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手起家企業家
所謂白手起家,是創業者運用自己有限的資源,自發性地利用市場機遇,所面對的一場硬碰硬的戰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張茵1957年出生在東北農村的小女孩。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愛家庭和事業的女人,張茵的老公叫劉名中,夫妻攜手共同經營事業,張茵主要負責公司發展,老公負責公司管理。張茵憑藉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強大的實力,連續幾年都被評為胡潤女富豪榜首。
大家知道,成大事者,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張茵從一個普通人白手起家直至百億富翁,更應該是後天機遇得天獨到. 張茵完成學業後,在工廠做過工業會計,並在深圳信託下屬的一個合資企業裡擔任財務工作,直到在一家香港貿易公司做包裝紙的業務後自己創業直至如今,可謂是白手起家的典型。
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深圳一個待遇優厚的合資企業的財會工作,帶了3萬元錢隻身到香港闖蕩。由於之前曾受中國一造紙廠委託去香港收購廢紙。張茵開始涉足將稻草漿造紙改為環保造紙這個領域,她很快了解到內地紙張短缺的情況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由於中國森林資源相對貧乏,特別是造紙用速生林建設嚴重缺乏,此大部分高檔紙的原料都需要進口的廢紙和木漿***國內廢紙收集體系不健全,且級別不夠***。
1990年2月,張茵夫婦開始在美國拓展廢紙回收業務,成立了中南控股公司。那裡不僅廢紙資源豐富,並且廢紙回收系統極為高效、科學。10年間,中南先後在美建起了7家打包廠***將收到的廢紙打包***和運輸企業。
1996年,張茵果斷地在東莞投下1.1億美元,設立玖龍紙業。1998年7月,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每年可生產20萬噸高檔牛卡紙。2000年6月和2002年5月,張茵又先後斥巨資在東莞基地安裝了兩條生產線。至此,玖龍紙業以三條生產線、百萬噸產能確立了中國包裝紙板龍頭企業的地位。
以低廉的價格在美國收購廢紙,以低廉的運費運到中國,再利用大陸土地、能源、人力方面的優勢,以低廉的成本生產出緊俏的高檔紙製品。張茵夫婦構建的產業鏈,從前端起每一個環節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都具備成本優勢,都有利可圖,產業鏈末端輸出的則是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成功的縱向一體化及對產業鏈的優化把握,就是中國“首富”誕生的祕密。
2010年,53歲的張茵及其家族以財富380億元排名女富豪榜第一。於2009年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第一位女首富,也是全球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和“億萬富翁”的頭銜比起來,張茵的生活談不上“品質”。平常,她總是穿一件普通的外套,一雙有點舊的布鞋,有些是最便宜的大路貨,但她認為這很好,“幾十元的衣服穿在身上,人家都會以為是幾千元的,我幹嗎花那個錢?”張茵調侃道。就是這麼低調的億萬富翁!
看到這裡頓時心靈受到了激發,現在,默默地拿起手機,關注了一下小編,更多精彩內容來激勵我們人生!
漲停幾時有,把酒看大盤。不知大盤走勢,還能牛幾年?曾經跌停難為鬼,除非解套才做人;炒底時難拋亦難,反彈無力割肉寒。股市是一個大染缸,是一個鍊鐵爐,什麼人進來什麼色,什麼鐵礦,出什麼金,我們在羨慕張茵的同時,我們也要笑看股市,用一顆積極陽光的心態去看待。
篇二
2014胡潤百富榜上,年僅37歲白手起家的富豪葉國富以24億資產列975名。
葉國富,分利寶創始人,哎呀呀集團董事長,名創優品***大中華區***總裁,賽曼基金創始人,賽曼投資公司董事長,著名天使投資人,中國十大營銷人物。現擔任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中國企業家》理事會理事、《時尚報》名譽社長。
十多年前,葉國富只是湖北丹江口市裡坪鎮雙龍堰村的一個窮小子,因為拖欠學費,連中專畢業證都沒有拿到。一枚典型的“屌絲”。十多年間,他是怎麼完成身份的鉅變?期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講述窮苦打工仔葉國富十年登上富豪榜的白手起家勵志創業故事
無錢上學,南下打工
