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創業經歷

  中小型企業的創業模式一直是理論界和實踐界關注的焦點。其中自主創新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驅動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失敗的價值

  在最近的一次公開演講上,喬布斯說蘋果公司現在有“三條業務線”和一個“業餘愛好”。前者包括電腦、以iPod和iTunes為核心的音樂業務以及手機。而今年3月面市的Apple TV則屬後者。

  那些觀看過喬布斯演講的人,普遍相信Apple TV是一款頗為創新的產品。據喬布斯演示,它可以通過無線網路連線個人電腦,播放其中的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理論上,這不僅強化了電視和電腦的功能互補,也能夠進一步促進數字媒體的發行。

  但公允言之,現在的Apple TV並不可能取得iPod式的成功。當前版本的Apple TV不能直接從網路上購買電影,而且,它只能應用於高清電視,但使用者能夠從網路上買到的電影和電視劇,都還不具備高清解析度,這就弱化了其視效。甚至,它沒有配置DVD光碟機,這也極大束縛了它作為數字家庭***的能力。

  而在一些細節上,蘋果的處理也差強人意。比如,Apple TV一個有趣的功能是“螢幕保護”: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的數碼照片以幻燈片方式隨意展現在電視上。但問題是:雖然Apple TV能夠和多臺電腦無線連線,呼叫它們的音樂庫,但它只能從一臺電腦上調取照片。此種設計缺陷,也充分證明了蘋果公司尚不能清除判斷每個功能對於使用者的價值,以及相匹配的產品需求。

  Apple TV將成為蘋果近年來少見的一次失敗產品?

  遠未到結論時刻。在多數人樂於相信蘋果是一家懂得如何發明出完美產品的時候,人們其實忽視了,蘋果始終保持著持續改進的風格。

  比如至今總銷量已經超過一億部的iPod,就是一款成就於無數挫敗之上的產品。2001年底,蘋果推出的第一款iPod實則並不具備熱銷的條件:它只有5個小時的續航時間,無法應用於Windows系統,甚至其最重要的功能隨機播放音樂***shuffle***,也被隱藏到幾層選單之下。因此,在iPod推出的第一年,它只賣出了10萬臺。

  喬布斯沒有因為這一糟糕成績否決這款產品——關於他是如何判斷產品價值的,後面我們會有更為詳細的闡釋——圍繞iPod,蘋果做出了很多改進努力:開發出一款足夠好用的音樂管理軟體iTunes、構建網上音樂商店、降低iPod能量消耗以提升其續航時間、與Windows系統實現相容……蘋果似乎始終能夠很清晰地看到這款產品的問題,並非常有針對性的予以解決,這最終促成了iPod奇蹟:2004年起,第四代版本的iPod和iPod mini的推出,讓其年銷量達到826萬部,一舉成為了21世紀的Walkman。

  我們甚至可以做出一個較為極端的結論:蘋果是一家在失敗中強大起來的公司。它的每一款成功產品幾乎都奠基於一款失敗產品:蘋果II之前有蘋果I、McIntosh前有Lisa、Macintosh的作業系統OS X之前有NeXT……換個角度,也可以說蘋果是最敢於自我革命的公司,它從來沒有停留於任何一款單一成功的產品。

  同樣,個人層面,喬布斯也在教訓裡實現了“進化”。自1980年代初期即開始追蹤蘋果的分析師Tim Bajarin認為,正是在被迫離開蘋果公司的歲月裡,喬布斯從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在戰略上的現實主義者,並保持著自己在技術、設計和營銷方面的完美主義。正因此,他在回到蘋果後,首先向蓋茨發出邀請,讓微軟投資於資金緊缺的蘋果公司。而從2006年起,他又讓蘋果電腦使用英特爾公司的晶片,並開發出在蘋果電腦上應用Windows上的軟體——年輕時,喬布斯曾認為微軟和英特爾的產品是“邪惡的”。

  公司政治的失敗也教會了他很多東西。這個曾經年輕氣盛的矽谷金童,在1997年迴歸蘋果後,一直小心翼翼的擔任著“過渡CEO”的角色,直到2000年,蘋果業績穩定,關於他的評價進入良性迴圈,他才將“過渡”兩字去掉。

