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歐的創業經歷
陳歐如今的成就或許離不開他的技術知識,創業團隊,但是他的創業理念對他的創業也很重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
陳歐:創業是靠熬出來的
“我激勵大家找到一個願意為之賭上青春的事情,找到一個願意為之賭上青春的人。如果沒有加油,現在來得及;如果再不加油,再過幾年你只能紀念你逝去的青春”。
這一回,30歲的德陽人陳歐沒有頂著他一頭標誌性的長髮,他把長髮剪了。在財富全球論壇“對話中國新未來:創業如何改變命運?”主題活動上,陳歐面對記者回顧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他的創業並非風光無限
16歲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6歲獲得斯坦福大學MBA學位,回國創辦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限時特賣商城;被打上青春勵志標籤的廣告躥紅網路,“陳歐體”模仿熱潮一路高漲;年銷售超過10億……陳歐的創業路看起來很順利。
“我的創業不是像媒體報道的那麼風光無限,我只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喜歡去把想法付諸實踐的人。創業是靠熬出來的。我從來沒有想到創業的過程會這麼艱難。”陳歐說。
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創新
創業需要做哪些準備?“創業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創新,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一是啟動資金。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資本和沒有融資的機會;第二,一定要以優秀的團隊為基礎,且一定要了解本地市場。必要的話可以加入有一定規模的創業公司,做一兩年準備,然後再自主創業;第三,合夥創業人之間必須要原則永遠大於友情。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有創業的激情和敏銳的洞察力!”
他和10億的故事
首次創業:沒有任何人想和我做事情
“我在德陽中學讀書時,遇到全額獎學金留學專案,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大學期間,我開始創辦線上遊戲平臺Garena。當父母知道我的精力不在讀書找工作上,反而痴迷於自己創業時,認為我不務正業,還專門飛到新加坡勸了我一個月,希望我作出‘正確的選擇’”。“當時,沒有任何人想和我做事情,他們覺得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竟然想在新加坡創業,瘋了嗎?同學們覺得我做的事是沒有未來的。我的錢是獎學金和打遊戲的錢。但創業的渴望支撐著我堅持下來哪怕每天程式設計序從白天要到半夜3點,還要面對周圍許許多多不理解的眼光和嘲諷。後來,Garena最高紀錄是擁有超過2400萬用戶。”
二次創業:複製的模式遭遇水土不服
“在斯坦福商學院讀MBA期間,我賣掉了一手創辦的遊戲平臺Garena股權。我還要創業,畢業後的第3天便回國。當時有個東西在美國很火,就是網頁遊戲通過內建廣告獲利。比如你是遊戲使用者,要買遊戲幣,以前是花錢去買,現在可以去註冊賬戶或者安裝軟體,我們會送遊戲幣。本想複製這個東西,但沒想到這個模式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結果就是:不靠譜。”
意外發現:做男人不好意思做的行業
“一個意外的發現是,中國女性消費者對於線上購買化妝品的信心不足,線上化妝品行業沒有領頭羊企業存在。做這個產品有3個優勢:電子商務正在高速發展;化妝品需求很大,但市場上還沒有可信的化妝品網站;最後,做這個其他男人不好意思做的行業反倒給了自己機會。我最終轉向確定了化妝品團購專案。”“後來,我們又自建渠道、倉儲和物流,抽離混亂的團購戰場。年銷售上10億,成了。”
陳歐上市之前邁過的那些坑
第一次創業,公司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更名易主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陳歐在創立聚美之前已經有過一次不算成功的創業經歷。在新加坡留學期間,陳歐就創辦了遊戲平臺GGgame。在GGgame發展得不錯時,陳歐決定去斯坦福讀MBA,所以他找來一個職業經理人打理公司。寫程式碼出身的陳歐自認對商業和管理並不在行,所以希望這個職業經理人彌補公司的短板。他從90%的佔股比例中分文未取地自願讓出40%給對方。陳歐的想法是,這樣他就可以在斯坦福遠端管理公司,兩不耽誤。
隨著職業經理人引進其他天使投資人,對方所控制的股權比例已經超過50%,而陳歐只剩30%多。而且他發現公司不再叫GGgame了,而改為Garena,自己卻毫不知情。他意識到已經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沒有話語權了。陳歐說他當時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在企業早期發展比較慢的時候,他總是希望藉助外力解決問題。
“他是斯坦福MBA畢業的,我當時對斯坦福、哈佛有一種對神一般的敬仰。他讓我做總裁,自己做CEO,說公司是總裁說了算。後來發現全是忽悠。”這段創業經歷更多是留給陳歐一個警醒。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健康的股權組織架構,只是憑藉對人單純的信任感,很難保證未來不出問題。他想重新開始。“這件事吃虧吃得太大了,我做兩三年企業白白送人之後,連名字都被改了。”吃一塹長一智,但在新加坡的這個教訓還遠遠不夠。雖然這次陳歐知道了不能只憑借對人單純的信任感,第二次他還是因為夥伴、最信任的夥伴遭遇了最慘烈的危機。第二次:聚美“301”遭遇滑鐵盧 陳歐被罵得慘烈2014年的3月1日,陳歐在微博上晒出了公司為4週年慶準備的精美蛋糕。
