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民營企業多白手起家,經歷了艱難的創業歷程,更要思考如何建立和規範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借雞生蛋
現代經濟活動中,自身經濟實力不足卻又要發展事業,許多人也會來個“借雞生蛋”“借得錢來,投資生產,賺回錢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種經營謀略,也叫“負債經營,無錢走遍天下。”然而,時至今日,當人人都懂得借雞生蛋時,“雞”就不那麼好借,就得講究許多技法。給人“信”字,這是借雞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廣州,有一位數百萬元資產的私營企業主嶽亞賢,當年家裡窮得叮噹響。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資,別說擺脫個窮字,連生計也難,他下決心要做番事業。做生意缺錢怎麼辦,想到鄰居潘嬸有好幾個兒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錢。開始借10元,講好一禮拜還,但他根本沒動那錢,只是鎖在箱裡,到期準時歸還。過了個把月,他又向潘嬸借20元,她講定歸還日,他一樣不用,到期原錢加息奉還;如此一次次借了還,還了借,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還真的沒動用過所借用過的任何一分錢。待潘嬸一再誇其“有信用”時,嶽亞賢順水推舟地向她講了自己的打算辦個”方便居民生活小賣店”的想法和難處。潘嬸也真爽快,笑著安慰他:“放心,你亞賢要辦店,借你個萬兒八千沒問題。”就這樣,嶽亞賢憑著良好的“信譽”籌到創業資本。
錢,是投資創業的硬資本,對於無錢或財力不足的人來說,能借到錢,就可心想事成。中國銀行有2000多個億個人存款,如果你這個商人有信譽,就永遠不必為缺錢而發愁。
篇二:賺錢魔術師
1982年,剛剛放下“青苗”或紅十字衛生箱的周潮仁還只是位24歲的青年,“赤腳醫生”失去行醫資格,同時意味著他將回到農民的行列。做生意缺錢怎麼辦,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裡沒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曉的老行語。一天,在家閒得發慌的周潮仁在鎮上喝早茶時聽人說:上海人愛吃蜜餞,男女老少都愛吃,根本不管這蜜餞醃缸裡有蛆蟲。周潮仁是個有心計的人,他想,當地人家家幾乎有口大醃缸,每年水果收穫時,都將吃不了的水果整理後倒入醃製成涼果,吃都吃不完。這些東西若拿到上海去,說不準能賺錢哩。於是周潮仁東拼西湊了70元車馬費,扛上了30公斤蜜餞闖蕩大上海去了。
到了上海,他扛著蜜餞一連到好幾家食品店推銷,得到幾乎相同的回答:“沒有國營集體工商執照,什麼生意都不能和你做!”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簷下度過。守著一大袋蜜餞直髮愁。天無絕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鄉和他相遇,並答應幫他解脫困境,同鄉用自己的營業執照,銀行帳號和批發票,很快將30公斤蜜餞以168元成交。同鄉付給周100元現金後走了.雖然100元對於當時的周潮仁來說不是一筆鉅款,但更使他振奮的是同行憑著一張營業執照在10分鐘裡賺了68元,賺錢就像魔術師.他暗暗發誓:我也要當賺錢魔術師。
回到家鄉,周潮仁一口氣辦了國營、集體和個體三種營業執照。該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鄉收購近1噸的蜜餞,再次闖蕩上海,由於這次他持有多種“版本”的營業執照,他的蜜餞生意格外紅火,這次他淨賺1500元,是他過去當“赤腳醫生”六年的收入。
篇三:看他如何成為腰纏百萬的富人
黃光裕總算明白了這個理兒。22歲的廣東汕頭小夥子還沒大摸清賺錢的門道。他是做家電批發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競爭劇烈,他覺得生存餘地大小,一口氣向北,直跑到內蒙古。內蒙古很大,黃光裕轉悠了一年,沒做成多少生意,卻從內蒙人的厚誠人格中學到了賺錢的竅門。1987年春節前,他從內蒙古轉道北京回汕頭的家裡過年,因為春運車票緊張滯留了幾天,悶著沒事,就在北京城裡逛電器行,遇到和氣的店員,老闆,就試著聯絡點業務。
憑著厚誠人格,黃光裕不“黑”不該賺的錢,把利潤最大限度地讓給客戶。做生意缺錢怎麼辦,連黃光裕自己也沒料到,三天逛下來,竟然得到了100多萬元的訂貨單。真是喜從天降。黃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竅門,也摸到了財富的大門。人間正途須奮勇。轉過年來,黃光裕說幹就幹,與北京人合資在牛街創辦國美電器商行。雖然談不上多大的實力,黃光裕卻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風度,他進最好、最俏的貨,賣的卻是全市最低的價,沒過多久,京津一帶的同行們都知道了牛街有個不“黑”人的黃光裕。黃光裕憑的是厚誠,博得是信譽,做的是買賣。他的批發業務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後,他又幹起了零售,零售業比批發瑣細。競爭也更加激烈,各家電器商行老闆挖空心思、招徠顧客,各有各的高招兒。做生意缺錢怎麼辦,黃光裕任憑商海變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紮紮實實地傅信譽。而且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誠了,居然自己設起了“維修站”,只要是他店裡賣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亞華電器服務中心”的售後服務。如今,黃光裕的汕頭國美企業總公司在北京有7個分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纏百萬的富人了。
篇四: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漢,到處漂泊,雖歷盡艱辛,卻窮得叮噹響。1990年,馮志久跟隨數百萬淘金者湧到珠江三角洲,卻發現這裡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到工廠打工,但因年齡大,無技術,工廠不收他。馮志久百無聊賴,便在各工廠區轉悠,看到工人們下班後都端著飯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還有那在街上飢渴的盲流,他腦子一轉,怎麼不再開一個供打工者吃飯的小店呢!
於是,他心一橫,租了一間民房作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擔起兩桶飯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銷,一天下來能掙30元,很快他湊足37000元資金,在廣州黃埔大道邊租了一間5平方的店鋪,辦了執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開張了。
馮志久的小飯店一開張,就象鮮花引蝶似的引來了眾多的顧客,他經營主要的絕招,就是收費低。那時廣州的飯店快餐時價最低是2元,而他卻一律為1元。做生意缺錢怎麼辦,1元錢吃飯誰不來!馮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結帳之後,除了開支,竟賺了2000元。後來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僱了臨時工,擴大門面,每天早餐賣粉中晚餐賣飯,一律一元一份。
這樣,每天的顧客少說也有500多人,最多達1000多人。他掙錢的奧妙在於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飯菜其實是沒有掙頭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賺幾角錢,如果每天能賣1000份,就可掙300元,一個月就是9000元。一個流浪漢變得如此精於經營。幾年下來,馮志久已身家上百萬元,直到現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價。人稱他“1元錢大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