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有啟發的成功人士創業故事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湖北勵志哥年過40創業 開牛肉麵館一年買房

  送孩子上學“嗅”到商機

  40歲的鄧輝出生於湖北大悟農村。15歲來武漢幫姐姐賣水果。之後,想學點手藝的他,到一家酒店裡當起了學徒,經過幾年刻苦學習和鑽研,鄧輝在1996年拿到了高階廚師證。

  從學廚晉升為大廚後,不甘心一輩子給人打工的鄧輝,開始尋找創業的機會。2004年,家裡有親戚在江灘開了家酒店,鄧輝決定搏一把,和妻子商量後,承包了酒店的快餐檔口。

  這一做就是五年。酒店雖大,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到2010年的時候,酒店生意開始走下坡路,最後轉讓。此後他又開過水果店。

  隨著年齡增大,鄧輝便尋思著,四下打工已不是辦法,有過廚師經驗,又有經營快餐店的經歷,鄧輝下定決心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快餐店。

  2012年12月的一個早上,因妻子有事情不在家,鄧輝送孩子到漢陽一培優機構上課,在找地方過早的時候,漢陽琴臺菜市場旁一家叫“鑫王婆”的牛肉麵館引起了鄧輝的注意:這家麵館的麵湯香味誘人,不大的麵館前排著長隊。

  排了10多分鐘的隊,買來一碗,香濃地道的牛肉麵征服了一個大廚挑剔的味蕾。於是,在等孩子放學的那兩個小時,他一直留心觀察著這家麵館,發現店裡的顧客一直很多。他心裡一動,將店招牌上的加盟電話記了下來。

  悄悄考察兩月決心開面館

  回到家後,鄧輝把當天看到的情景告訴了妻子。妻子也表示,以前送孩子上學的時候,看到過這家牛肉麵店裡的生意出奇地好。

  到底是這家店生意好,還是所有鑫王婆牛肉麵館的生意都好?到底值不值得“賭”一把呢?鄧輝和妻子有點猶豫——年過四十,沒有時間再亂折騰了,這次如果要做,就要做好,不能像以前一樣,折騰後什麼都沒有了。“就開家牛肉麵店,我去考察!”鄧輝下定決心,他認為,自己學過廚師,也開過快餐店,開這樣的加盟店,自己應該有優勢。

  說幹就幹!鄧輝當即撥打了加盟電話,弄清楚地址後,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漢陽倒口南村的鑫王婆牛肉麵店。

  找到地址的鄧輝並沒有貿然就進去打招呼,而是一直在路邊觀察。他發現,從早上六點半開始,就斷斷續續一直有顧客前來過早,到早上七點,店門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隊。當鄧輝付錢買了牛肉麵後,依然沒有表露自己此行目的,而是一直在馬路對面觀察著這家麵館:店面不大,生意卻很好,一整天都有顧客前來消費……

  是一天這樣,還是每天都這樣?一連一個星期,鄧輝每天早上都會過來觀察。在他觀察的這一週裡,看到這家店生意的確很紅火。在妻子的提醒下,鄧輝又花兩個月時間,跑了22家加盟的鑫王婆牛肉麵館,發現每家的生意都很不錯。

  下定決心後,鄧輝便找到鑫王婆總店的胡老闆,說起了自己的加盟計劃。

  開業第一個月就回本

  加盟開店,雖說味道重要,選址更為重要!

