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創業故事

  馬化騰,1971年10月29日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現擔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全國青聯副主席。那麼馬化騰有怎樣的創業故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現在QQ已經成為大家開啟電腦首先要開啟的程式,它改變了數億人的溝通習慣,創造了一種網路時代的文化,引領出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而QQ背後的騰訊公司,不得不讓我們提起騰訊CEO馬化騰。

  個人資料:出生日期:1971年10月29日

  國籍:中國

  籍貫:廣東省汕頭市

  星座:天蠍座

  人物簡介: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汕頭市。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執行長***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僱於騰訊集團。

  出任現職前,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網際網路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網際網路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馬化騰,1992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哪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誌,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資訊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馬化騰就想搞一箇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搞一箇中國的ICQ 。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頻寬,沒有錢來買伺服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沫席捲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賣100萬,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拒絕了.

  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註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使用者收取可憐的一點註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QQ上市後,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飈升,身價17億港幣!

  據可靠訊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EMAIL,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遊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入口網站,有了自己的paipai,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尋引擎soso—騰訊不光在線上像網路章魚一樣擴張,線上下更不例外,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明證。

  馬化騰不喜歡作秀而且,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推出無聊業務,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臺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創業

  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是中國股市很早的炒家,1994年入股市的馬化騰將10萬元炒到1000萬元,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1998年我哪有那麼多錢?那時候大學畢業不過5年,最開始一個月工資才1100塊。你算算我要攢多少時間才有10萬塊投到股市裡去。”

  當時我問馬化騰,你的公司憑什麼值這麼多錢?”最早向騰訊投資的IDG合夥人之一林棟樑後來回憶說,“馬化騰就說以色列的ICQ有多少使用者?他們賣了幾千萬美元,我的OICQ有多少使用者?所以我就值這麼多錢。”

  這種看上去多少有點“蠻不講理”的邏輯最終幫助馬化騰從IDG和高盛手裡拿到了220萬美元融資。

  3年來這隻企鵝很“凶猛”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騰訊迅速地擁有了逼近億級的網際網路註冊使用者量,但馬化騰卻苦於沒有收費的渠道。2000年底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移動夢網通過手機代收費的分成模式,為馬化騰開啟了一條“金光大道”。到2001年年底,騰訊實現了1022萬元人民幣的純利潤。而在這一年,三大門戶也因為與移動的分成業務從網際網路的冬天中緩過神來。

  憑藉OICQ的成功,騰訊開始“花瓣式擴張”。2003年,騰訊開始做門戶,與新浪搜狐為對手;後來做休閒遊戲和大型網遊,跟陳天橋和丁磊狹路相逢;2005年,騰訊又在網路拍賣和線上支付上出手,追趕馬雲;此後,騰訊更衝入搜尋市場,將目光瞄向百度李彥巨集。

  馬化騰成為行業“戰爭”的發起者,先後進入門戶、電子商務、線上遊戲、搜尋等多個領域。結果是馬化騰創立了中國三家最大的綜合入口網站之一、第二大C2C網站、最大的網上休閒遊戲網站。其社群服務QQ空間的活躍使用者數甚至超過了Facebook。

  由於擁有高達3.4億的註冊使用者,騰訊在推出任何一項產品和服務時都能享受到龐大使用者基數所帶來的好處,幾乎是一出手就成為該領域內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馬化騰於是也開始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全民公敵”,當然不管馬化騰願不願意,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公司都曾向他宣戰。所有一線網際網路大佬都開始警惕這隻看似憨厚,但實際上充滿攻擊性的小企鵝。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資料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使用者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註冊使用者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網際網路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400萬美元,分別佔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1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馬化騰: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崛起需"創新"馬化騰介紹說,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汙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網際網路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階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為網際網路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馬化騰相信中國網際網路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使用者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階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馬化騰的困難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