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傳奇故事案例
創業投資***也稱風險投資***是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援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要槓桿。在美國,創業投資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被譽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中國的農村人口太多了,儘管這些年來很多的農村人走向了城市,在城市裡安家落戶,但那必竟是少數,更多的農村還是在困難的生活裡,所以多少年來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隊伍一起在不斷的壯大,鍾贛偉正是這支打工大軍中的一員。
最初出來打工時,鍾贛偉口袋裡只有800元錢,但就靠著過人的膽識、聰慧的頭腦與吃苦的精神,10年後,他賺到了500萬元衣錦還鄉――
10年間,從當初口袋裡僅有的幾百元錢到身家百萬,投資辦廠,這聽起來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故事,但就是這樣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傳奇,被一個普通的農民實現了。他,就是龍南縣裡仁鎮馮灣村農民企業家鍾贛偉。
不甘“臉朝黃土背朝天”身帶800元外出打工
35年前,鍾贛偉出生於龍南縣裡仁鎮馮灣村。從小鐘贛偉就表現出了他與眾不同的冷靜,有見地。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小時候,鍾贛偉就非常吃苦耐勞,幫著父母親耕作、幹家務,從無怨言。他心裡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飛到大山外面看看廣闊的世界。
***,鍾贛偉高中畢業了,剛滿18歲的他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報名參軍是許多農家孩子的夢想,鍾贛偉也一樣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軍了,他想,這既是一個鍛鍊自己的良好機會,又是可以到外面世界打拼的機遇。於是,鍾贛偉來到了江蘇省江陰市,開始了他的服役生涯。
5年的軍旅生活,將鍾贛偉磨鍊得更加有膽識,有毅力,還熟練地掌握了駕車與修車技術,與人為善的鐘贛偉也與戰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兵期間,鍾贛偉學得了技術,建立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為他以後的創業經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3年,鍾贛偉復員回到家鄉,與他有著相同經歷的複員軍人都安於現狀,或扛起鋤頭當起了農民,或開個小店做起了生意,過著平淡的生活,心存夢想的鐘贛偉卻不甘心:“就這樣當一輩子農民?不行!我要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回來時絕不再是一個窮小子!”鍾贛偉暗下決心,一定要去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闖蕩闖蕩。
可外面的世界這麼大,哪裡才有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江蘇省江陰市是自己摸爬滾打了5年的地方,有著自己熟悉的環境,有著一定的人際關係,應該是最理想的選擇。於是,鍾贛偉背起簡單的包裹,和家人告別後直奔江陰。那時,鍾贛偉的口袋裡只有800多元錢。誰也不會想到,他就靠這800多元起家,最後成為了百萬富翁。
瞄準行業“苦”字當頭賺得“第一桶金”
1993年,鍾贛偉來到了江陰。在外面,打工者不計其數,能賺大錢創大業的卻為數不多,從事哪個行業才是自己的出路呢?進廠務工畢竟是低薪階層,開店做生意又沒有足夠的本錢,想進入大型企業又沒有合適的技術。“有一技之長方能立足。”精明的鐘贛偉想到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以前,他在部隊裡學會了開車的本領,這可是個能充分利用的資源優勢啊。開車的話當然是搞運輸好,而且剛開始投入時不用花什麼本錢。“行!就搞汽車運輸!”
