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故事
現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現在大家幾乎都會用到網際網路,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2013年的某天,正在開車的李偉接到一個電話,被告知他在成都創業場軟體園的辦公室分配下來了,正是在自己一直想要的B7區。掛掉電話,李偉把車停到了路邊,“當時激動的全身發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努力下來的辦公室搞定,創業的第一步成功了。”
這一年,在華為工作了14年的李偉終於下定決心出來創業,他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成都,憑著自己在華為的8年測試工作經驗,切入手遊行業,開發全球第一個手遊雲測試平臺:Testbird。
下定決心創業
李偉1998年進入華為工作,在華為先後經歷了維護、設計、開發、測試。2009年5月,他被任命為GSM研發總裁,4年裡,GSM每年銷售額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長。2012年,李偉帶領GSM研發團隊創造了年銷售額30億美元的巔峰。
正是這樣風頭正勁的時刻,李偉覺得,繼續在華為呆下去,或許還會進一步提拔,業務也會做得更大,但是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李偉想要換一種生活方式,創業。
2012年6月份,李偉開始思考創業的方向。在移動網際網路開始升溫的2012年,李偉本想做APP的智慧化測試。但是,“後來發現,APP相對比較簡單,大家對APP測試需求並不是那麼剛性。而一些做遊戲的朋友反映,你們為什麼不可以做遊戲的智慧化測試。”李偉談論做Testbird的初衷時說。
李偉發現,很多遊戲公司還是以手動測試為主,為了做相容性測試,需要買很多部手機,成本很高,而測試人員需要一部手機、一部手機的去試,效率很低,是一個非常枯燥、重複的工作。
2013年1月,李偉拉上自己的好朋友,曾一起打了10餘年乒乓球的前同事,有著14年測試經驗的鄧飛,從上海回到了成都,成立Testbird,正式開始開發手遊自動化雲測試平臺,目標為手遊發行商、手遊渠道商,手遊開發團隊提供專業的自動化測試服務。
成立全球第一個手遊雲測試平臺
2012年年底,手遊時代來臨。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殭屍、切水果、保衛蘿蔔、神廟大逃亡等遊戲大熱。據統計,2013年國內手機遊戲市場年收入整體規模超過100億元。
在李偉看來,選擇這個時間進入手遊行業,是無比幸運的。”正如雷軍所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而我們選擇手遊最火的時間進入,是發展比較順利的一個因素所在。創業時機是很重要的。”
2013年1月,李偉和他的團隊自己編了一個小遊戲,攻克遊戲引擎,真正切入到遊戲測試領域,8月份將核心技術點突破,直到13年年底Testbird比較穩定的版本才得以推出。
而Testbird的核心技術正是鷹眼物件識別技術,李偉介紹說,“由於遊戲需要和手機相容適配,這其中有兩大技術難點,第一是手機解析度,螢幕大小不一樣,而用原來按鍵的方法沒辦法做到錄製和回放;第二是遊戲很複雜,每個角色都是動態的,如果做自動化測試,就要有指令碼的概念,如何確保指令碼在每一步手機上都能準確操作,關鍵在於及時找到遊戲裡活動的物件,並對他進行操作。這中間,找到核心的人物角色點的方法,正是物件識別的關鍵技術。”
之後,Testbird又花了半年的時間去找一些小的遊戲公司對接,對測試需求進行匹配。直到今年5月份,李偉才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釋出會,正式進行大規模商業釋出。“我們從華為走出來的這些人,一直是本著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要把產品打磨好,再推出第一個版本。”李偉說。
而之所以稱Testbird是全球第一家手遊自動化雲測試平臺。在李偉看來,是因為在Testbird正式釋出之前,全球沒有一家公司對手遊做自動化測試。即使比Testbird早兩年的測試工具,也只是做針對APP寬度的測試,在手遊領域只能測到遊戲的安裝、啟動、解除安裝等,而Testbird能夠深入手遊內部,針對遊戲內的新手引導、任務、活動、充值、道具、商城等所有環節進行自動化測試,這些是必須深入到遊戲引擎才能搞定的。今年,Testbird又與華為雲服務合作,一是,測試業務上線雲平臺;二是,藉助“雲集精英﹒創業英雄匯”活動,聯合推出面向手遊客戶的測試雲服務套餐,使Testbird整體業務承載能力又上升了一個新高度。
李偉介紹說,客戶只需要將遊戲包提交過來,36小時內便可反饋測試報告,這可以幫助客戶減少至少10%的使用者流失,這對於遊戲公司而言,意味著可以減少近百萬元的損失。
如今,Testbird已經發展了1300多家客戶,大中小型的遊戲公司均有,同時,每個月以300多家客戶的速度增長,測試的遊戲數已近4000個。
下一步,召集玩家做內容評估
Testbird 可以檢測什麼?