  領先市場12個月的思考

  眾所周知,喬布斯並非技術天才,即使在創業初期,他也沒有像蓋茨一樣扮演程式設計高手。某種程度上,喬布斯甚至是反技術的,他曾經表示:“我願意用自己享受的一切高科技,換取與蘇格拉底共度一下午的機會。”

  但多年的行業經驗讓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產品判斷方法:他首先是個獨立思考的人,其次是一個苛刻的遴選者。

  曾任蘋果銷售總監的David Sobotta如此回憶2002年春天,他和喬布斯在一起開會時的經歷:他所負責的美國國家健康學會的技術負責人,曾希望說服喬布斯去開發一款類似Tablet PC的平板電腦。因為之前並未知會喬布斯相關話題,David Sobotta稱,這應該是喬布斯之前思考的一次偶然流露。

  喬布斯拒絕了對方的要求,並講述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這不是一個大市場。儘管包括惠普、巨集基在內的PC業巨頭試圖開啟這一市場,甚至蓋茨在當年大膽預言,平板電腦將在五年內成為美國最暢銷的電腦,但喬布斯非常明確的看到:相對於每年銷量兩億臺的個人電腦市場,平板電腦以萬臺為計量單位的年銷量並不足取。

  而在對方的進一步懇請下,喬布斯又從其他幾個層面對這一市場進行了闡述。因為平板電腦主要是針對專業人士的,比如美術及醫療領域的使用者,它就可能遇到幾種技術瓶頸:其一,沒有任何無線網路能夠足夠快的在平板電腦上傳輸專業圖象。其二,平板電腦的顯示達不到專業需求標準。

  他總結說,蘋果公司更樂於去定義一個新市場,而不是參與到眾多公司為一款前景難料的產品製造生存空間的戰爭中去。而且,如果為美國國家健康學會這種機構開發產品,意味著重大的責任,但這種責任對於蘋果來說是難以承擔的。

  隨後,健康學會的人又建議他去開發黑莓一類的產品。對此,喬布斯的回答是:這是另一個細分市場。他明確看到了電腦和電話的融合將是一個潮流,但黑莓不是這個趨勢的一部分。 由此,喬布斯非常認真的揭開了他對未來手機的預期:一款可以裝在衣服口袋裡,並比電腦、手機獨立存在時都更好的產品。

  這整段對話,詳盡顯示了喬布斯對新市場的思考方式:他首先會思考新產品所在的,是一個大眾市場還是細分市場?這個市場可能會有多大?然後他會問:是否有一些技術阻礙了一個細分市場成為大眾產品?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對這個市場是促進還是毀滅?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做出這樣一款產品,它能否創造新的價值?

  不妨用這個判斷方法模擬一下iPod誕生前喬布斯的思考:針對第一個問題,索尼的Walkman早已證明音樂播放是個規模驚人的大眾市場。接下來,Napster們的迅速興起,說明數字音樂這種新技術的空間廣闊,這也進一步意味著,數字音樂需要一種足夠優秀的播放器作為載體。此外,也並不難想到,手機功能的提升,很可能給純粹的音樂播放器帶來巨大威脅,所以,蘋果不能止步於iPod的成功。

  正如我們前面所涉及的,蘋果是一家善於自我更新的公司。而它對於既有產品的改善,一定程度上也來自於這種前瞻式思維。

  2007年5月底,Apple TV做出了最近的一次重要升級:與YouTube展開合作。以短期效果計,這是一次無效合作。可想而知,在高清電視上觀看YouTube上影象模糊的短片,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但它的長期價值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改善,YouTube上所承載的資訊變為高清版本並非遙不可及。到那時,Apple TV就擁有了一個極佳的內容源。

  環境創造者

  據美國一本專業刊物統計,2006年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排行中,蘋果僅以7.15億美元列第15位,這約為排名榜首的微軟的1/9,甚至少於賽門鐵克、雅虎和CA公司。

  是否有些不可思議?世界上最優秀的創新公司——過去幾年中,無論在BusinessWeek還是Wired雜誌的創新公司排行榜上,蘋果都和Google盤踞在前兩名的位置,只是偶爾變化排名——研發投入並不巨大。

  如果對蘋果足夠熟悉,你會知道,這是一家極為擅長藉助外部智慧的公司:McIntosh率先使用的滑鼠、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術都來自於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最初開發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自身研發投入相對有限、廣為使用外部研發成果,為什麼蘋果依然被視為全世界的創新榜樣?