葉國富,1977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六裡坪鎮雙龍堰村的一戶貧困的農家,家裡有7口人,日子格外清貧。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讀完中專,為了掙錢幫忙養家,1998年6月10日薄暮,21歲的葉國富從湖北踏上了南下的列車。本該上高中、讀大學的他,卻因為拖欠學費拿不到中專卒業證。為了避免卒業即失業,他瞞著父母,南下闖廣東。“我一直記得多年前的那個黃昏,隻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車,獨自承受著背井離鄉的惆悵與未知前程的迷茫。”回首往事,葉國富感慨萬千。
到廣東三個月後,學歷不高的葉國富才找到人生活中的第一份工作——鋼管廠的業務員。雖然躊躇滿志,但很快葉國富就發現,同事都比他學歷高且有經驗,如果做不出業績就會被末位淘汰,捲鋪蓋走人將是遲早的事。
為了留下來,葉國富沒事常去車間打轉,熟悉生產流程和生產進度。時間一長,客戶只要報出要貨數量,他立即就能敲定交貨時間。這讓他贏得了客戶們的信任。
一年之後,葉國富的業績很快在同事中排名第一,而他每年的銷售提成,也達到12萬元。
多次試水起家10元店
積攢了一些資金後,2000年初,一個做陶瓷銷售的朋友向他闡述了陶瓷業的發展前景,這讓葉國富激動不已。他馬上辭掉了廠裡收入豐厚的工作,輾轉到福建當起了老闆,做陶瓷配件生意。但由於經驗不足,加之合夥人的合作條件苛刻,一年之後,他不得不痛下決心推掉全部生意。創業的這一年,葉國富與合夥人共虧損了四五十萬元,之前的辛苦勞動全都付諸一炬,這難免讓他有些氣餒。但是,不輕言放棄的葉國富很快調整了自己的狀態,又開始在一家機械廠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業務員,而這一干就是整整三年。
第一次創業嘗試草草收場,但是創業的種子卻埋進了葉國富的心中。在再次打工的這段時間內,葉國富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尋找市場的空白點。他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會有收穫。”不甘心的他又陸續涉足服裝、大頭貼等七八個行業,雖然小有身家,但一直沒有找到固定的主業。
2001年末,在一個銷售培訓會上,葉國富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當時做化妝品銷售的楊云云。兩個年輕人盤算——葉國富懂銷售,楊云云熟悉化妝品行業,何不一起開個化妝品店?佛山人氣最旺的百花商場裡,一個商鋪招標,招標底價是每月1500元。葉國富決心拿下這個商鋪。一份標書需要誠意金5000元,葉國富花1萬元拿了兩份標書。招標結果讓所有人大跌眼鏡——1501.9元!葉國富的兩份標書,一份上寫著1500元,另一份上寫著1501.9元。中標的正是葉國富的第二份標書。不到一年的時間,葉國富相繼在百花商場的三層和四層相同位置的商鋪開了化妝品店。 2002年,他的四家店鋪淨賺40多萬元。
2004年,一個已離職的前店員來葉國富店裡照大頭貼,閒談中說她現在是一個飾品店的營業員,小飾品很好賣,一天差不多能賣四五千元。聽聞此言,葉國富大吃一驚,他從未意識到看似不起眼的小飾品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
當下,他迅速到廣州考察市場,發現上下九一帶到處都是10元店,生意非常火,而歷來廣州流行的東西很快就會在佛山流行開來。
於是,很快佛山第一家十元店就此誕生,專賣女性用的小飾品。很多人以為,不起眼的小小飾品店比路邊攤強不到哪裡去,成不了大氣候。葉國富卻對自己和員工說:“當別人不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要狠狠地把自己當回事。”葉國富把店開在繁華的步行街上,裝修時尚、價格低廉,引得來逛的女孩經常發出“哎呀呀,這麼便宜”的感嘆。短短4個月,他就在佛山開了四家店,隨後進軍廣州。
2005年3月,葉國富正式成立公司,受顧客感嘆啟發,公司定名“哎呀呀”。並把顧客定位在金字塔底的“被忽視的大多數”,即月收入2000元以下,年齡為12-28歲的女性消費群體。走“平民時尚”路線,強調“平價戰略”,讓消費者買了不心疼,丟了不可惜。
做好產品請明星宣傳
雖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創了“哎呀呀”品牌,但直到2005年7月,“哎呀呀”仍只有幾家門面。想擴大生意規模,就必須及時掌握時尚流行飾品新動向。為此,葉國富在產品開發上跟日本、韓國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不僅如此,他還在廣州的白雲區組建了6000平方米的國內大型配貨中心,負責各個連鎖直營店和加盟店的貨源配送,每週三發新貨。
