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業成功名人經歷

  鼓勵和促進創業,不僅有利於拓寬勞動者就業門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還有利於勞動者實現個人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推動社會全面、持續、快速發展。在這個創業社會裡,有很多大學生也選擇走向創業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90後大學生賣手抓餅 堅持手工製作 年收入250萬

  7月24日,禹化普製作的金黃的臺灣手抓餅。

  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2年來連鎖加盟店已開遍大學城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臺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闆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麵糰、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每天能賣400個餅

  這麼多人包圍著店,為什麼還有顧客加入呢?“這五六個客人是活招牌。顧客也許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人氣,就會吸引他們來嚐鮮。”禹化普說,小吃店的祕籍就是要保持人氣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個餅。”禹化普說,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時這個快捷的方式並沒有贏來顧客青睞。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闆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便店外已經排起長龍,也不慌。而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待著他們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一次只做2個餅,甚至有時候做一個餅。這個營銷方式反響很好,餅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隊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

  加盟店4個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裡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藉這樣的人氣,禹老闆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開啟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麵糰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麵糰,一年僅靠賣麵糰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連鎖店堅持手工製作

  2011年10月,仍在電子校攻讀資訊管理的大三學生禹化普認識了在大學城西街做手抓餅的許少波。兩人一拍即合決定連鎖經營,許少波專注於技術改良,而他負責開店營銷。

  隨著2012年大學城西街兩家分店步入正軌後,禹化普開始擴張腳步。去年他新增了一家直營店和5家加盟店,殺入了大學城。“大學城八所院校差不多15萬人,70%都吃過我們的手抓餅。”如果說4成靠營銷,那麼口感佔六成。油酥麵糰是手抓餅口感的關鍵,禹化普一直堅持在自建的加工廠裡手工製作,拒絕機器加工。

  禹化普計劃最近2-3年在西南片區開啟手抓餅市場。現在他的困惑是,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管理、資金、人員問題就顯得力不從心。

  創業導師點評>

  私人投資者徐揚:

  小吃店要做大,產品要有特色

  不被複制

  小吃店要做大,加盟方向是正確的,但它的核心還是產品。你需要不斷研發、豐富產品系列,避免在擴張建立品牌之前被人複製淘汰掉。比如說臺灣的手抓餅適合搭配怎樣的飲品或是糖水,或是再加些小吃種類。第二,就是管理問題,可以報名學習管理,或是直接請職業經理人,麥當勞、KFC培養了一批具有連鎖管理經驗的人才。第三,做加盟,要一套成熟的人員培訓制度,最好能發展為配送店長、員工的模式。

  二

  趙起:任性“起哥蝦”開武漢首家網際網路體驗小龍蝦店

  遊戲公司的執行總裁、“起哥蝦”的創始人兼頭號大廚,看似毫不搭界的兩種角色,卻被70後趙起“玩”得遊刃有餘。

  擁有十多年網頁遊戲公司資歷的他,在去年5月玩票推出“起哥蝦”,在沒有實體店、沒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3個月銷售額就達80萬元。

  這讓趙起決定進軍O2O“玩個痛快”。今年,他和網際網路圈的朋友開起了武漢首家網際網路體驗小龍蝦店,最大膽的“玩法”,當屬整個一樓不擺桌子只擺電腦。

  比海底撈還奢侈的等位服務

  一樓有電腦無餐桌

  7月初,趙起位於沙湖路美食街上的線下實體店就要開業了。儘管滿街都是蝦店,但他沒有絲毫壓力,“我開的並不是傳統餐館,3層樓的店子總共400多平米,一般店家都是見縫插針擺滿餐桌,但我把整個一樓100多平米的位置全部空出來,放上電腦,安上百兆光纖,引入一些新奇特的產品,讓等位的消費者玩玩遊戲或者網購。網際網路創業最注重使用者體驗,這麼熱的天,如果讓顧客在店外忍著高溫和蚊蟲叮咬,百無聊賴地等位,他們還願意來幾次?可如果讓顧客覺得等位是件有趣的事情,自然就增強了使用者黏性。”