  唯一的答案是:蘋果清楚什麼是最需要自身開發的。在2004年的一次訪談中,喬布斯坦言:“我總想擁有或控制我們所做的所有事的核心技術。”

  至少在過去10年裡,這家以生產精美硬體產品的公司,其核心技術集中於軟體領域。1997年,喬布斯將蘋果的產品線從幾十條變為四條,且明確表示,蘋果只要在桌上型電腦和膝上型電腦、高階和低端四個領域推出相對應的一流機器就夠生存。在縮短產品線同時,他大肆招募軟體領域的人才——看到了電腦與家用電器的融合前景,讓他深知,軟體將成為未來所有產品的共同“靈魂”。正是這十年的積累,讓蘋果有能力為iPod、Apple TV和iPhone賦予靈魂。

  在扮演戰略觀察者同時,喬布斯還將自己塑造為“一個質量標杆”,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適應那種追求卓越的環境”。在接受美國TIME雜誌採訪時,喬布斯說:所有公司都能做出接近完美的模型,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出品質優良的產品,因為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技術、設計等部門會以“做不來”為由,進行縮水處理。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鐵腕領導者將“no”變成“yes”。

  因此,即使那些他參與不多的產品,也會因為他的最終稽核而提升水準。比如,喬布斯要求外部供應商和蘋果相關人士開會的時間都定成周五,這樣他就能週末把新產品帶回家裡,然後在週一給出系列新要求:比如使用者選一首歌不能超過3次按鍵,選單轉換速度的提升,甚至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不能設定開關鍵……

  在與喬布斯的合作中,很多人並不能立刻理解、認同他的要求,但很多人承認,喬布斯的壓力讓他們做了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成果。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創新主義者的獨特才能:不是去創造產品,而是創造一個開發一流產品的環境。

  喬布斯一生傳奇的創業故事

  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 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並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誌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從3D電影到iPhone4,“喬幫主”小車庫吃出“金蘋果”

  他的傳奇

  他,出生在美國加州矽谷,是個私生子,一出生就被遺棄,17歲高中畢業,19歲迷上佛學,21歲在自家車庫裡成立蘋果電腦公司,30歲離開蘋果,42歲重返蘋果並任CEO,48歲患胰腺癌,52歲蘋果推出iPhone,55歲推出iPad。他手中的那個蘋果幾乎改變了全世界,iPhone4風靡中國,更是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這都是因為他——史蒂夫·喬布斯,他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

  出生一週就被生母送人

  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於舊金山,他是個私生子。他的生父母喬安妮·西貝爾和敘利亞人阿卜杜拉法塔赫·約翰·錢德里生他時只有23歲,而且還都在威斯康星大學唸書,而且都是猶太裔人。

  喬布斯的母親在他不到1周大時,就將他交給加州一對名叫保羅和克拉拉的夫婦收養,並要求後者承諾送他上大學。就在放棄喬布斯的幾個月後,喬安妮·西貝爾和錢德里結婚了,後來還生了一個叫莫娜的女兒。

  收養喬布斯的保羅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在二戰之後搬到了舊金山。喬布斯的名字是他的養父母取的。喬布斯的養父母屬於工人階級,來自舊金山附近的聖克拉拉縣。他們一起居住在位於山景城的屋子裡。喬布斯的官方履歷中寫道:“在杏果園長大,這裡後來變成了矽谷。”

  大學上了一個學期就綴學

  養父母成功地把他送到了俄勒岡州波特蘭的裡德學院,他卻在一個學期之後,因為花光養父母的積蓄,輟學了,之後他開始去“蹭”那些感興趣的課程。

  那時他生活頗為窘迫,靠撿拾可樂瓶出售來換錢維持生活,還經常去附近的印度教神廟靠敲鐘來換取免費一餐。他選修了書法課,對常規課程卻避之不及。

  21歲的“嬉皮士”在車庫創業

  1976年4月,年僅21歲的喬布斯與好友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庫內成立蘋果電腦公司。當年,為了創辦蘋果,喬布斯和好友沃茲尼亞克“賣掉了他們最值錢的東西”。喬布斯賣掉了大眾小巴,沃茲尼亞克則賣掉了惠普科學計算器,他們一共籌到了1300美元,並創辦了新公司。隨後推出的蘋果Ⅱ是首批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個人電腦之一。

