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網際網路創業成功故事

  時代在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已經對青年群體進行了普及和覆蓋,年輕人在創業中也開始首選網際網路渠道。但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於年輕人網際網路創業中。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分享一些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

  迷你的身材、肉嘟嘟的感官,就是這種賣萌的造型讓多肉植物在年輕人中持續受到追捧,並衍生出“多肉玩家”、“多肉粉”、“多肉QQ群”等一些群體,山東威海市文登小夥王義波就是這一群體中的達人。

  走進他的“多肉植物大棚”,可以看到披著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的小熊掌的熊童子;葉片晶瑩剔透的玉露;綠色玫瑰花球似的山地玫瑰等各種“肉肉”琳琅滿目,品種多達1000多種。王義波介紹,這種披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小熊掌的叫做熊童子;這種葉片晶瑩剔透的是玉露;這種如同綠色玫瑰花球的是山地玫瑰。在逐漸的養殖過程中,王義波從中發現了商機,把愛好乾脆變成一門生意,在網上經營起“肉肉”,月賺2-3萬元。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他決定再投資200萬元建造一座佔地6畝的多肉植物自動養殖大棚,並擬開拓多肉植物婚慶市場。

  發現商機

  談起經營多肉植物的歷程,王義波指他是從愛好中發現商機的。,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帶了一盆多肉植物送給王義波,剛見到肉肉的王義波一下子就被其呆萌呆萌的造型吸引住了。隨肉肉的長大,原來的花盆已經容納不下。為了讓這棵小植物生長得更好,王義波掰下幾片葉子分栽在一個個小盆裡。過了幾天,他驚喜發現這些小傢伙生根發芽了,不禁感嘆到肉肉生命力之頑強。後來,王義波只要一去花市場看到肉肉就會買幾盆回來,家裡的陽臺變成了一個小型盆景園。

  在養肉過程中,王義波發現多肉植物市場在文登當地還是空缺,於是他決定辭去樓盤銷售的工作,投資了30多萬元開始養肉,並開了一家淘寶網店。

  苦學攝影吸引生意

  由於多肉植物種植地在農村,位置偏僻,所以大部分訂單來自網上,雖然植物被照顧得很好,搭配出的盆栽亦很好看,但攝影裝置和技術總是略欠一籌,所以起初網店並沒有為王義波帶來很多顧客。為了改進照片技術,王義波買來了單反相機,苦學攝影技術。慢慢地他的淘寶店多起了各種小清新的肉肉照,為他帶來不少訂單,附近有些顧客還親自開車到他的肉肉花棚採肉。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王義波的淘寶網店目前每月能為他帶來2萬元至3萬元的收入。

  然而,去年8月連續一個月的陰雨天氣,讓露天花園的肉肉死了不少。看?一個個死去的肉肉,王義波心裡很是難受。他吸取教訓,搭起一個大棚,為肉肉遮風擋雨。

  王義波表示,其實我們煙威地區是很適合養肉肉的,這裡晝夜溫差大,能自然形成好看的顏色,南方雖然溫度恆溫長得快,但是沒有晝夜的溫差,長的就不如這邊好看。他拿起一盆高約40釐米左右的魔法師指,你看這盆魔法師長得多高貴、典雅,曾經有一個人出1000元要買,我沒有賣,因為肉肉的生長期是相當長的,像這盆可是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長成。

  “我現在主要是感覺‘供不應求’,母本不能賣,幼本長的又很慢,網上銷售很多時候客人要看上的,我還不能賣,很影響我的銷售額和信譽。”王義波說。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王義波查閱了很多‘養肉’書籍,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閒暇時間就和‘肉友’討論,終於找到了肉肉生長瓶頸的‘突破口’。原來王義波一直用的是家鄉的土壤種的,這種土壤裡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珍珠岩,透氣性差,並且含有的水分、養分少,不適合“肉肉”生長,所以長的很慢。為了配出適合“肉肉”生長的土壤,王義波還從丹麥進口土壤,把含有珍珠岩、桎石、泥炭的土壤配在一起,營造出鬆軟、透氣、保水的土質。雖然進口土壤成本高了,但是王義波感覺這樣還是值得的。

  打造“肉肉”養殖基地

  訂單多了以後,花棚裡的肉肉量已經跟不上訂單量了,登門求“肉”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讓王義波看到了“肉肉”市場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投資200萬建造他的“肉肉自動養殖大棚”。

  “溫度、光照、土壤是‘肉肉’成長的關鍵因素。現在正在籌建的肉肉大棚佔地約6畝,裡面安裝上自動噴水器、自動控溫器等一系列自動裝置來控制這三大要素,幫助‘肉肉’更好的生長。”王義波說。

  隨著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作為“文藝範”、“小清新”代表的多肉植物不僅霸佔了白領的心,也被廣泛地應用在節日、婚禮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給人們帶去些許快樂的氣氛。

  王義波說:“其實肉肉在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已經流行一二百年了,在我國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在國外,多肉咖啡廳、多肉聖誕樹、多肉牆、多肉組合禮盒、多肉手捧鮮花等一系列的‘多肉主題’充斥著人們小資情調的生活。下一步,我想帶領多肉植物搶佔婚慶市場,用多肉植物佈置婚禮現場,或將多肉盆栽設計成婚禮伴手禮送出去。以前婚禮上的鮮花幾天就乾死了,而多肉植物還可以放在盆裡繼續生長,把‘喜氣’帶到親朋好友家中,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多肉植物。

  二

  同為“90後”的孫海將和劉遠城,因為共同的創業夢想走到了一起,經過深思熟慮,這對合夥人勇敢地殺入當下最時髦也最火爆的市場——移動網際網路“O2O”。目前,他們開發的“移動網際網路+社群”微店平臺——“淮海菜場”,已經讓不少本地使用者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務,而他們的專案也初步實現了盈利。接下來,他們還有更多的計劃,比如做物聯網……