  為此,趙起還特意研發了幾款和“撮蝦子”有關的網路遊戲,顧客等位時可以玩遊戲,如果得分高還能贏得免費吃蝦、得優惠券的機會。

  眾所周知,海底撈讓人驚歎的服務細節中,就包括無微不至的等位服務。而趙起的做法,可謂比海底撈還奢侈。

  不過,在黃金商圈,房租是餐飲行業較大的成本。趙起如此任性地“浪費”寶貴的場地,合夥人沒意見嗎?面對記者的疑問,趙起笑了:“我如果決定做一件事,絕對不會半途而廢。不過,前提必須是好玩,而且要按預設的方向玩盡興,否則不如不玩。我的合夥人們都很瞭解我,放手讓我玩個痛快。”

  未做推廣3個月賣80萬

  利用打車軟體來配送

  的確,和趙起交談,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好玩”。生於1977年的他,內心深處卻“住”著一個90後。他不愛說什麼驚心動魄的商戰內幕,也不回顧創業路上的辛酸創業故事,只享受一切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夠“好玩”。

  他的書雖然讀得不算多,經歷卻很豐富:當過期貨交易手,是國內較早的操盤手;在媒體幹過廣告和營銷策劃;其後,一次飯局讓他的人生又轉了個彎,“當時我和一個做遊戲行業的朋友吃飯,他邀請我加盟他的公司,當時我不愛打遊戲,也根本不懂遊戲。不過,轉念一想,到一個陌生的領域去歷練,也是件蠻好玩的事情,於是就去了。結果,進公司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學會打遊戲……”

  趙起就這樣踏進網頁遊戲的圈子,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他已是國內網頁遊戲入口網站265G湖北公司的執行總裁。

  雖然擁有一手好廚藝,趙起卻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做餐飲這個陌生行當。“我老家是四川的,廚藝還不錯。平時,站長們都喜歡到我家‘蹭飯’,尤其愛吃我做的麻辣小龍蝦,他們慫恿我,乾脆自己開家蝦店得了。”

  說幹就幹。去年5月,趙起在沙湖附近租了一棟別墅做起了“起哥蝦”。“大家都叫我起哥,而且起哥蝦用武漢話講就是‘吃個蝦’,琅琅上口,好記易傳播。”

  剛開始,趙起只是小打小鬧,在微信朋友圈裡“吆喝”送外賣。在沒有實體店、沒有自建物流、沒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起哥蝦”3個月就賣出了80萬元。

  沒有外賣隊伍,武漢的市場怎麼配送?趙起的做法可謂出人意料,他利用打車軟體叫來車輛,讓司機直接將小龍蝦送到顧客地址,這種做法與多家打車軟體今年推出的“一鍵呼叫小龍蝦”的營銷相映成趣。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起哥”在網際網路圈裡的名氣,“起哥蝦”還通過順豐賣到了北上廣,“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外地的銷量超過了武漢”。

  商業模式未定婉拒3000萬風投

  “好吃”才是餐飲O2O本質

  對於創業者而言,驗證一個專案是否可行,市場反應和風投評判是極具意義的參考標準。去年7月,趙起和小夥伴帶著“起哥蝦”參加在光谷舉行的一場創業創新大賽,會後,深圳有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找到他,想投資3000萬。

  面對從天而降的“餡餅”,趙起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我沒做過餐飲,說實話,‘起哥蝦’該採取怎樣的商業模式,當時連我自己心裡都沒譜。我不知道,如果拿了那麼大一筆錢該怎麼花。”

  夏天過去,龍蝦漸漸少了,趙起又琢磨著做起了螃蟹。“我覺得光做小龍蝦有侷限性,應該定位於四季廚房。於是在後來的實踐中,我根據不同時令摸索出了幾道單品,而且結合熱點起名。比如,‘串串小鮮肉’就是牙籤肉,‘脆爽的回憶’就是酸辣藕帶……網際網路經濟在某種程度上是眼球經濟,必須要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才能吸引到粉絲。”

  不過,深諳網際網路玩法的趙起也很務實:“網際網路+餐飲,還應迴歸到餐飲的本質,就是一定要好吃。我們的‘起哥蝦’從蝦源到配料,都講究取於原產地,務求原汁原味。”

  7月初,第一家網際網路體驗小龍蝦開起來後,趙起還將在北京和深圳也各開出一家實體店。“我正在著手籌建中央廚房,解決中餐的標準化問題。未來,希望能開出更多檔口店,推出幾款外賣的單品,這些店也能當配送點。”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