  1982年,長髮過耳、蓄著一抹嬉皮士脣髭的喬布斯創辦蘋果六年後,身價“一夜爆漲”至1。59億美元,從而首次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財富的急劇膨脹並未讓這個青年產生心理傾斜,他對自己的扮相滯後於身份還懵然無知。

  直到創立蘋果前,喬布斯還延續著學生時代的邋遢作風。他在Atari公司工作期間,因為身上異味太重,被安排去上夜班。

  喬布斯背後有一個有著嬉皮士風格的“Think”符號。隨後,蘋果的標語也改成了“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喬布斯喜歡鮑勃·迪倫和甲殼蟲樂隊。他愛音樂。喬布斯的高中老師說:他對事情總是有著不同的看法。

  權力爭鬥曾讓他離開“蘋果”

  喬布斯1991年與勞倫·鮑威爾結婚,並生了3個孩子。

  喬布斯是一名非常有個性的佛教徒。他擊敗眾多競爭對手,建立起一個專注於實現他的願景的4000人的團隊。由於公司裡的權力爭鬥,喬布斯1985年黯然離開蘋果。在被蘋果趕走之後,他又建立起了另一家公司。但在1996年重返蘋果,次年重新擔任公司臨時執行長後,他對蘋果公司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隨後十多年中,先後領導蘋果不斷推出媒體播放器、智慧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產品。有關產品的熱賣推動蘋果走上資訊科技產業的潮頭。2000年,蘋果去掉了喬布斯頭銜中“臨時”的字樣。

  自傳11月21日上市

  據報道,美國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公司宣佈,喬布斯的自傳《史蒂夫·喬布斯傳記》將在11月21日上市。

  對於這部自傳,喬布斯並沒有對內容加以限制。負責該書宣傳的人說:“喬布斯未做任何干涉,並鼓勵熟悉他的人坦誠討論他的敵人、前任女友、曾經被開除或激怒的同事。”

  信佛教在蘋果拿1美元年薪

  黑上衣、天藍牛仔褲和灰色運動鞋成了喬布斯的標準配置。這套加起來不到200美元的行頭如果說是年輕富翁精心的自我符號化,還不如說他具有老式的美國猶太族裔傳統。

  喬布斯從1976年創立蘋果公司開始,除去中間不在位的十年,執掌蘋果仍然長達25年之久。他聲稱在蘋果乾活,不是為了錢,領著1美元的年薪。在 NeXT公司被收購時,他將所獲的價值150萬美元股票以最低價出售,只留下象徵性的一股。“我們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打敗競爭對手或者掙錢,我們的目標是做盡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更偉大的事情。”這樣的口號如果不是公司的公關標語,聽上去倒更像是暴君卡利古拉發出的低吼。

  有人把這份對自我身份的淡然,歸根於喬布斯21歲時的印度之旅。他慕名前往參拜印度教某聖徒,一路順著亞穆納河而下,到達了目的地——下游城市維倫達文時,才發現該聖徒已經去世。“說是朝聖,但當時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走。”此後憶及這段精神之旅,喬布斯輕描淡寫。

  愛書法將文字的美感融入電腦中

  喬布斯曾表示,裡德學院當時的書法課程是美國最出色的。貫穿整個校園的每一張海報,每一個抽屜上的每一個書籤,都寫得很漂亮。

  喬布斯還說,當時他因為已退學,便決定去上書法課,學學怎麼寫出漂亮的文字。他學習了襯線體和無襯線體,學習了改變不同的字母組合間的間距,還有美妙書法的竅門。他說:這種美感、歷史感和微妙的藝術感在科學裡並不具備,我覺得它很迷人。這些知識當時在生活中並無用處。