可搞運輸業必須要有一部車子,買部新車是不可能的,而到市場上去租賃車輛費用又太高,鍾贛偉揣摸著身上僅有的800多元錢犯愁了。這時,鍾贛偉想到一位戰友有部舊貨車,為了節省開支,鍾贛偉和那位戰友協商,以每個月2800元的租賃費租下他那部舊貨車。當時,鍾贛偉將身上僅有的800元錢整數交給了戰友,只留下一點零用錢,並向戰友保證月底一定將欠下的2000元租賃費補交給他。戰友明白鍾贛偉是個誠信的人,便爽快地答應了。
鍾贛偉發現,江陰人特別喜歡吃海鮮,便決定進行海鮮運輸,而上海是海鮮運輸中心,他就決定了江陰至上海的運輸路線。就這樣,鍾贛偉不分白晝黑夜地在上海與江陰之間來回奔波勞碌。他想,萬事開頭難,如果現在不拼命的話,以後就無法呆下去了,而且會愧對戰友的信任,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吃苦,吃苦,再吃苦。平日裡,他省吃儉用,不敢亂花錢,乾的工作往往是別人的雙倍。
因為鍾贛偉在部隊裡學駕車時曾經學過汽車修理技術,所以每當貨車出問題了,他就親自修理,由此節省了一大筆費用。如此算來,鍾贛偉單汽車修理費一個月就能節約1000多元。因為瞄準了行業,又吃苦耐勞,很快,在江陰打工的第一個月,鍾贛偉靠運輸海鮮就賺到了1萬多元,收到錢後,他馬上把租車欠下的費用還給了戰友。就這樣,鍾贛偉搞運輸跑了一年多,足足賺了10多萬元。
再接再厲10年巧賺錢攜帶500萬返鄉創業
1996年,鍾贛偉想轉行了。他想如果能夠擁有自己的一部車子從事出租業是比較理想的,這樣既不會因長途跋涉而顯得太辛苦,又可以節省租車費用。於是,鍾贛偉用自己兩年來搞運輸賺來的積蓄加上借的錢一共花了24萬元買了一部計程車,開始當起了計程車司機。
雖說開出租沒運輸那麼辛苦,但在大城市,出租行業的競爭仍是異常激烈的。為了不甘落後,鍾贛偉每天早上6點鐘出發載客,一直忙到深夜或凌晨,中途的三餐飯都是簡單的快餐應付了事。又是起早摸黑的幾年,鍾贛偉的辛苦沒有白費,他的積蓄越來越厚實。
2000年,善於巧抓機遇的鐘贛偉,看到車輛買賣的市場行情非常喜人,便把自己開了4年的計程車賣掉了,而且賣了個意想不到的好價錢:當初花了24萬元買來的計程車竟以35萬元的高價賣了出去,鍾贛偉從中足足賺了11萬元。
此時,鍾贛偉並不滿足現狀,而是把目光放在繼續投資上。賣車的當年,他多方籌措資金,投資150萬元在江陰創辦了一家大型娛樂場所。開張後,每天賓客盈門,生意紅火。3年後,鍾贛偉終於成為了一個百萬富翁,圓了他當初離開家鄉外出打工要致富的夢想。
葉落歸根。經過10年的打拼,鍾贛偉這時想起了家鄉,而且,聽說龍南也發生巨大的變化,發展機遇越來越多。在外奔波多年的鐘贛偉決定返鄉創業,為家鄉作點貢獻。
2003年7月,衣錦還鄉的鐘贛偉令鄉親們刮目相看,更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他這次還帶回了500萬元準備在家鄉投資興業。鍾贛偉選擇在里仁鎮創辦龍南鑫海金屬瓦製品廠,選擇製造金屬瓦。鍾贛偉有他獨到的生意眼光:隨著龍南招商引資的影響不斷擴大,許多外來企業紛紛落戶龍南,而企業的工廠大多使用的是這種可以防火、方便搭建、造型美觀的金屬瓦,選擇這個行業應該有前途。如今,廠子辦了起來,鍾贛偉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創業生活當中。
篇二
16歲的一天,還是大學生的董思陽發現了商機,從此,她似乎走上了商業坦途,事業一直頗為順利。
即使到今天,她準備在上海開張中國的第一家有機餐廳時,她也認為,她的商業模式具有強大的市場召喚力。
有人說她20出頭就成了億萬富翁,這些資金全靠個人的辛苦經營;有人則認為她仍舊侷限於“成功學”,視野會太狹隘,畢竟這個世界充滿豐富多彩的 “價值多樣性”;有人擔心她過去的順利對今後的事業會有影響,畢竟,商場不敢說處處機詐,至少可以肯定是危機四伏、充滿了不確定性。
16歲走上“成功路”
不知道董思陽多少次對人講起她16歲的故事。反正我是第一次聽到。
董思陽出生於1985年,原籍山西太原,但自幼在臺灣長大。15歲那年,留學新加坡,2006年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進入美國斯特福大學攻讀MBA。
留學是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轉變。因為祖輩、父母都是醫生的緣故,董思陽自幼生活在醫式家庭環境,且家教甚嚴,而本應受家庭氛圍影響的她卻偏偏有著活潑開朗、敢想敢夢的氣質。現在,她已是香港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有限公司的執行總裁,亞洲智慧女性的副會長。