  和鑫王婆總店的老闆溝通後,鄧輝著手找店鋪。因自己就住在萬鬆園附近,加上週圍的商場學校都比較多,人流量也很大,他便尋思著在這附近找個店鋪,得知萬鬆園路蘇寧電器旁邊一家門面準備轉讓,他馬上租下來。

  買哪種牛骨配多少水熬多久?面下在鍋裡燙多久撈起來?紅油怎麼熬?料怎麼配?有什麼先後順序?牛肉怎麼選?怎麼滷製……從去年七月份開始,每天早上四五點鐘,鄧輝夫妻兩人便從漢口萬鬆園趕到漢陽的倒口南村鑫王婆牛肉麵館,學習如何熬湯、配料、下面……總店胡老闆夫婦二人,也不厭其煩地教他們如何操作。

  一個月後,鑫王婆牛肉麵萬鬆園店開業了。開業當天,生意好得讓鄧輝沒有想到——從早上六點半開始,到下午三點多鐘,店裡的粉面和八十多斤牛肉、牛雜全部售完,當天的營業額達到了4500元!

  鄧輝連夜請人,第二天店裡的服務員達到了7人,到下午三點半,準備的粉面又全部售完,營業額比前一日還要高!這讓鄧輝信心倍增,幹勁也更加足了。開業第一個月,鄧輝已經將投入的本錢給賺了回來。

  顧客愛吃,當然是衝著牛肉的味道來的!為了保證味道純正,鑫王婆牛肉麵館的胡老闆,半個月左右就會到店指導一下,看牛骨熬製得是否正確,紅油、配料等是否到位,發現有點偏差,就及時糾正……就這樣,在總店的監督和支援下,鄧輝的鑫王婆牛肉麵館開得有聲有色。

  一晃一年過去了,店裡生意依然興隆,鄧輝感慨地說:“一年前,我還在租著房子,前些天,我剛在漢口貸款買了套80平方米的房子,這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2:美女創業被騙自殺獲救 四年後辦粥棚人生大逆轉

  人生,會在哪裡轉彎,轉彎之後,會遇見誰,會發生什麼,有時完全出乎你的預料。曾經追求者排長隊,美豔如花,如今卻一整天不洗臉不刷牙,反而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女神”。她是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你能相信,這組圖裡畫風完全不同的模樣,都是同一個姑娘嗎?她曾經美豔如花,引來追求者無數,她曾經憑著自己的顏值和智慧打拼,小小年紀收入不菲,但是在剛剛過去的四年中,這個美麗的姑娘,人生經歷了生死兩重天,被騙光錢財,求死;打人,被拘留;現在又散盡自己的積蓄,做了一件常人做不到的事兒,時間在她的人生裡寫下的跌宕起伏,不是電影,卻比電影還曲折。

  清晨4點,河南信陽息縣,城鎮還在夢中,在桃花苑商貿城的一個兩層門面房裡,一群人卻已經開始忙碌了。

  楊麗從粥鍋裡舀起一勺南瓜小米粥,嚐了嚐,關火,起鍋,天還沒亮,愛心粥屋門前除了忙碌的志願者,沒有別人了,不過很快就會有上百位環衛工人到來,吃到他們忙碌一天的第一餐。

  “姨,來了啊!”

  “叔,坐這吧!”

  “姐,再給你拿個饃,熱的!”

  早上5點,信陽息縣愛心粥屋的門前熱鬧起來,上百位環衛工人陸續到來,坐在早已準備好的小桌前,喝粥,吃饃,叨菜。有幾個身穿紅色馬甲的人在座位間忙碌地穿梭,他們帶著淡藍色的口罩,手腳麻利,添飯,添菜,眼神亮亮的,臉上都掛著笑,其中兩個是十歲的小朋友,他們是利用暑假來這裡幫忙的,看他們熟練的樣子,大概已經在這裡幫忙了很久。

  “看到爺爺奶奶們吃的開心,我也很高興”

  雖然試運營才半個月,這個愛心粥屋已經在信陽息縣非常有名了,每天都給幾百個環衛工人和貧困戶提供免費的早餐,每天都有五六十個愛心志願者心甘情願在早上4點半自發的來到這裡幫忙,這幾個小朋友也是整個暑假每天早上都堅持五點準時來粥屋幫忙。

  作為愛心粥屋的發起人,楊麗現在是樂觀的、自信的,而同樣是她,時間倒回去,她曾因為打人進了拘留所,在2012年夏天,她更是絕望、悲憤、無助,差一點自殺告別這個世界。

