  七.意義及申請資金扶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專案規劃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見效快,抗風險能力強,在專案實施第三年即可收回投資,更主要的是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依靠中央對三農政策扶持,闖出一條致富路,激發鄰近村民創新創業的熱情,展現我縣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的務實精神。鑑於該社由殘疾人創辦,時間短,資金少,力量小,基礎設施和技術都較落後。創業之初資金、人手、物資都倍感緊張,因此懇請縣科技局能給予該社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

  篇3

  1、三農服務

  落實好農信“三農資訊員”工作,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在知識、技術和資訊方面的優勢,協調各方面力量,積極為村裡找專案、幫技術、跑資金,根據資訊員在服務期間表現、到村任職滿兩年後,本年度力爭一批同志考錄為正式員工。

  2、實踐活動

  開展爭當“十大員”主題實踐活動,爭當“十大員”即:方針政策的“宣傳員”,先進文化的“傳播員”,村級組織建設“推進員”,遠端教育“管理員”,科學技術“推廣員”,服務群眾的“代辦員”,農村經濟發展“示範員”,致富資訊“傳遞員”,鄰里糾紛“調解員”,黨情民意“報告員”。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村官服務群眾的技能本領,進一步密切與群眾關係,堅定其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的信心。

  3、遠端教育

  依託遠端教育的網路優勢,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個人專業特長,履行好遠端教育管理員職責,做好遠端教育登記簿和民主議政日登記簿的填寫工作。

  4、宣傳報道

  做好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做好《陽信縣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簡報》或《沃土》文章的徵集工作。要善於發現和總結工作過程中所閃現的亮點,要注重關於新農村建設理論的調查和研究,定期撰寫高質量的村情調查分析報告。

  5、學習培訓

  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力度,為其創造和搭建學習平臺,不斷提高大學生村官的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每季度組織大學生村官集中學習培訓至少一次。

  6、政治培養

  根據工作需要,爭取年內培養村黨支部書記;任命一批同志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落實好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日常考察培養工作。

  7、日常考核

  按照便於操作,獎勤罰懶的工作思路,強化日常考核,進一步修訂完善《洋湖鄉大學生村官日常考核辦法》。

  8、工作例會

  實行季度例會制度,瞭解大學生村官工作、學習、生活狀況,掌握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動態,增強大學生村官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中實現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