  偶然的機會

  讓兩位小夥變成合夥人

  1990年出生的孫海將是淮安人。,他從遼寧華商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進入蘇南一家知名的電子產品代工工廠上班,先做管理,後來轉入技術部門。幹了一年時間,他覺得在廠裡沒有發展空間,“晉升主要看文憑、年齡等條件,怎麼看,我都沒有機會,於是就辭職回淮安了。不過,這段打工經歷,讓我積累了一些計算機軟體、硬體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1991年出生的劉遠城也是淮安人。,他從常熟理工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進入當地一家家紡企業做市場督導,不過,他很快也辭職回淮安了,“主要是因為女朋友在淮安工作,受不了異地戀的折磨”。

  ,一個偶然的機會,孫海將和劉遠城相遇了。當時,孫海將回到淮安以後跟朋友一起做外賣網站,有一次,他到人才市場招聘員工,巧的是,應聘者正是劉遠城。由於劉遠城在學校時做過校園物流,經驗豐富,兩人一見面就聊了一個多小時。於是,孫海將就招聘了劉遠城,沒想到後來他們又從同事變成了合夥人。

  正是淮安同城配送市場飛速發展的一年,一方面,本地電商發展越來越快,同城配送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很多電商企業出於成本的考慮,很想把物流業務外包出去。在這個大背景下,孫海將和劉遠城找到了商機,不如成立一家公司專門做同城配送,進而把各家電商企業的同城配送需求整合起來,市場前景肯定不錯。說幹就幹,他們成立了淮安通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一個“網際網路+社群”的同城配送專案,而這個專案也被評為度省級大學生優秀創業專案。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

  及時轉型

  移動網際網路“O2O”覓商機

  孫海將和劉遠城起初覺得,同城配送的需求這麼大,沒有道理做不好啊?可一旦做起來,他們便發現了很多問題。當時,他們已經整合了不少市場需求,跟不少外賣網站、家電商場建立了合作關係,還開發了專門的同城配送系統,但問題出在配送成本方面。當時,他們做的是即時配送,完全按照使用者突然提出的時間、數量等方面的要求進行配送,因而成本特別高,既要擁有大量的自營門店,也要擁有大量的配送工具和配送人員。做了一段時間,他們覺得,這種運營模式太辛苦,而且在經濟效益方面也難以為繼。

  孫海將和劉遠城於是開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轉型的路徑。這下,他們不做即時配送了,改做統一配送。其實,就是換一種配送方式,原來,是即時點對點送到顧客手中,現在,改為跟社群便利店合作建立自提點,在統一的規定時間內將貨物送到自提點,再由顧客到自提點領取。

  要實現統一配送的模式,必須要有一個平臺作為載體。於是,微店平臺“淮海菜場”便應運而生了。孫海將和劉遠城的思路是,從生鮮入手,以產品做平臺;先做微店平臺,等集聚了一定的人氣後,再做APP平臺。

  開啟微店平臺“淮海菜場”便會發現,這裡主要銷售淨菜和成品、半成品的淮揚菜品,使用者在網上付款預訂後,即可在約定的提貨時間到自提點取貨。目前,提貨時間分別為中午和傍晚。

  孫海將和劉遠城對於這個專案充滿信心,他們透露,這個專案瞄準的目標群體,是沒時間做飯的上班族和一些周邊沒有菜場的小區的居民,這是一種剛性需求。另外,他們的產品也很有特色。目前,他們已經與淮揚菜集團以及一些蔬菜生產基地建立了合作關係,不但產品質量有保證,價格上也有優勢。此外,物流方面也比原來降低了很多成本,現在他們只要一輛車、兩位配送人員就可以運營了。

  “對於這個專案來說,技術、物流都不是問題,主要問題是推廣。”據孫海將和劉遠城介紹,目前,微店平臺開發沒有什麼成本,接下來的APP開發,也將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說實話,我們第一次開發外賣APP時,接受了慘痛的教訓。一般來說,推廣APP就是用錢砸,即發放現金抵用券吸引使用者。如果這個APP沒有長期使用價值,效果可想而知。關鍵是如何推廣,這也是我們先不開發APP而選擇微店平臺的原因之一”。

  不要低估電商創業門檻

  善用手頭資源

  儘管創業時間不長,但孫海將和劉遠城都覺得收穫了很多經驗。

  在劉遠城看來,創業者開始考慮創業時,首先要想好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源。以他本人為例,他沒有產品,所掌握的資源就是技術,而目前有兩種流行的創業模式,一種是依靠平臺賣產品,一種是依靠產品做平臺,“我們有技術,所以用技術做出平臺,再找產品來把平臺做大。我們做生鮮,就是考慮它會帶來人氣,也會增加客戶粘性,可以幫助做大平臺,但以後,我們肯定要依靠平臺做各種產品”。

  其次,創業者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及時轉型,計算沉沒成本,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最後,要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劉遠城說,初次創業時,他們有一個十多人的團隊,但是因為專案久久不盈利,人心自然就散了,“必須要找志同道合的人組建團隊,目前的團隊就很好,大家經常開會暢所欲言”。

  “很多人都覺得,開實體店要租房子,請人,門檻好像很高,而做電商門檻很低,這其實是不對的。”孫海將認為,做電商的門檻一點都不低,“以配送為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真的很難解決。此外,普通創業者跟大公司不同,大公司可以砸錢,而普通創業者在運作一個專案時,必須儘快找到贏利點,否則,創業團隊就難以長期堅持下去。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