  2012年7月16日傍晚,在鄭州東風渠蝴蝶橋的非承重灌飾玻璃沿上,一個年輕姑娘手拿鋒利的刀片,她在哭,在麻木中等待著結束生命。再往前一步,她就會墜入距離橋面六米多高的冰冷河水中。不知什麼時候,一個姐姐來到身邊,不停地勸解她,她沒心聽。沒想到這個姐姐居然也翻過欄杆,拉著她抱著她,說你跳我也跳。姑娘哭了,不再抗拒,讓這個姐姐抱著,一位身穿大紅短袖的大叔也站到了她身邊,就在姑娘依偎到姐姐懷裡大哭起來的時候,大叔和路人抓緊機會,一起狠狠鉗住姑娘的手臂,姐姐大喊了一聲“快把她的刀片去掉!”,幾秒鐘,求死的姑娘再次回到了安全的橋面上。

  這不是什麼劇情,這是真實發生在2012年報道過的新聞事件,救人的姐姐叫段荔娜,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首席記者,救人的大叔叫牛振西,鄭州紅十字會水上救援隊隊長,當天晚上,都市頻道記者段荔娜和牛隊長約好了,在東風渠某一段,採訪救援隊的一次演練,演練內容就是如何搶救溺水者,演練尚未開始,都市頻道記者段荔娜接到了熱線電話,牛隊長接到了110指令——東風渠蝴蝶橋有人跳橋輕生!輕生地點距離演練地點很近,都市頻道記者段荔娜和牛隊長、救援隊員們立刻趕過去,及時救下了這個姑娘。

  “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怕,當時我們三個人都壓在那個裝飾玻璃上,那個是非承重玻璃,萬一掉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牛隊長回憶起那一幕,依然覺得驚險。

  而楊麗就是那個輕生女孩兒,4年前的新聞中,記者為了保護她的隱私用的化名“小莉”,因為擔心記者離開後她再次輕生,救下她之後人們都沒有馬上離開,問清楚楊麗輕生的原因是積蓄被騙光,當場就有一位老闆李秉豫答應給她一份工作,隨後,都市頻道知名記者崔鬆旺也拍馬而上,窮追猛打幫楊麗追回了被騙的投資,楊麗從此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時間一晃就過了四年。關心楊麗的人都只祈求她能平安就好,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在2016年這一年,楊麗辭去工作,拿出全部積蓄,開辦免費愛心粥屋。

  愛出愛返,四年的時間,溫暖的生長,竟如此強大!這四年,楊麗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再見楊麗,記者姐姐和她緊緊擁抱著,四年前在蝴蝶橋,兩人也是這樣擁抱,但當時的楊麗是在痛哭,而今天,姐姐和楊麗,感受到的是彼此溫暖的胸懷,還有開心的笑。而紅衫大叔牛振西,也笑著直豎大拇指。但是有一個人,當著記者的面,道出了楊麗不為人知的“祕密”。

  “她現在這樣總算是正常了,以前她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跟我們不在一個世界。”

  給出這樣評價的是魯秀,她和楊麗從小一起長大,是發小和閨蜜,在魯秀眼中,四年前的楊麗就是個物質“拜金”女,人生除了瞎折騰,沒幹啥好事兒。

  這些照片都是楊麗四年前的照片,在跳河自殺被救之後,楊麗的人生悄然在變化,以前濃妝豔抹,奇裝異服的她,如今每天素面朝天,因為忙著愛心粥屋的裡裡外外,常常一整天都不洗臉刷牙,但身邊的人都覺得現在的她最美,最可愛。

  “姐,當時你說我跳你也跳,我就心軟了,我不能連累別人和我一起死。”

  再回憶起當年輕生的事情,楊麗還是記憶深刻,都市頻道記者段荔娜說這句“你跳我也跳”動搖了楊麗當時自殺的決心,而楊麗覺得,正是那次自殺被救之後,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覺地變了。