據李偉介紹,TestBird可以給手機遊戲提供自動化相容性測試。一方面可以提供遊戲和各種主流機型的相容性指標,另一方面可以提供遊戲一些效能指標,比如包括鍞速率,啟動遲延,安裝時長,版本的升級,包括CPU記憶體的溫度等效能指標;第三方面可以給遊戲提供深入到遊戲內部各種功能的一個覆蓋性的測試,包括新手引導,註冊,登陸,各種付費,任務活動,副本等等,只要遊戲裡面所有功能,都可以提供測試。
“當客戶將遊戲包提交過來,每部手機上都可以跑一套自動化指令碼,手機可以根據指令碼的命令對遊戲做操作,並快速定位和重現遊戲過程中的問題。如果你到我們的機房來看這個過程,會很震撼,這就像幾百個人同時在打遊戲。”李偉介紹。
Testbird目前已有600多部手機終端,覆蓋了國內所有主流手機,下一步,Testbird計劃開發國外市場,並已將海外各個國家的機型購買完畢。
“目前,國內的遊戲公司對軟體質量的重視還沒有放在第一位,相比較而言,海外的大部分軟體開發公司,對遊戲質量要求非常高,海外測試人員的待遇很高,海外測試成本也相當高。”李偉介紹,由於Testbird是雲測試,只要將遊戲包拿來便可以進行相容性測試,因此開發海外市場是十分必要的。
在商業模式上,李偉介紹說,主要分為針對CP的模式,以及針對渠道商的模式。針對CP的模式分為按測試次數來收費以及按季度/年度測試收費兩種模式;針對渠道商的模式按遊戲個數和測試次數的結合來收費。
“但在成為我們的會員後,之初會有3次免費,之後的每個季度還會有一次免費。我想做一點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現在小的遊戲公司生存壓力非常大,如果可能給他提供一點幫助,部分公司會因為使用我們的服務增加使用者留存,我相信我們曾經幫助過他,他也會對我們有反饋。”李偉補充說。
接下來,Testbird根據客戶提出的功能需求,將推出眾測,即在全國範圍內召集一些真正的玩家,從他們的角度對遊戲內容做評估,包括遊戲畫面是否好看、遊戲是否好玩、付費意願、數字系統怎麼樣。
“這一年主要是機器在做事情,而自動化服務平臺結合玩家的方式,才真正可以實現對遊戲的測試。”李偉說。
創業感悟:慶幸站在了創業的風口上
Testbird在2013年的8月份拿到了天使投資,並在今年5月份拿到500萬美金的A輪融資,現正計劃在明年進行B輪融資。
在李偉看來,Testbird發展如此順利,首先要慶幸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趕在手遊最火的時機進入;其次,是對手遊領域的專注,“我們公司整個努力都圍繞著遊戲不斷深入,給遊戲行業的客戶提供越來越好的服務和產品,人和公司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會一直聚焦到手遊領域”;再次,這是一個技術型團隊,開發能力非常強,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最後,選擇了安全、中立、可靠地華為雲服務作為堅實的後盾,解決了IT資源的後顧之憂。
而這種順利對於李偉而言,卻是另一番滋味。
“現在回頭來看這接近兩年的時間,說實話剛開始心裡還是忐忑不安的,但非常慶幸當時選擇了創業,因為這兩年的工作和生活,讓自己覺得非常有價值。創業的過程中,每個月都在學各個領域的新知識,比如2012年6月份就開始選擇方向,花了半年時間,經歷了很多事情。第一次拉合夥人,找辦公室,到第一個員工,第一個版本,再到國家會議中心釋出產品,再到第一次簽單,第1000家客戶的里程碑;把銷售團隊和市場團隊組建起來。很多東西都是以前自己沒有做過的,這兩年時間對我來講,整個精神上像是過去了十幾年。我感覺,有這兩年,我這一輩子都值了。”
李偉說,雖然現在還是創業階段,每個月只有一點工資,生活條件也沒有改善,但精神層面的收穫,無法替代。
在李偉眼裡,十幾年的工作經歷,或許一週就可以講完,但這兩年的創業經歷,講1,2個月也講不完。
而這,或許正是創業的魅力吧!
下面是小編的推薦閱讀:
讓敵人活命
農田的旁邊有三叢灌木,每叢灌木中都居住著一群蜜蜂。農夫覺得,這些矮矮的灌木沒有多大的用處,心想,還不如砍掉了當柴燒。
農夫動手砍第一叢灌木的時候,住在裡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他:“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沒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們每天為您的農田傳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過我們的家吧。”農夫看看這些無用的灌木,搖了搖頭說:“沒有你們,別的蜜蜂也會傳播花粉。”
很快,農夫就自信的毀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沒過幾天,農夫又來砍第二叢灌木。這時候衝出來一大群蜜蜂,對農夫嗡嗡大叫:“殘暴的地主,你要敢毀壞我們的家園,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農夫的臉上被蜇了好幾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叢灌木燒得乾乾淨淨。
當農夫把目標定在第三叢灌木的時候,蜂窩裡的蜂王飛了出來,它對農夫柔聲說:“睿智的投資者啊,請您看看這叢灌木給您帶來的好處吧!您看這叢黃楊樹的木質細膩,成材以後準能賣個好價錢!您再看看我們的蜂窩,每年我們都能生產出很多蜂蜜,還有最有營養價值的蜂王漿,這可都能給您帶來很多經濟效益呢!”
聽了蜂王的介紹,農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願地放下斧頭,與蜂王合作,做起了經營蜂蜜的生意,獲得了巨大財富,兩者實現了雙贏!
面對強大的對手,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種選擇:懇求、對抗、與對手共贏,而只有第三群蜜蜂達到了最終的目的。商業競爭就是利益之爭,如果把商業看作一場“零和博弈”,對手得益就意味著自己受損,那麼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為了生存,企業必須學會與對手共贏,把商業競爭變成一場雙方得益的“正和博弈”。與對手共贏,就是以較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利益,這種策略類似於棋局中的棄卒保車,它應該成為經營者的必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