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故事兩個
草根創業是要資源沒資源,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只有靠著持續的激情打拼,累並快樂著。創業是艱苦的,也是快樂的。艱苦是因為創業使草根創業者承受太多的負擔和苦難,快樂是因為在創業路上閱讀了別樣的風景。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草根創業故事兩個。
草根創業故事一
草根創業,都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獲得成功,談東昇家中兄弟姊妹8個,他10多歲時就想出去做點生意。1991年來漢後,他僅有57元錢,花30元租了一間房子,開始在漢正街闖蕩。如今的他搖身一變成為年銷售額過百萬的公司老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功了!
草根創業賣鋼絲球和賣蔥是一個道理
12歲離家出走後,談東昇曾回家待過一年。一次,父親讓他和哥哥將家裡種的蔥拿到街上去賣。父親告訴他們兄弟倆,蔥的成本是2角/捆,讓他們拿到街上賣5角。哥倆到市場後,分開選了攤位。談東昇以3角/捆的價格很快將蔥賣完了。哥哥卻非5角不賣,結果一捆也沒賣出去。年幼的談東昇並不知道這是“薄利多銷”。談東昇最初在漢正街擺地攤時,成本5分的鋼絲球,別人賣1元兩個,談東昇賣1元4個,一個雖少賺2角5分,銷量卻數倍增長。
草根創業出奇招過時商品賣出好價錢
在漢正街站穩腳跟後,談東昇的生意人潛質越來越多地釋放出來,每每在關鍵時候出奇制勝。1999年夏天,有一種叫“跳跳娃”的玩具風靡武漢三鎮,漢正街很多商家抓住了這個商機,大賺了一筆。雖然反應有些滯後,錯過了最佳時機,但談東昇沒有放過這次學習的機會,風風火火地趕到浙江義烏“跳跳娃”的生產廠家,進行實地考察。
玩具往往是“一陣風”。此時,“跳跳娃”在市場上已出現明顯滯銷。“出廠價也在不停地跌,每天一個價格”。談東昇認為,趁便宜進一批貨回去能賺一筆。留守的妻子很清楚武漢市場上的行情,“商品已經飽和,並且大量滯銷,漢正街多數商家已經開始向義烏的廠家返貨,這個時候怎麼能進貨呢?”
但談東昇有自己的想法,“武漢已經火過了,但下面的地市應該有一個滯後效應”。他還是揹著妻子,運了幾車便宜貨回武漢。這時,漢正街市場上幾乎已經沒有了“跳跳娃”,而“跳跳娃”在二三級市場的火熱如期而至。一時間,偌大的漢正街只有談東昇有貨,幾車貨迅速賣光。雖然錯過了第一波行情,但談東昇在最短時間內賺得比誰都多。
草根創業教人做生意留住核心客戶
在談東昇的店裡打過貨的人,幾乎都會成為他的固定客戶。“他們才是我最大的財富”。不管誰到店裡來打貨,談東昇總會很坦誠地給客戶一個合理的價格,並且勸客戶先到其他的店裡看看價格,“貨比三家不上當”。他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產品、價格和進貨渠道有信心。多數商品,他有把握做到全漢正街同行業價格最低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他說:想發財就去萬通商聯找優質拖鞋供貨商!,錢不是一次賺得完的。“從我的手中絕不會輕易放走一個大客戶”。對待大客戶的生意,他就像對自己的生意一樣關心。總是不定期地給客戶打電話詢問對方近段時間的經營狀況,並且教客戶一些經營的方法,及時告訴他們來自市場上游的情況,讓他們及時調整戰略。
規模經營要做就做總代理
漢正街有成千上萬家商鋪,商品同質化嚴重。“整個漢正街像我一樣賣喜慶禮品的就有近60家”。同是做禮品,談東昇希望有不一樣的做法。“我不太喜歡與終端接觸,因為這樣會帶來賬款難收的問題。”在他看來,出路在規模經營上,“我要能夠成為漢正街商戶的供貨商”。“目前,我公司的規模是湖北乃至華中地區最大的喜慶禮品同行中最大的”。這得到了同行張老闆的認同,“他的確是漢正街喜慶禮品扛大旗的”。僅在去年聖誕節期間,談東昇的銷售額就達到100多萬元,“今年聖誕節會超過200萬”。因為規模優勢,談東昇的吉利禮品公司成為全國多家禮品品牌在湖北的總代理。拿到總代理權才是他最大的“王牌”。