16歲的一天,董思陽經過一家書店。這個書店在賣一本書,《亞洲企業家傳奇》。“這一本書很厚,價格很貴,但是買了。買了就看。從李嘉誠開始看,看他白手起家、經歷痛苦和***等等,看到流眼淚。其實小時我很想當祕書,因為我那時看到電視裡,很多老闆身邊的女祕書都非常漂亮,於是就幻想長大了當祕書,自己的男朋友是老闆。呵呵,那時想法很天真。後來又想當空姐,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直到看到這本書,我就確定我將來一定要成為華人史上非常傑出的企業家。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更有價值,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一路走來我更加堅定了這個目標。”
夢想從現實開始。這本書促進了她人生的第二次轉變。她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學校獨立經營自己僅有兩平米的小店,賣各種小飾品;後來發現,大陸的貨源充足,價格便宜,當時,僅有17歲半的她親臨浙江義烏購買新加坡罕見的小飾品。
她所在的學校離城市較遠,當地人愛吃的“海南雞飯”學校居然不出售,於是她覺得這是個新商機,努力奔波遊說商家為學校送貨,自己賺取差價。在學校的小試牛刀為她積累了寶貴的經商經驗也培養了她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董思陽人生的第三次轉變來源於結識國際著名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當時這門課非常貴,兩天的課要花我一個月的零用錢,我一咬牙去聽了,受益很大。裡面全是商場的精英們。在這裡,我也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成功。大家看著我小,也都願意幫助我。”
通過成功學環境的薰陶,她深深地迷念上了成功學課程,並有機會參加各種招商會和商務名流宴會。她的第一桶金便是來源於一次貿易招商會結識的一位馬來西亞園林商。新加坡人比較相信風水,他們過年的時候買橘子樹擺放家裡期盼吉祥。但是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國家,橘子樹也就非常地少。每逢新年很多橘樹經銷商都會從周邊的一些國家進口大量的橘子樹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董思陽第一反應就是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商機,通過與那位園林商的交流,她很快與這位園林商達成了協議:兩天進一次橘子樹,每一次50株。後來,她在橘子樹上裝些跟聖誕樹一樣的小飾品,在網上出售。過了年之後,她發現自己的帳戶裡有了50萬新加坡元。
成功、失誤與夢想
做貿易的人永遠有機會。市場上到處是資源,都在等待交易,重要的是看你的眼光和你決斷力。
有一次,她參加一次青島的在香港招商會,發現新加坡很需要護士,而山東可能組織很多的護士到新加坡務工。於是她和青島市的副市長談,與青島的醫院和衛生人才學校談。不久之後,第一批護士乘船到了新加坡。
當然,她也出現過失誤。“我人生中的一次大的失誤,是在2005年。那個時候印尼巴旦島要開發一個工業園。希望日本、新加坡等國的房地產商來進駐。他們將工業園劃分為四個區。ABCD。A區劃給印尼當地人,B C區為東南亞、D區為歐美。2005年印尼當局政局非常不穩,銀行利率下降,本來印尼當地的銀行是答應把這筆錢貸款給我們,但是由於印尼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於是決定把錢抽走,給本國人用。因此,我們的投資失敗了。這次失敗給了我很大教訓。我的反思很大。一方面我對房地產還是外行,瞭解不夠。另一方我缺乏足夠的風險防範意識,只是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和衝動就冒然進入。”
“我將來還是要回歸房地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現有一批金融家在給我策劃上市。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大的社會認同。有機餐廳直營加盟達到一定程度,我還是要回到房地產業。”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