  “姐,叔,你們當時救了我一命,我不知道怎麼報答你們,我現在做的事情,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我每天都沒工夫生氣,每天從早到晚都很快樂,我現在對掙錢也沒有興趣了,每天我有這麼多事兒要忙,要幫助這麼多人,掙錢跟這些事情比起來對我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都市頻道記者姐姐段荔娜、愛心大叔牛振西看著楊麗的變化,不只是高興,更是感動,當時出手相救,只希望她能恢復平安、平淡的生活就很好了,沒想到因為得到了愛心救助,楊麗牢牢記下了這份恩情,把愛延續下去,讓溫暖生長得更加強大,傳遞給了更多的人,如今她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忙得一整天顧不上洗臉刷牙,常常蓬頭垢面就出門見人,但身邊卻依然有人“表白”,以前美豔的她,也有追求者,但如今樸實的她,更是追求者心中的“女神”,還有許多素不相識的人都被她感染、帶動。

  比如閨蜜魯秀,就在楊麗告訴魯秀開愛心粥屋的第二天,魯秀就辭了穩定的工作和她一起幹。隔壁的商戶大叔,息縣公共事務局的領導、司法局的幹部,還有許多愛心人士,每天早上四點,不用楊麗通知,都紛紛準時跑來幫忙,十幾天來愛心人士捐給愛心粥屋的米麵糧油一年都用不完,楊麗和志願者們把所有的捐助開銷都非常認真的做了記錄,除了愛心粥屋的使用,還會幫助一些孤寡老人。

  “我是受了你們的恩惠才能活下來,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我不能辜負你們,現在我做的事兒能幫助很多人,我每天都特別開心,我想我是找到我這輩子要一直做下去的事兒了。”

  今年,楊麗30歲了,還是單身,但她絲毫沒覺得孤單,再也沒有了四年前在蝴蝶橋邊的無助。“愛出愛返”,在楊麗這四年的人生軌跡中刻下了溫暖又神奇的印記,成長的不只是楊麗,溫暖的不只是喝到免費愛心粥的人們,曾經救她的河南都市頻道記者、水上救援隊隊員們,在四年之後,也被她傳遞的愛再次融化,而河南都市頻道《都市再報道》的這一次重訪,會讓電視機前更多的人,感受到“愛出愛返”帶來的奇蹟——溫暖如何生長出綿綿不斷的力量?就在這裡,在你和我牽手交心那一瞬間。

  3:棄高薪的碩士創業養魚蝦 年營業額達3000萬

  劉小龍2010年從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碩士畢業。在大學期間,光環即圍繞著他。據其導師張永亮證實,劉小龍的論文曾在國際期刊發表,是當時學院唯一一個在該檔次期刊發表論文的碩士生。這樣的成績,給劉小龍帶來了很多機會,繼續做科研、留校做教師,甚至有年薪30萬的飼料公司職位。

  但劉小龍心中,卻更希望為學院派正名。早在2008年做碩士課題時,劉小龍就在珠海南水、江門新會等地養了一年的蝦。在2000年到2010年養蝦的“鍍金時期”,因為水質好,蝦農們只要將蝦苗放進塘裡,邊打麻將邊養蝦,就能賺得盆滿缽滿:成本只要1萬元/畝,收益卻有1.5萬/畝。

  不過,蝦農們卻看不上學院派出身的大學生,“即便是大學生養蝦,也不一定養得比我們好。”蝦農的一句話,讓劉小龍心裡憋了一股勁,他要為“學院派”正名。

  創業需要資金。這時,還是女友身份的楊林拿出了30萬的嫁妝,支援了劉小龍的創業夢。拿著女友的嫁妝,劉小龍又自籌了30萬,在紅旗礦山租了60畝魚塘,開始了他的致富夢。