由於掌握了大量的進貨渠道,如今漢正街市場的多數禮品商都是他的客戶。 57元起家成就百萬銷售傳奇,談東昇作為草根創業的典範,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在今後幾年之內,他要開辦自己的工廠。他要學習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打造自己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爭取將漢正街的小商品打入義烏市場。
草根創業故事二
貧困生白手起家創業年賺3萬元!許多人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上大學需要靠國家助學貸款讀書,來自西南政法大學2008級刑偵學院譚雲就是這樣的貧困生,但是他卻創業辦起了DIY餐館,同學們不僅可以來吃飯,更可以自己動手練習廚藝。現在,譚雲靠打工掙來3萬元啟動資金,一步一步實踐著自己的目標。
打工掙來第一桶金
一年掙了3萬元,這對大一學生而言絕不是小數目,但從巫溪走出來的譚雲就做到了!上週五,這個大男孩在自己的餐館裡講起了如何賺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大一進校是貸款交的學費,每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2008年,譚雲加入學院外聯部,聯絡到在石橋鋪一家商場做電腦銷售,每臺電腦有100到200元的提成。譚雲說,每週末,自己早上7點就要出發往石橋鋪走,到了商場不僅賣電腦,還留心學會了電腦組裝和維修。隨後,譚雲在學校組建了電腦團購服務隊,一個學期賺到了10000元。
到了大一下半期,譚雲又到商場兼職銷售彩電,再加上做家教、幫計算機學校招生的收入,一年內他攢足3萬元,賺到了第一桶金。
創意來自打工經歷
大二開始,譚雲開了一家餐館,不過卻比其他餐館特別一些。“可以點兩個菜坐下來慢慢吃,也可以親自去廚房過一把做菜癮,廚師還可以給你指導。”譚雲說,這個創意來自一次打工經歷,當時自己到一家酒店的廚房做了2個月小工,熟悉了廚房操作流程,還學會了不少家常菜做法。開餐館時,就萌生了這個想法,讓同學自主學做菜。
李姝就是這裡的常客。李姝笑著說,自己以前很少做家務,結果在這裡炒過幾次菜後,加上有廚師的指點,廚藝大大提升。寒假回家還給父母露了一手,做了一桌子的菜,心裡別提有多得意了。
除了炒菜外,譚雲餐館更多還是送餐上門,給同學老師提供方便。
學到管理經驗技巧
“其實,打工只看自己收入,當老闆就要靠管理的功夫。”譚雲說,餐館每一個訂餐都有一個三聯單據,送餐的人要把單據和飯菜一起送到寢室裡,晚上算賬就很清楚,也方便我們查詢和管理。而且,同學只要收集10張單據,就可以免費得到一瓶飲料,收集到20張可以免費得到一個盒飯。這樣一來,同學也願意收集。
現在,譚雲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市場買菜,8點上課,中午到餐館送餐,下午繼續上課,下課繼續送餐。譚雲說創業很辛苦,但餐館生意很紅火,讓自己很安慰。他笑著說,在創業中也學到了許多管理經驗,不僅要有管理技巧,還要協調好員工之間的關係。
短評:
譚雲白手創業,靠打工掙錢辦起了餐館,這確實讓我們敬佩。創業除了資金、經驗外,還需要什麼呢?譚雲的經歷告訴我們,創業貴在堅持。每天清晨6點起床買菜,僅憑這一點,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在創業道路上,要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不夠堅持,肯定不會成功,光憑熱情是難以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