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經典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看看那些名人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篇1:孫俊峰,北大碩士不當公務員上海創業幹裝修
北大畢業幹裝修月入百萬元 孫俊峰幹裝修兩年內在上海買房
熟練地刮牆、批膩子、打磨,除了架著一副厚眼鏡,穿著工服的孫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裝修工人別無二致。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畢業的一名碩士。畢業後,孫俊峰去當了裝修工人,引起了軒然大波。***6月16日光明網***
北大碩士做裝修工?這事誰聽了都會驚訝。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從北大畢業的“天之驕子”,要麼走上仕途,要麼進入學界,要麼進入國際大公司,怎麼會從事這種辛苦的體力勞動,學豈不是白上了?這其實是對讀書、上大學的一種誤讀。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篇2:別人賣1000,他只賣100,卻做到了年銷20億
黃昏,洛杉磯的一家星球健身連鎖店裡,霍華德像往常一樣,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器械運動,半小時後便徑直離開。
“我一週去一次,每次最多呆半小時,因為我真的很忙”,霍華德是一家IT公司的程式設計師,雖然去健身房的頻率不高,但他卻是星球健身的老會員,並擁有它的股票。
2015年8月,星球健身在紐交所上市。創始人馬克·龔達爾和邁克爾·龔達爾是一對親兄弟,從小喜歡運動,夢想是擁有100家健身房,但實際卻開到了1 000多家。
星球建身的崛起是一幕名副其實的逆襲劇,要知道,在最初的時候,它只是小城多佛一家快倒閉的健身房。
時針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彼時的美國,大多數健身房走的是精品路線,動輒2 000平方米的場地,高大上的器械應有盡有,每月的會員費至少要30美元。
一開始,星球健身和其他競爭對手並無兩樣,擁有成排的高階跑步機、動感單車,各式飲料隨時享用。然而,在多佛這樣只有3萬人口的小城,要招募足夠多的會員實在太難,因此生意越來越差。
眼看健身房面臨關門的危險,龔達爾兄弟不得不轉變經營思路。他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大多數健身俱樂部吸引的是那些熱愛運動,有強烈健身意願的人,但這個人群只佔美國人口的15%,這意味著他們要和數以萬計的同行競爭15%的人口。
為什麼不做其餘那85%人口的生意?他們“想”要變健康,但運動意願低。於是,龔達爾兄弟決定改變招募會員的方式。
龔達爾兄弟的第一刀,是將會員費砍到每月10美元,畢竟之前高昂的月費將很大一部分群體拒之門外。收費門檻大幅降低後,出於種種原因不去健身房的人再也沒有理由不去辦會員卡了,因為價格實在太誘人了。
雖然,很多人辦了會員卡真正去健身房的次數不多,但他們每個月都會續費,因為10美元不過是一頓快餐的花費。
就這樣,10美元會員費成為星球健身的救命稻草,大量的非強需求使用者都成了他們的顧客。
直到現在,當很多健身俱樂部的月費已經漲到100美元,星球健身的價格也一直沒有變,因此它的會員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流失率極低。
不歡迎“認真鍛鍊”
低價並不是星球健身逆襲的唯一原因。龔達爾兄弟改造星球健身的第二刀,就是“去標準化”。
健身達人們願意花大錢去做高強度訓練、享受SPA般的健身房體驗。但在星球健身,你能想到的“專業”也許都沒有,它砍掉了健身車、腹肌運動機等一些“不實用”的運動器械,只保留了學習門檻最低的器材——有氧+固定式。
更奇葩的是,在星球健身,高強度、大重量的運動是被限制的,顧客甚至不能發出大聲響和流太多汗。為此,場內專門設定了“蠢蛋警鈴”,一些“不懂規矩”的健身達人就因為一邊舉重,一邊嗷嗷大吼而被其他會員拉響警鈴,遭到工作人員制止。
大刀闊斧削減器械和專案,不歡迎“認真鍛鍊”,這樣做除了降低運營成本,更重要的目的是把那15%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排除在外。
所以在星球健身,你很難看見大秀肌肉的猛男和愛自拍的辣妹,因為他們會讓其他客人“不舒服”。星球健身的會員為此拍手叫好,“我最討厭那些努力練,身材好的人,把他們踢出健身房!”。
星球健身還推出系列廣告,標榜自己“不是健身房”,而是為“一般人”提供充滿安全感的健身環境。
“擺脫一切成為一個好健身房的因素”,當其他健身俱樂部都在做加法的時候,星球健身卻用減法的方式,塑造了一個適合“85%人群”的標準。
麥當勞的跨界門徒
有了穩定的會員數量之後,星球健身不斷增加一些小專案來提高使用者黏性。
龔達爾兄弟設立了“會員披薩活動日”,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二,會員可以吃到無限量供應的免費披薩、甜甜圈和漢堡。此外,龔達爾兄弟還在每月設立了“會員免費杯果早餐日”,以及在場內無限供應糖果。
健身房提供高熱量的零食,這不相當於牙醫賣糖果嗎?