生意做久了,有心的葉國富發現做飾品就是做細節。於是他要求每一個小產品都精緻,都要開發好,每一個細節做到位才能有大的改觀。“細微的差距造就巨大的不同”。
終於,葉國富的嘗試取得了成功,公司很快發展壯大了,到了2006年,“哎呀呀”店鋪數量已達到400家。但新的問題也如影隨形:模仿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為此,葉國富又有了大膽的決定,請明星做品牌代言人,進行規模化的品牌擴張。當時,這讓許多人詫異。因為在飾品私營企業,請明星做代言人,葉國富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了明星代言後,哎呀呀的品牌影響力和加盟店的口碑效應呈幾何級傳播。2007年,“哎呀呀”店鋪數量近千家,零售總額達5.6億元,到2010年底達到3000家。並以平均每天兩家新店的速度穩步擴張,這個速度是肯德基的2倍、屈臣氏的6倍。
小飾品的大飾界
成功的企業家似乎都有一個特點:膽大心細。天蠍座的葉國富喜歡慎重而深思熟慮的冒險。2008年,已經成為飾品行業龍頭老大的“哎呀呀”沒有止步不前,而是斥資1500萬元上線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在行業內首次實現精細化管理。
同行們覺得,賣小飾品的像國美、蘇寧、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巨無霸一樣使用ERP系統實在有點大材小用,可葉國富不這麼認為:“ERP理順了企業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和資訊流,更重要的是,我們因此擁有了龐大的年輕女性客戶群的資料資源,這會為我們未來的業務開拓提供最堅實的基礎。”
“哎呀呀徹底改變了一個行業的遊戲規則。”著名營銷專家、“中國女性營銷第一人”張恆甚至認為其革命意義堪比馬雲之於電子商務、百度之於搜尋引擎。很多人對小飾品這種小攤式生意不屑一顧,葉國富卻推開了這扇不起眼的財產之門。葉國富,已成為了行業的領軍人物,但他從來不認為這就是成功,“創業一直在路上,成功永遠沒有終點,想贏就要比別人跑得更快。”葉國富認為,要常年專注一件事不容易,堅持下去必有成效。
葉國富的“哎呀呀”如同一則創業啟示錄,以勝利的姿態提醒人們:,即使在那些不起眼的商業地帶,也可能蘊藏著弗成限量的寶藏。“活著就是為了改變飾界”葉國富改動了他的偶像喬布斯名言中的一個字,葉國富相信,“改變世界可以從‘改變飾界’做起,‘改變飾界’同樣能推動我們改變世界!”
篇三
現在擔任樂安居董事長的張慶傑,屬上世紀80年代到深圳白手起家的一代。18年過去了,張慶傑也從當年的農村窮漢子,變成了坐擁億萬身家的闊老闆。
張慶傑每次開車走深南大道路過深圳書城大廈時,總會習慣性地看一眼這個建築。“那是我來深圳的第一個落腳點。1987年,這裡還是一個小山坡,我就住在小山坡上一間廢棄的水泥瓦房裡,一直住了兩年。”
現在擔任樂安居董事長的張慶傑,屬上 世紀80年代到深圳白手起家的一代。18年過去了,張慶傑剛來深圳棲居的小山坡上,早已是高樓林立,他也從當年的農村窮漢子,變成了坐擁億萬身家的闊老闆。當年他的“座駕”——一輛全身叮噹響的舊單車,也鳥槍換炮,變成了最新款的寶馬七系列。
儘管如此,提起當年那輛舊單車,張慶傑依然記憶深刻。故事就從那輛舊單車說起吧。
白手起家:騎單車賣香蕉本錢七百
“這部舊自行車是當時家裡最值錢的財產。”張慶傑回憶剛來深圳時的窘迫,百感交集。1968年,張慶傑出生在潮陽縣港頭村。“那是一個連稀飯都吃不飽的地方,人均不到四分地。”作為家中的老大,張慶傑剛讀完小學就輟學賣水果幫補家用。1987年春節,聽村裡外出打工的人說,深圳的錢比較好賺,於是不到20歲的張慶傑告別家人,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
“來深圳的路上,我和同伴約定,等賺到五萬塊錢,就回去蓋房子算了!因為在我的家鄉,蓋一棟房子大概要三、四萬。”就這樣,抱著蓋一棟房子的“遠大”理想,張慶傑和同伴在現在深圳書城所在的小山坡上,租了以前部隊廢棄的一間水泥瓦房。
初來乍到的張慶傑,手中僅有的就是一輛舊單車和賣水果賺來的700元錢,此外一無所有。不得已,張慶傑在深圳幹回了老本行——賣水果。來深的第二天凌晨5點,他踩了三個小時的單車,到南頭拿香蕉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賣。“每一趟我都載100至200斤的香蕉,不過,深圳的香蕉很多都是用藥泡熟的,等不了兩天就會壞掉。最初由於不懂行情,幾乎天天都有很多香蕉賣不完爛掉了,自己又吃不了,扔掉又心疼。”回憶剛來深圳的困難日子,張慶傑依然記憶猶新。
張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賣水果的收入平均一天只有幾元錢,剛夠交房租,連餬口都成 問題,更不要奢談賺錢蓋房子了。自己帶來的本錢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所剩無幾。第一桶金:現轉機販港貨進賬過萬