粉絲、紅色的生日蛋糕很夢幻、很唯美, 是女孩子們喜歡的。但一年前的週年慶時,陳歐可沒這麼輕鬆,那時,他真在經歷著人生最悲涼的時刻。他接受《創業邦》雜誌採訪時表示,“即使把錢都快造光了還找不著北的時候,也沒現在這麼悲涼。” 陳歐把“301”視為聚美史上的滑鐵盧。在陳歐的記憶裡,沒有哪次經歷像“301”這般慘烈。所謂的“301”就是聚美的三週年大促。“5,4,3,2,1……”2013年3月1日凌晨時分,在聚美優品辦公室,所有人在大聲倒計時三週年慶典的到來。實際上,23點50分左右,聚美的員工已經高興得坐立不安。因為網站出現了崩盤的跡象,大家似乎透過頁面看到成千上萬的使用者為進入聚美而擠破了腦袋。但到凌晨1點,癱瘓仍在持續,聚美高階副總裁劉惠璞從陳歐的辦公室出來,神色焦慮。陳歐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暫時性的故障,不可能“待會兒就好了”。
凌晨2點,聚美網站還是處於崩潰狀態。更糟糕的是,他們不知道這種狀態會持續多久。凌晨3點,毫無趨好的跡象。沒有人再關注持續衝擊網站的巨大流量,集體“變臉”讓辦公室迅速大降溫。在2013年的“301”大促中,陳歐多次向用戶及粉絲道歉終於,在凌晨4點網站恢復了平靜。但沒人敢鬆一口氣。風暴過後,陳歐他們聚在一起預測,下一次崩盤可能在幾點?這邊有人推測“9點”,那邊立馬有人反駁“不對、不對,應該是8點”。事實是,早上6點潮水般的使用者就衝向聚美,新一輪大癱瘓再次上演,無奈之下,技術人員開始往外踢使用者。這一切來得太突然,而且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陳歐一夜無眠,他也不得不一次次在微博上向廣大使用者及粉絲道歉。但踢掉使用者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很多人提前買好折扣券就等著在這一天花掉,所以不得已聚美把一天的促銷計劃延長了兩天。接下來又是持續的崩盤,直到第三天才消停。因為大部分貨已經被賣光了。但是事情還遠沒有結束,壞訊息接踵而至。真正壓垮陳歐和聚美的不是伺服器崩掉,而是嚴重的爆倉。堆積成山的貨品發不出去,客服電話被打爆,幾十萬使用者十幾天收不到貨,也聯絡不到聚美。
儘管陳歐和其他高管一再發表宣告、道歉,但是無濟於事。憤怒的使用者把矛頭對準陳歐,網上的罵聲鋪天蓋地。甚至有人說,陳歐是一個只知道天天上電視、不務正業的企業家。一向以營銷見長的聚美,最後在危機面前無力公關。那時,陳歐感覺自己好像被綁住了手腳,做什麼都被網友罵,整個人很頹,他連微博都不太敢發。如果從電商行業的幾個資料來講,聚美的“301”大促是成功的。“301”當天,聚美的UV翻了15倍。
3天下來,聚美的銷售額是10個億。可是一樁好事卻演變成一場無解的公關危機,一副好牌最後爛在了手裡。這還是淺層次的預備不足。網站崩盤意味著技術的系統架構、程式碼質量存在問題,而這不是短時間內能修復解決的。至於爆倉,則是發單能力遠落後預期。 “301”當天的訂單量是平時的100倍,而當時聚美最大的負荷能力只有平時的兩倍。說白了,聚美高估了自己的倉儲和物流能力,這同樣沒有速效解藥。所以,陳歐幾乎是眼睜睜看著網站掛掉卻無能為力,至於後來的爆倉更是束手無策。“你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瞬間在全國影響力極大。你發現公司可能會真正進入百億量級通道,你正沾沾自喜。但是突然因為你的一個同伴、最信任的同伴,因為什麼原因或長期存在的風險被引爆了,導致整個舞臺全塌了,而且你的公司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品牌受到極大的傷害。
從雲端直接跌進谷底,這是極大的挫折” 陳歐對《創業邦》說。“當你發現這個傷感是來自於你團隊最信任的人,它的傷害會遠遠超過一個你不知道的人。”在陳歐看來,劉輝作為聚美技術和倉儲的直接負責人,同時也是聯合創始人、好兄弟,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徐小平認為任何一家公司出現問題,內部都要找到責任人,但終極的責任人還是CEO。“他是你兄弟,就算他是你爸爸、是你爺爺,如果他不能勝任大戰,你把他放在指揮的位置上,還是你的責任啊。”
徐小平對《創業邦》記者說。陳歐當時有些不平和委屈,因為其他人犯錯而全部算在自己頭上。後來有人對他說了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當你承受了所有的掌聲和鮮花,那你可能也會吃所有的屎。”“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創始團隊的發展跟不上公司的發展速度。”陳歐反思之後給出的這個答案,也得到了徐小平的認同。換句話說,大促出現的這種局面,一方面印證了陳歐和聚美能夠創造營銷奇蹟的長板,同時無情地暴露了他們的短板。聚美另一個聯合創始人戴雨森說,這是個拔苗助長的過程。“聚美的成長速度很快,從零到60個億,成長速度快其實也意味著問題很多,因為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的。
比如,創意營銷靠大腦就可以了,這些東西可能不需要一個團隊來支撐。但是像運營、供應鏈、物流、倉儲、技術這塊,都需要時間去積累。不得不承認,聚美是個年輕的團隊,可能在某些方面,相比其他一些經過打造的完美團隊是有差距的”,陳歐在覆盤“301”時做了深刻的反思。在《中國合夥人》裡,陳歐最喜歡的角色是成東青。對應到新東方的故事,他很理解徐小平、王強對公司的期望。“但是俞敏洪作為創始人,一直堅持在第一線打仗,他承受的壓力肯定超過聯合創始人。作為公司老大,我更理解他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