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學生要講究學習方法,教師自然也要講究教學方法。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教師數學教學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教師數學教學方法1

  結合初中數學大綱

  就初中數學教材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要通過對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體系和脈絡,統攬教材全域性,高屋建瓴。然後,建立各類概念、知識點或知識單元之間的介面關係,歸納和揭示其特殊性質和內在的一般規律。例如,在“因式分解”這一章中,我們接觸到許多數學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這是學習這一章知識的重點,只要我們學會了這些方法,按知識──方法──思想的順序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就能運用它們去解決成千上萬分解多項式因式的問題。又如:結合初中代數的消元、降次、配方、換元方法,以及分類、變換、歸納、抽象和數形結合等方法性思想,進一步確定數學知識與其思想方法之間的結合點,建立一整套豐富的教學範例或模型,最終形成一個活動的知識與思想網際網路絡。

  初中教師數學教學方法2

  以數學知識為載體

  將數學思想方法有機地滲透入教學計劃和教案內容之中 教學計劃的制訂應體現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綜合考慮,要明確每一階段的載體內容、教學目標、展開步驟、教學程式和操作要點。數學教案則要就每一節課的概念、命題、公式、法則以至單元結構等教學過程進行滲透思想方法的具體設計。要求通過目標設計、創設情境、程式演化、歸納總結等關鍵環節,在知識的發生和運用過程中貫徹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的一體化。

  應充分利用數學的現實原型作為反映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問題解決或構建所做的整體性考慮,它來源於現實原型又高於現實原型,往往藉助現實原型使數學思想方法得以生動地表現,有利於對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始終貫穿於整個數學教學中。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所討論的物件進行合理分類***分類時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標準統一、分層不越級***,然後逐類討論***即對各類問題詳細討論、逐步解決***,最後歸納總結。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好分類的方法原則,形成分類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應根據教學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般在知識的概念形成階段匯入概念型數學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與未知互相轉化的思想、特殊與一般互相轉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識的結論、公式、法則等規律的推導階段,要強調和灌輸思維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式的數與形的轉化、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識的總結階段或新舊知識結合部分,要選配結構型的數學思想,如函式與方程思想體現了函式、方程、不等式間的相互轉化,分數討論思想體現了局部與整體的相互轉化。在所有數學建構及問題的處理方面,注意體現其根本思想,如運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應注意為簡便而採取的移項法則。

  初中教師數學教學方法3

  重視課堂教學實踐

  在知識的引進、消化和應用過程中促使學生領悟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確的直觀背景材料,創設使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激發作用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對知識發生過程的展示,使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全部投人到接受問題、分析問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戰之中,從而主動構建科學的認知結構,將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知識融匯成一體,最終形成獨立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①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③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在規律***定理、公式、法則等***的揭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並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直觀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識發現規律,不過早地給結論,講清抽象、概括或證明的過程,充分地向學生展現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學生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初中教師數學教學方法4

  通過範例和解題教學,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過解題和反思活動,從具體數學問題和範例中總結歸納解題方法,並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範例教學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審美性的例題和練習進行。要注意設計具有探索性的範例和能從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規律的範例,在對其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展示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對某些問題,要引導學生儘可能運用多種方法,從各條途徑尋求答案,找出最優方法,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對某些問題可以進行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論,讓學生大膽聯絡和猜想,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對某些問題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慣性思維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一些條件、因素較多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全面分析、系統綜合各個條件,得出正確結論,培養其橫向思維等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解題以後的反思,優化解題過程,總結解題經驗,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鼓勵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鼓勵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托爾斯泰曾就此形象地說過:“激勵能使人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創造奇蹟的催化劑和導火線。”多年的實踐結果也讓我體會到,這是一種體現“人本精神”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其創新精神,還有助於改變當前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所面臨的一些難題,在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可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鼓勵教學法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的中學生,雖然性格處於敏感的叛逆期,但他們同樣也渴望著得到老師對自我的認可與賞識,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因此,從人本關懷的角度講,在教學中多采取鼓勵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點的,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運用鼓勵教學法,也是增強農村中學數學課吸引力的一種有效方式。農村中學數學教育目前面臨著一種困境,就是大部分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覺學習困難,缺乏起碼的學習興趣。但是,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數學教育對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都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要促使學生重視數學課的學習,教條的說教或冰冷的批評,事實已證明難以奏效。相反,通過不斷地鼓勵,潛移默化地引導其喜歡數學課,卻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地好辦法。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一般採取了以下三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培養其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多當眾表揚,滿足其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鼓勵其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問題,培養創新能力。這些鼓勵方式的實行,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少批評,多肯定,培養其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學生都是朝著教師鼓勵的方向發展的,而批評則有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進而缺乏學習的興趣。數學課程由於其獨特的知識體系,又稍顯枯燥,多數學生普遍感到數學課不好學,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甚至失去學習信心,考試成績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很少去批評學生做的不好,而是儘可能地肯定他們已取得的成績,挖掘他們在學習中的“閃光點”,表揚其與以往相比有進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點小進步***。通過抓“閃光點”,暗示他們都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學好數學課,從而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克服畏難情緒,培養出學習的樂趣與激情。多當眾表揚,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心理。為了給學生創造一種自我實現的環境,在教學實踐中我非常注意利用課堂提問的機會,當眾表揚學生。具體的做法是根據學生成績優異的差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回答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比如一節數學課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應用本節課知識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我會選擇學習基礎較差一些的學生回答。而數學知識綜合應用這類較難的問題,則會讓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回答正確的,我毫不吝嗇地予以當堂表揚;回答不正確的,也不批評,而是引導其認真分析錯誤出現的原因,並對其勇於回答問題的表現進行表揚。在提問時,我還注意語氣親切,表揚誠懇,發自內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真誠地關心他們的。提問的難度也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學生通過思考能回答為宜。使他們既不覺得老師是特意挑選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又使他們通過回答提問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使他們更進一步地愛上數學課。

  鼓勵教學法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真正閃耀著“人本精神”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實踐中切實有效地解決當前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所面臨的一些難題,對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成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2.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3.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4.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5.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