一個多月後,轉機在聊天中出現了。在賣水果之餘,張慶傑時常和周圍的潮州老鄉聊天,但他不是閒聊,而是希望能夠從中找個賺錢的門道。有一次,一位老鄉無意中說起深圳有很多當地村民到香港種菜,每天都會捎回一些味精、無花果等時髦商品,在深圳很好賣,利潤也不錯。
張慶傑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他那部舊單車上馱的貨品,由香蕉換成了各種時髦的港貨。“每天,我一大早就出門,到村子裡挨家挨戶收購無花果、襪子、阿婆衫、西褲這些商品,然後又趕緊騎到人民橋的小商品市場去賣。”
資金難題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由於向村民收購時必須付現金,而且還必須用港幣,張慶傑手中本錢少得可憐,每次現金換回的貨,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了。怎麼辦?於是,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張慶傑就在口袋裡揣上頭天換來的港幣,趕到村裡向村民收購貨品,然後又騎上那輛舊單車,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把這批貨賣出去,隨後又把剛剛賺來的現金換成港幣,再到村裡向村民收購。
“那時一天起碼要來回跑二三十趟,一部舊單車除了鈴鐺不響全身都響,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經常在別人開始睡覺了,我們才做晚飯。1987年底,我終於賺到了來深圳的第一桶金——1.6萬元。”回憶起第一桶金的艱辛,張慶傑感慨之餘,也有幾許自豪。
記者印象:一切困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3月16日,早上七點半。按照事前和張慶傑的約定,記者趕到沙頭角梧桐山腳下,和張慶傑一起爬山,順便採訪。每天晚上10點半入睡,早上7點起床,7點半爬山,10點準時到辦公室辦公,這是張慶傑的作息時間表。如今,事業成功的張慶傑住在海邊一套複式住宅內,用他的話來說:“那是十多年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深圳這塊土地上,變成了現實。
兩年前,張慶傑喜歡上了爬山。在他爬山隨身攜帶的小包裡,總是裝了兩瓶礦泉水,“其實我每次只喝一瓶,另外一瓶是擔心在山腳下商店裡買不到水而預備的。”這是張慶傑生活的一個細節,卻能從中看出他做生意的原則:不打無準備之仗。中國有句老話,“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儘管張慶傑總是在不停地轉換行業,但細看之下,他的每一次轉行,都經過了詳細的調查和精心的分析。他告訴記者,做生意就是逆水行舟,你隨時都要居安思危。“沒有一種生意能夠有長久的利潤,所以要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採訪中,記者多次問他,創業中是否碰到一些難題時,他脫口而出:“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因為在他看來,一切困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艱難淘金:檔口不足半平方 起早貪黑賣服裝
從村裡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這是張慶傑剛來深圳創業時每天的固定路線。不過,成了萬元戶的張慶傑,沒有把錢拿回去蓋房子,而是投入一項新的事業***起碼在他看來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擺地攤。
張慶傑說:“在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混熟之後,我發現那裡最好賣的是服裝。自己收購港貨天天來回跑,還不如在市場內租一個地攤賺的錢多。”但是,上世紀80年代末的特區,人民橋小商品市場裡各家的生意都火得不得了,沒有人願意租一片地方給他。在一家經營手錶的商店,張慶傑和店主軟磨硬泡了一個星期,店主終於答應以400元/月的價格,租一塊地方給他。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檔口?“我的第一個檔口大小不足半平方米,剛夠擺一個裝河北鴨梨的紙箱子。”今天張慶傑開設的一個建材超市,經營面積在1萬多到2萬多平方米,但提到自己當年只有不足半平方米的攤位,張慶傑依然興致勃勃,“這畢竟是我的第一個攤位,對於生意人來說,就好像一個沒有家的人,找到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