星球健身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很多人吐槽,不過龔達爾兄弟沒有理會,堅持把這些專案以常規活動的形式固定下來。克里斯·隆多參與了星球健身的早期運營,並長期擔任CEO,在他看來,星球健身的初衷就是要成為一個毫無壓力的地方,讓會員可以輕鬆地鍛鍊,在飲食方面偶爾放縱一下沒有什麼大礙。
事實上,這個小小的伎倆相當奏效,不僅吸引了更多新會員,也增進了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
現在,星球健身的每個披薩日會吃掉25萬塊披薩,一年送出的披薩超過300萬塊。這也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資料,但當你知道它已經擁有上千家連鎖店,會員超過700萬人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意外了。
2003年,第一家連鎖店在佛羅里達州開業,緊接著,星球健身滾雪球式增長,到2016年1月,其連鎖店總量已經超過1 000家,成為美國最大的健身運營商之一。
龔達爾兄弟說,“我們要成為健身行業的麥當勞,讓全世界的顧客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務,就像巨無霸漢堡,無論你到哪裡,味道總是一樣的。”
麥當勞式的健身房不只體現在連鎖和標準化方面,還有使用者的消費行為。過去,人們去健身房都帶著計劃和目的,特殊著裝,甚至提前預定。而星球健身卻將健身變成了非正式的活動,你可以逛著街,吃著披薩,順便拐進去舉下槓鈴,就像麥當勞,健身也可以成為“快餐消費”。
隨著肥胖人口和老齡化不斷加劇,普通人對健身的渴望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而星球健身能夠在不增加生活負擔的基礎上讓更多人走進健身房,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價值。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篇3:微信自媒體+米線=月入5萬塊
當別人還在思索微信自媒體如何盈利時,1992年出生的劉大白已經憑藉自媒體實現月入兩萬元以上。而當微信自媒體人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時,劉大白已轉戰傳統餐飲業,她的米線店才試運營三個月,每月個人的純收入已經超過兩萬元。從月入3000元的上班族到月入5萬元,劉大白只用了兩年時間。這個90後的小姑娘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激發了她身上所有能量。
創業前曾失業在家近一年
2013年7月,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的劉大白,同其他畢業生一樣,按照自己的專業,投簡歷、找工作。最後,她在徐州一家商貿公司應聘為出納。但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很快發現,這份精細的工作並不適合她。她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的東西,與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差別很大。自己雖然是新人,但公司並不是培訓機構,沒有時間讓自己適應。總是出錯,老是挨訓。”劉大白說,有次她寫錯一個小數點,公司要多交1萬多元的稅,老闆大為惱火,狠狠罵了她一頓。也是那次,劉大白開始反思,自己雖然像父母期待的一樣,成為一個白領,每月有3000多元穩定收入,但自己並不開心,也不喜歡這份工作,為何還要繼續在這裡呢?大半年後,劉大白從公司辭職。
“為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劉大白說,她有近一年的時間窩在家裡,不知道幹什麼。她每日在網上收集創業資訊,觀察周圍朋友在做什麼。在那段思索的日子裡,劉大白說,她也一度迷茫,甚至想再找份工作。但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工作,實在太難。“既然找工作難,為何不自己做呢?”劉大白說,自己喜歡吃喝玩樂,平時經常看這方面資訊。和朋友聚餐,就喜歡看別人的推薦後再去。而她發現,很多做吃喝玩樂方面的自媒體公眾號,已經有不少成功者。劉大白和一位在網際網路工作的朋友請教後,兩人一拍即合,在微信註冊了自媒體公眾號。
創業經營自媒體,一年之後月入兩萬元