  但10年後,當我們設計第一臺Macintosh電腦時,我想到了所有的那些書法知識。接著我們將它們融入Mac電腦,使它成為了第一款擁有漂亮字型的電腦。如果我沒有參加過那門課程,Mac就不會具有各種各樣的、按比例隔開的字型。

  擅演說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或許是喬布斯最著名的一次演講。他談了自己作為一名大學輟學生的一生、他的創業以及與癌症鬥爭的故事。最後,他引用了最後一期《全球概覽》的話作為結尾:“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這個精力充沛魅力無限的傢伙同時也是一個很會鼓動人心的激勵大師,甚至在他的平常對話中,經典的語句也常常脫口而出。

  喬布斯最有名的那句話就是:“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麼使命是一定要達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無意義事情的時候,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層灰塵?我們生來就隨身帶著一件東西,這件東西指示著我們的渴望、興趣、熱情以及好奇心,這就是使命。你不需要任何權威來評斷你的使命,沒有任何老闆、老師、父母、牧師以及任何權威可以幫你來決定。你需要靠你自己來尋找這個獨特的使命。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給自己一個培養自己創造力的機會,不要害怕,不要擔心。過自己選擇的生活,做自己的老闆!

  玩3D 成功推出《玩具總動員》

  喬布斯在上世紀90年代的首個大手筆並不是電腦,而是電影。

  1986年,喬布斯花1000萬美元從喬治·盧卡斯手中收購了電腦動畫效果工作室,併成立獨立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在此之後的十年,該公司成了眾所周知的3D電腦動畫公司,並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體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初期票房就超過了1。91億美元。皮克斯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也為喬布斯帶來了鉅額財富。該公司已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喬布斯也因此成為最大股東。

  他的敵人們

  他強權、刻薄、蠻橫連員工也被他視為敵人

  在喬布斯閃耀的成就背後,是他與無數人的“戰鬥”,就算身邊的朋友和員工,也不能阻礙他的計劃——要麼完全五體投地、死心塌地,要麼掃地走人,否則因為你的“不忠誠”,遲早會成為他的眼中釘甚至敵人。

  從某種程度上說,喬布斯就是一個獨裁者。喬布斯被認為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頑固堅持設計唯美,以及使用者體驗至上,就算他們家要購買一臺新洗衣機,他也會召集全家人,從耗水量、清潔劑用量、洗滌時間是一小時還是一個半小時、洗衣速度、對衣服的損耗、洗衣是否只需用四分之一的水等疑難問題展開研討。

  整個過程一直持續了兩個星期,到最後選擇洗衣機的問題,竟然變成了產品的設計話題。但喬布斯卻很享受這種討論過程,這種“變態心理”也被他帶進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中。

  有報道稱,喬布斯甚至會過問膝上型電腦底座上應該有幾個螺絲,或者電腦顯示器邊角應該有多大弧度。有蘋果員工稱,蘋果的產品在設計等方面精益求精,因此問世之後總是讓人“驚豔”。所以,不難理解蘋果的產品為何總是如此精緻,這是一種“獨裁”才能達到的效果。

  對員工:不服從就徹底走人

  在這三重因素影響下,喬布斯要不惜一切代價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正是他的狠勁,以至於他在管理公司時,總是顯得強權、刻薄、蠻橫和震撼。他總是辱罵員工是 “蠢蛋”,就是要讓員工怕他,他會不顧一切趕走膽敢擋他道的人,就算是吉爾·阿米里奧這樣對他有恩、讓他得以重回蘋果的人,他也能痛下狠手。

  在蘋果公司,歷任CEO也都是他的敵人,因為他一直覺得他才是蘋果公司的真正擁有者,他無法忍受一個外人對他指手劃腳。就如《福布斯》雜誌記者朱莉·皮特所說:“史蒂夫獨自在舞臺上獻藝,整個矽谷都對他無比佩服。”

  如果你膽敢在他的舞臺表演,搶走他的鋒芒,那麼毫無疑問你就是他的敵人,無論你是蘋果公司的自己人還是蘋果之外的對手。

  對對手:向任何公司開戰

  喬布斯敢於向任何公司開戰,只是對他而言,這些敵人並非固定不變的,今天的敵人或許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就像他與微軟的比爾·蓋茨間的江湖情仇。