  有專業背景,劉小龍不甘心用傳統的養殖方式。他發現,相對於傳統的水面增氧,因為蝦喜歡在塘底活動,如果能在塘底增氧,產量必然大幅增加。雖然增氧成本將提高8倍,但劉小龍還是選擇相信技術,在塘底改造了增氧裝置。

  不出所料,蝦的產量的確大幅度提升,這也讓劉小龍頗為欣喜。但好景不長,有一天天氣悶熱,劉小龍晚上同時開啟了6個蝦塘的增氧裝置。誰知第二天一早,劉小龍起床來到蝦塘,卻見到了一幕“慘劇”:因為用電負荷過重,增氧機半夜跳閘,6個塘的蝦全部死亡。看著滿塘死蝦,劉小龍知道,他的首次創業失敗了。

  60萬賠得精光,劉小龍也開始打起了退堂鼓。然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有人看中了劉小龍的專業背景和敢於嘗試的拼勁。此時,金灣知名的水產能手陸錫庭拿著150萬現金,找到了劉小龍,他願意出資與劉小龍各佔50%股份,成立珠海市海綠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這次創業,劉小龍依然選擇相信技術。當時因為水質惡化,養蝦畝產已經大幅降低,不少養殖戶虧了錢。很多養殖戶將草魚、蝦混養在一起,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但劉小龍看上的不是草魚,而是市場上熱賣的黃鰭鯛。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將草魚和蝦混養有過先例,但將黃鰭鯛和蝦混,蝦肯定會被吃光。不少蝦農勸誡劉小龍。但劉小龍偏不信。一個月的時間,劉小龍將蝦和黃鰭鯛做混養實驗。他很快發現,黃鰭鯛的嘴很小,只要將蝦苗養到5至6釐米再投入水塘,就會避免黃鰭鯛將蝦苗吃光的風險。而且,黃鰭鯛在水面中上層,蝦則在底層,混養不僅能合理利用空間,有病害的蝦還能及時被黃鰭鯛吞噬,起到了防控病害的作用。

  創新養殖模式,讓劉小龍的公司在一年後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多萬元。很快,事業上了軌道的公司,逐步擴大了養殖場面積,增加了養殖品種,金鼓魚、海鱸魚、四大家魚成了新寵,養殖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2014年,我們遇到了事業的瓶頸期,也是決擇期。”劉小龍說,那段時間,公司6名股東一直在探討,究竟是繼續重複從前的養殖模式,擴大規模,還是在苗種、飼料、養殖、銷售、研發等領域開拓,發展全產業鏈?團隊很快決定,既然是有專業背景的創業,簡單複製並不能發揮專業優勢,全產業鏈發展才是正途。

  既然是全產業鏈,那已經技術成熟的養殖環節,就可以出讓給養殖戶,發展農業合作社,共同致富。2014年,在金灣區海洋漁業與水務局的推動下,海綠公司牽頭成立了珠海市金灣區海綠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將黃鰭鯛混養南美白對蝦的模式推廣開來。見到劉小龍靠技術獲得了利潤,110戶農民紛紛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的成立,使劉小龍的公司由從前養殖戶,搖身一變成了苗種、飼料供應商,魚蝦收購、銷售商。在產業鏈上游,公司提供優質品種的種苗和優惠價格的飼料;在養殖過程中,對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提高產量;在產業鏈下游,形成了穩定的收購渠道,解決了農民銷售的後顧之憂。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不計算技術、銷售等環節的幫助,僅飼料優惠,劉小龍的公司就為每個社員養殖戶一年讓利5000元。農民致富的同時,劉小龍的公司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形成”苗種、魚藥、飼料、養殖、銷售、研發”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後,公司年營業額達3000萬。

  “在自己公司贏得利潤的同時實現雙贏,利己還能利他,使我的創業很有成就感。”劉小龍說,依靠專業技術做農業,他的團隊並不滿足於傳統農民式的“養家餬口”,他要的是視野更寬闊,專業技術更強的創業團隊。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