剛起步時,需要做大量活動吸引粉絲訂閱,但這也要投入大量資金。劉大白拿出自己僅有的兩萬元積蓄,不斷組織活動,以朋友帶朋友的方式,積累了一些訂閱使用者。但兩萬元錢很快用光,劉大白的父母對微信自媒體並不看好。劉大白說,為了讓父母支援自己,她甚至採用“威脅”的方法如果父母不支援她創業,她就賴在家裡啃老。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穿著藍色呢子外套、畫著淡妝的劉大白在收銀臺前微笑著,非常從容地接待往來顧客。當與記者說起創業之初與父母的僵持時,她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她說,那時候她不斷與父母溝通,將別人成功案例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父母最終同意支援她。
談到創業之初的艱辛,這個1992年出生的女孩,又是滿腹感慨。去年夏天,劉大白的微信***還只有兩萬多粉絲。為了擴大自己影響力,劉大白和朋友頂著烈日,每日扛著印有他們微信二維碼的展板到市中心擺攤。他們給逛街的年輕人介紹自己的平臺,告訴對方,關注他們平臺就可以領取飲料、娃娃等小禮品。一日,劉大白熱情地為一名男孩介紹自己的平臺。但男孩直接說:“你這個平臺對我來說沒有用,我關注領東西了,馬上就會取消。”劉大白說,男孩很是瞧不上她的辛苦和努力,她感覺很受打擊。因為她發現,男孩的話有一部分說對了。比如一天有150人通過領禮品關注了他們公眾號,但很快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取消。
劉大白信心產生了動搖,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兩天沒出來。她說,那兩天她想了很多。最終她成功戰勝了質疑。劉大白想到,自己為何要因別人的否定,就否定了自己的所有努力;自己已經投入這麼多,還有父母的支援,真的要因別人一句話放棄嗎。劉大白想起那段日子,白天組織活動,晚上編輯要推送的文字、視訊到深夜,有時候累得臉都沒洗就睡著了。
劉大白認為,自己的路是行得通的,只是還沒到收穫的時間。想通後,她和朋友舉辦了幾次大型活動。兩三月後,訂閱使用者突破5萬人。她的微信***開始有商業廣告進入。然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僱傭了三個業務員拉廣告。目前,劉大白的微信自媒體,已經帶給她每月兩萬以上的純收入。
自媒體+米線=品牌夢想
移動網際網路,激發了劉大白的能量。她說,她也把這份事業想得更加長遠了。“自媒體發展也受制於人,我想在事業上有自己的品牌。”劉大白想到利用自媒體,轉戰傳統行業,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做自媒體時,劉大白髮現,徐州的男女老少都好“喝”那一碗米線。徐州人更是對米線湯裡的肉醬情有獨鍾。她發現,某一品牌的連鎖米線店,在徐州市區,就有90多家。很多小巷子裡,更是遍佈各種米線店。
機緣巧合的是,自己一位朋友有調製米線配方,而朋友家做的滷雞爪、雞翅、豬蹄、牛肉更是美味,還有徐州人愛吃的把子肉。但這位朋友本身月收入1萬元,對餐飲業並不感興趣。
在劉大白創業的“鼓動”下,這位朋友願意拿出祕方與劉大白合夥。經過選址、裝修,挑選食材進貨渠道,三個月前,劉大白的米線店終於試營業了。
自媒體遇上米線,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呢?劉大白通過自媒體平臺,宣傳促銷、組織試吃等活動,吸引了第一批食客。“宣傳只能吸引一次,好口碑才是我們的目的。”劉大白說,很多來店吃過的朋友,主動傳送她家米線圖片到朋友圈,推薦給朋友。她也被眾多吃貨賜予“米線西施”的稱號。
昨天,這個身材高挑、長相秀氣,面板白皙、長髮披肩的美女老闆,親自下廚調製了一碗把子肉米線。對於如何辨別米線的品質,這個90後女孩說得頭頭是道。但說再多,不如親自嘗一口。一口肉湯下去,雞湯的鮮香立刻充盈齒間。祕製的把子肉,不僅嚼勁十足,更是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祕製的美味、乾淨的環境、健康的食材,劉大白說,這些都是她做餐飲最基本的堅持。她說,相信藉助自媒體的傳播威力,她的米線店會越做越大。她說,這個二層的米線店,是她朝著品牌連鎖夢想的第一步。經過三個月,劉大白的米線店每天的銷售量都在幾百碗以上,她個人每月也純收入兩萬元以上。
劉大白認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連線的基點,年輕人,只要找對方向,堅持下去,一定也會成就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