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努力創業成功事蹟

  創業是成功的過程,成功也是一輩子的過程,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事蹟,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大學生辦外賣APP日收入萬元

  在廈門理工學院近日舉辦的“第五屆夢想工廠校際創業大賽”上,剛從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黃陳樟創辦的“食指街”外賣網站以其突出的業績,引起了評委們的濃厚興趣。

  據介紹,該網站註冊使用者超過6000人,佔周邊高校學生總人數的1/6左右。黃陳樟說:“想到大學校園裡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自己的使用者,內心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目前,“食指街”外賣網站日營業額上萬元,進駐商家68家。黃陳樟告訴記者,“食指街”的盈利方式主要通過合作商家返點。由於僱傭了在校大學生當配送員,基本能保證送餐到門口,所以很受大學生歡迎。為了方便同學們隨時隨地下單,他們還推出了“食指街”手機客戶端。“有了APP,同學們在即將下課時可用手機下單,不用再等到回宿舍用電腦操作了”。

  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黃陳樟就嘗試著創業。深諳大學宅文化的他在宿舍囤積了一批適合當夜宵的零食,每當門禁後,他就忙了起來。上樓下樓,他親自把夜宵送到有需求的同學宿舍。後來,他的業務範圍擴大到其他樓棟,銷售商品的類別也多了起來。當時他的訂單都是通過淘寶下單或者電話訂購。

  2013年年初,黃陳樟在網上看見一個高中同學在秀自己建立的網站,他隨即請這個同學幫忙設計了“食指街”外賣網。有了自己的網站,黃陳樟開始尋找入駐的商家。為了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費配送,並且保證當天結算清楚。

  他招了3個高校的10多名貧困生做配送員,以便能直接把食物送到宿舍門口。和其他外賣網僅發“計件工資”不同的是,他給每個配送員至少50元的基本工資,“如果送餐量不夠的話就可能虧本”。

  在這個擁有4萬人左右的“大學城”,外賣網站並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了的只有“食指街”一家。當別的外賣網放棄時,黃陳樟立即出資將其收購過來,把使用者過渡到自己的網站上。

  去年11月,嗅到手機客戶端的新商機,黃陳樟又一次性花了10萬元,請人做了一款基於IOS和Android的手機客戶端。這讓他意識到,“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條路走不遠”。

  黃陳樟通過身邊的朋友,輾轉找到國內某知名數字地圖提供商的技術團隊。他以部分股份相送,對方用下班後和週末時間來維護“食指街”外賣網。如今,“食指街”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共有13人,其中6人負責運營、7人負責技術。

  黃陳樟的創業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他不斷接到來自各方的電話,“有希望入股的,也有希望合作的”。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其實 食指街 外賣網本身並不太盈利。前期的盈利隨即就投入到下一步計劃。目前團隊也就維持著保本的狀態。”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心中有數:“明年3月我們將推出全 新的網站和手機APP,同時將推廣到其他大學城。”

  二

  盧啟輝: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果蔬包子開20家包子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9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20萬的麥當勞中高管職位,回到長沙創業賣包子,一群90後大學生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創業團隊。如今,盧啟輝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國開出了20多家連鎖店,被稱為“創業傳奇”。

  事業高峰期卻辭職創業

  1981年,盧啟輝出生於長沙縣江北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貧困。

  盧啟輝從小懂事的他成績非常好,2000年一舉考入南華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期間,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家教、發過傳單,也當過保險業務員,還參與學校洗衣房的勤工儉學,“每天我都去各大寢室收同學們的衣服,分類洗好後,再準確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賺5塊錢。”盧啟輝告訴記者,雖然運送的過程很辛苦,但這培養了我較強的服務意識,也為今後進入餐飲行業打下了基礎。

  2004年盧啟輝大學畢業,雖然很想自主創業,但剛出校門什麼也不懂,還是選擇先積累工作經驗。於是他南下深圳,在麥當勞南山分店當一名見習經理。由於從小能吃苦耐勞,進入餐飲行業後,他都是主動參與打掃衛生、炸薯條、裹雞翅等工作,加上為人親和,工作能力強,很快他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餘,盧啟輝一直不忘給自己充電,他積極參與麥當勞餐飲管理的課程學習,去過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進修,並能每次在結業考評中獲得優秀獎項。十年的時間裡,他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從一名小小的見習經理升為副店長、店長、再到麥當勞南區總部的運營經理,管理的店面也擴大到十幾家,年薪更是高達20多萬。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業處於“順風順水”時,盧啟輝卻作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舉動——放棄年薪20萬的職位,選擇回長沙創業。回長沙後,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在市區開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後,因虧損只得關門歇業。

  創業失敗的盧啟輝沒有氣餒,決定重啟爐灶賣包子。“要從包子‘蛋糕’中分一塊,必須得創新,推出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新型包點。”於是,盧啟輝與清華大學·英紐林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研究中心合作,開始了果蔬包點的研發。

  果蔬包子換來市場認可

  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盧啟輝嘗試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相結合,搭配出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粗纖維+適量脂肪組成的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盧啟輝表示,自己是農村伢子,對於農村有特色的情節,在包子裡他創新性地融入蔬菜瓜果粉進行深加工,推出全國首款果蔬包點。

  “每推出一款新包點,我們就請一批人品嚐,如果還有一個人說口感不好或不認可,我們就進行重新配比。”盧啟輝在1年的不斷嘗試中越來越充滿信心,直到今年5月,名為御鳳凰的果蔬包點最終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觀感,一致被各品嚐者得到認可並叫好,這些彩色包點的銷售悄然呈火爆之勢。

  一年的潛心蟄伏,讓盧啟輝領略到了創業過程之艱辛,但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都不覺得後悔。“與安逸的生活相比,我更願意去嘗試挑戰,如果不試一試,也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極限。”

  今年5月,盧啟輝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果蔬包點“出籠”。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果蔬包點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和益生元相結合,以此調節腸胃、降低熱量。

  如今,共有13名食品、營銷、網路等專業畢業的90後大學生參與到了他的創業團隊賣包子。盧啟輝告訴記者,僅麓谷果蔬包子店平均每天就可賣出3000多個包子,單日營業額達到4500多元。“到9月底,果蔬包子連鎖店在全國開了20多家,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開設2000家連鎖加盟店。”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