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努力創業成功經歷

  創業活動是人類商品生產活動中的最高層次的複雜勞動形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勞動就業等都表現出了愈來愈緊密的聯絡。在這個創業時代裡,有很多大學生創業的經歷值得我們學習。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方毅:90後“明星大學生”的10年創業路

  “90後”的方毅,在校是“明星學生”。1999年,他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工科混合班就讀,2003年又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研究生,畢業時獲評“浙江大學特優畢業生”。

  然而他偏愛創業。2001年,他被選入只有60人的浙大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聆聽MBA老師們的課程,在浙大科技園接受創新創業系統輔導,從此,創業不輟。

  “2005年,我開始第一次創業,做‘手機備備’,後來被百度收購了;第二次創業做了‘個信’,後來被騰訊幹掉了;個推是我的第三次創業,做手機訊息推送服務。”

  在經歷了硬體開發商、軟體開發商到技術提供商的幾度定位之後,方毅帶領的團隊定位在了“送水工”角色上——目前“個推”業務獨立覆蓋8億手機終端,在第三方推送服務的部署上佔據國內的市場份額。

  2014年7月,“個推”宣佈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軟銀賽富領投,原A輪投資方悉數跟投,“這可能是國內B2D行業迄今最大的創業公司單筆融資。”方毅說。

  2014年11月,“個推”獲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全國總決賽第一名。

  在網際網路創業、科技型創業的江湖裡,收益大、風險也大,被替代、被顛覆的事隨時可能發生。

  在方毅的創業道路上,資金鍊斷裂、技術瓶頸、小夥伴跳槽的狀況都發生過。

  “最難過的時刻是裁員,從135人的團隊直接縮減到50多人,現在回頭想想,沒有裁過員的也許不能叫做公司。”

  但10年創業征途,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雖九死其猶未悔”。

  方毅很感激在自己創業路上幫助過他的“貴人”,也很願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和自己當年一樣選擇創業的年輕人。他每年會到母校浙江大學去進行四五場的創業講座,也會到本土創業圈子B座12樓進行創業分享訪談。

  在累積的多年網際網路創業經驗中,他拿出分享的內容常常是自己親歷的失敗。“對於創業者來說,失敗的教訓比誇誇其談的成功學更實用。”

  例如說到自己的第一次創業,“當手機不停更新的時候,它就要不停地去適配。你會發現你的敵人不停地增加,不停地進化,你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無限的適配中去了”。他告誡師弟師妹們:Find the Must-Win Battle,選對戰場,才有必勝一役。

  又如說到第二次創業,他告訴師弟師妹們說,“當競爭對手是一隻大象,我是一隻螞蟻,大象腿踢過來的時候我可以用針扎,但是這隻螞蟻不幸處在了象群遷徙的道路上,畫面太美就不敢。所以創業過程中,大家可以很勇敢,但儘量不要選在超級大鱷或者說過早地選在超級大鱷必經之路上。”

  2014年,方毅和一些小夥伴共同發起了“湧泉—華旦基金”,專注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投,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初創企業孵化成長。

  創業10年,方毅的穿著依舊“校園風”,他和妻女住在杭州普通小區的小房子裡,上下班走路,遠一些騎自行車,辦公場地是和百來人分享的、1000平方米大開間裡的一小格。

  他和他的創業夥伴兼妻子張潔有共識,比起舒適的辦公條件,自由、開放這些創業企業的氛圍更可貴。

  “我們這一代的創業者,已經不需要通過穿什麼、住在哪裡等物質去證明,我們的內心已經足夠豐富強大。”

  不過,2014年,他購入了一輛紅色的特斯拉。在杭州,他是首批車主之一。

  “這一行為代表了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對未來科技趨勢所保有的好奇心,如果能從中得到一些靈感,價值就會遠遠超過車價本身。”

  而且,這輛特斯拉成了“個推”員工的一項福利——只要經過報備,每個人都有一天的使用權。

  在方毅目前所帶領的團隊中,有來自伯克利大學的數學博士,有來自上市公司的資料專家,還有百度、騰訊、IBM的前員工,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已經有“90後”員工融入的年輕團隊,需要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講,可以接受同樣的工資,但是工作環境需要更加良好一點,這個工作環境也包括所在公司在整個行業裡的一個形象。希望同事們在使用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豪感和歸屬感。”

  有人問他,如果有一天他的公司發展到可以放手,他會選擇一份什麼樣的職業。方毅說:“創業教練。”

  二

  孫俊峰:北大碩士不當公務員上海創業幹裝修

  北大畢業幹裝修月入百萬元 孫俊峰幹裝修兩年內在上海買房

  熟練地刮牆、批膩子、打磨,除了架著一副厚眼鏡,穿著工服的孫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裝修工人別無二致。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畢業的一名碩士。畢業後,孫俊峰去當了裝修工人,引起了軒然大波。***6月16日光明網***

  北大碩士做裝修工?這事誰聽了都會驚訝。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從北大畢業的“天之驕子”,要麼走上仕途,要麼進入學界,要麼進入國際大公司,怎麼會從事這種辛苦的體力勞動,學豈不是白上了?這其實是對讀書、上大學的一種誤讀。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