  喬布斯在1996年公開播出的電視紀錄片《書呆子的勝利》***Triumph of the Nerds***中說,“我們與微軟的唯一問題是,他們沒有品位。他們肯定沒有品位。他們沒有提出原創創意,他們沒有向產品注入太多文化特性。”據《紐約時報》披露,這臺節目播出後,喬布斯稱他向蓋茨道了歉,但只是點到為止。

  他總是擊敗其他人,但身體是他最大的敵人

  當然,這個不可一世的“喬幫主”還有一個人類共同的敵人也是最大的敵人——死亡,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即便他是喬布斯,所以當他胰腺被診斷出腫瘤後,他的生命倒計時就成了各類媒體報道的內容。儘管這一天遲早會來,但人們還是無法接受和想象一個沒有教主的蘋果會怎麼樣,因為他的身體不再屬於自己,喬布斯就是蘋果。

  2003年10月,《財富》雜誌披露喬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他先於2004年7月接受手術治療,2009年又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這期間喬布斯曾休病假暫時離開蘋果。今年1月,喬布斯第三次因健康原因暫時離職。

  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一般說來,病人出現胰腺癌症狀後,平均壽命約為9個月,5年生存率不到2%。不過據稱喬布斯所患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胰腺癌,而是胰島細胞瘤。這是一種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其惡性程度並不算高,它生長緩慢,在手術切除後患者愈後一般較好。

  然而,喬布斯長期以來體重不斷下降,出現在眾人面前總是一副瘦弱的模樣,令很多人擔心他的健康。專家稱,胰島細胞瘤可能從多個方面致使病人體重下降,比如影響消化系統。

  今年2月17日,美國的八卦報紙《國家詢問者》發表了一篇頗為吸引眼球的報道。它刊登了一張喬布斯的照片,並稱他可能僅剩下6周生命。在那張照片上,喬布斯看上去非常虛弱,身上的牛仔褲和黑色上衣對他的體型來說已經顯得太大。

  然而到2月18日晚間,喬布斯就亮相美國總統奧巴馬宴請美國IT巨頭的晚宴。不過,細心人還是發現,喬布斯身形極為瘦削,他舉杯的高度也明顯低於所有在場人士。不少醫學專家認為,喬布斯的身體到了存亡的關鍵時刻,癌症有可能復發,而肝臟移植後的排異反應更有可能正折磨著他。

  對於死亡,喬布斯顯然看得很開,他曾這樣說:“沒有人願意死,即使人們想上天堂,也不會為了去那裡而死。但是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一個發明。”

  四條喬布斯經典語錄:

  1、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56歲的蘋果CEO喬布斯***Steve Jobs***在2005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送給畢業生的勸告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求知與虛心的物件,與其說是白紙黑字,倒不如說是每天遇見的各種面孔;學會“讀”人,每張臉都是好書的封面。當然,惡魔也就跟著變成金礦了。他勉勵學生帶著傻氣勇往直前,學習任何有趣的事物。

  2、如果每個人都要去舊金山,那麼,花許多時間爭執走哪條路並不是問題。但如果有人要去舊金山,有人要去聖地牙哥,這樣的爭執就很浪費時間了。

  喬布斯指出合作的關鍵在於擁有共同目標。但當缺乏共同目標時,容易變得心胸狹窄,彼此誤解並互相指責。因此,儘量去創造一個橫跨各部門的共同目標,然後一起努力,就算有爭執也沒關係。

  3、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喬布斯從不妥協,生命短暫,不應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他也從來不被教條所困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4、蘋果公司開除我,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經驗。從頭開始的輕鬆釋放了成功的沉重,讓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代。

  特立獨行的蘋果創辦人兼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給斯坦福畢業生的演講中語出驚人:“***1985年***蘋果公司開除我,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經驗。從頭開始的輕鬆釋放了成功的沉重,讓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代。”過去喬布斯總能敗部復活東山再起,重要的就是他在敗部出局時,抓住機會認真的面對自己內心對於熱情的追尋。因此,他把落入敗部視為生命中的苦口良藥和尋找“真愛”的試煉。愈深的挫折反而讓他更看清真相,激起熱情堅持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