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殘疾人創業的案例

  創業要找最適合的方法,不要找最好的方案。看看那些。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黃貴賢:殘疾人創業建養殖場,豬和鴨子不愁賣

  清晨,貴賢養殖場的100多頭豬在“嗷嗷”地“呼喚”主人來餵食,鴨舍裡的幾千只鴨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縣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那勞鎮頂蚌村貴賢養殖場,負責人黃貴賢正帶著他的3名殘疾人員工,餵鴨子、清掃豬圈,忙得不亦樂乎。“我們身體都有殘疾,做起工來比較費力,可稍微慢一些,這些小傢伙們就會‘抗議’,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忙了。”黃貴賢一邊擦額頭上的汗珠,一邊說起了他的創業故事。

  1 為掙醫療費開始養豬

  因十幾年前的一場車禍,黃貴賢落下了四級殘疾,之後兒子又患智力障礙,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為了掙鉅額的醫療費用,黃貴賢與妻子放下村裡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勞鎮上租下空置的糧所,專門養豬。因為本錢不多,剛開始只能養30多頭,那段時間肉豬價格連連攀升,讓黃貴賢夫婦掙了不少錢。“我們家的兩層半樓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裡最大的房子,都是用養豬賺來的錢建的。”黃貴賢頗為自豪地說。

  可房子建好後,黃貴賢手頭上就只剩下2萬多元,而且糧所的房子也被徵收回去。不能養豬了,還能做什麼呢?黃貴賢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我們家不是有一片地嗎?荒著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裡乾點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從側面“敲了敲”他的腦袋。有了妻子的點撥,黃貴賢重新樹立起信心,打算大幹一場!

  2 在愛心凝聚中前進

  “開始辦這個養殖場很困難,主要是資金缺乏,我借了貸款。後來在縣殘聯的支援下,慢慢改建、擴建,才慢慢還清了貸款,有了利潤。”說起當年的經歷,黃貴賢依然記憶猶新。

  要辦養殖場,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場房,蓋豬圈,錢從哪來呢?黃貴賢一籌莫展。後來,黃貴賢瞭解到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的健康發展,該縣縣政府通過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技術培訓等多種措施,積極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在縣殘聯的支援下,2007年黃貴賢向農行借了6萬元,向信用社借了5萬元,加上親戚朋友的支援,他共籌集到了17萬元。黃貴賢說,作為一個殘疾人,當時能籌到那麼多錢還真是不容易,多虧了大家的幫忙。

  2007年8月,場房建好,豬舍蓋好,黃貴賢馬上引進了50頭母豬,120頭肉豬。可17萬元很快就所剩無幾了,後來,連買飼料的錢都沒有。黃貴賢窮則思變,當年他帶著戶口薄、身份證、殘疾證和養殖場的相片,親自到南寧百糧飼料廠求助。作為殘疾人,卻有如此大的信心和決心,廠方被黃貴賢的精神感動,答應黃貴賢賒飼料的請求,讓其賣豬後才付款,這讓黃貴賢激動了好幾天。可好景不長,由於技術跟不上,加上肉豬價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黃貴賢養的第二批豬嚴重虧本。飼料錢沒能如期匯給廠家,十幾萬的貸款也沒有辦法還,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豬連同30多頭母豬都給賣了。

  “在最困難的時候,又是縣殘聯向我伸出了援手。給我買豬仔,送鴨苗,選派我到南寧、崇左取經學技術,幫助我走出困境。”黃貴賢感激地說,縣裡的技術培訓,殘聯每期都讓他參加,現在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期數了。特別是黃貴賢的生態養殖場被定為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後,縣殘聯給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給他建魚塘、修鴨舍、硬化道路,完善辦公室、培訓室等設施。在採訪中,黃貴賢的手機不停地響。“黃老闆,你的豬要留給我10頭哦!”、“黃老闆,明天我要到你的養殖場買400只鴨子。”……黃貴賢說養殖場裡的豬和鴨子現在都不愁賣。

  3 愛心回報扶持殘疾人

  “我家的母豬難產,他半夜就來幫處置;我家的鴨苗,是他幫打的預防針;我家缺飼料,是他先免費提供;我家的雞賣不出,是他幫聯絡老闆……”對於黃貴賢的好,周邊的群眾,特別是殘疾人群眾總是讚不絕口。

  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搞養殖難,搞生態養殖更難;用工難,用殘疾人員工更難。然而,黃貴賢就是這麼一個身殘志堅、在創業路上迎難而上的殘疾人,他搞起了生態養殖,專用殘疾人員工,還幫扶周邊的村民特別是殘疾群眾發展養殖業。目前,黃貴賢的養殖場有豬舍500平方米,鴨舍3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120頭以上,麻鴨年出欄27000羽以上,他儼然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養殖場有三名殘疾人員工,我每個月發給他們1000多元工資,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們已經在我這裡工作三年多了。”採訪中,黃貴賢告訴記者,殘疾人就業創業的難處,他深有體會,他要儘可能地幫助他們。

  近幾年來,黃貴賢協助縣殘聯開展黨員扶殘專案和陽光助殘專案,已為300多個殘疾戶提供種豬,每年發放14噸以上飼料幫助殘疾人發展養豬、養鴨專案。未來黃貴賢打算進一步擴大養殖場規模,爭取今後讓更多的殘疾人到他的養殖場就業,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創業。

  二:

  福建建甌殘疾人電商創業,小裁縫變身大老闆

  一位殘疾人能實現自食其力已是不易,而能幹出一番事業更要付出許多艱辛。

  2015年,他45歲,雖然是一名肢體殘疾人,但吳廣海自強不息,奮力拼搏,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如今是建甌市靚巨集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吳廣海,事業有成不忘幫扶殘疾人,公司300多名員工中有18名殘疾人。他說,自己曾走過艱難的日子,現在能幫助他人,是一種感恩,也是一種快樂。

  “現在我利用網際網路銷售產品。前兩天,我碰到兩名殘疾人,有一定文化知識卻就業無門,公司就招聘了她們,扶持她們開網店。”

  “過去的日子很艱難。”吳廣海說,他是建甌市玉山鎮榧村人,5歲時,因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腳肌肉萎縮,落下終身殘疾。由於身體原因,他小學還未唸完就輟學了。隨後,他去鎮上一家制衣店當學徒工,成了小裁縫。由於吳廣海刻苦鑽研,不懂就問,很快就從師傅那裡學到了製衣手藝。

  1998年,有了豐富製衣經驗的吳廣海赴石獅打工,並籌劃創業之路。兩年後,他拿出所有積蓄並多方籌款,投資30萬元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加工廠,專門生產牛仔褲。“當時,窮得連買牙膏都要挑最便宜的。”吳廣海說,扛過那段艱辛日子,他的事業開始有了起色。

  2003年,吳廣海看到家鄉服裝加工企業較少,而且農村勞動力富餘,於是他與人合夥投資近百萬元回鄉創業,創辦靚巨集服飾有限公司。為了尋找貨源和拓展客戶,吳廣海時常拄著柺杖,帶上一個水壺、一包饅頭,走南闖北。他的毅力與誠心逐漸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創業路上多坎坷。市場風雲變幻,雖然吳廣海付出更多努力,但坎坷卻常與他相伴。

  2010年,由於一筆大額貨款一時無法收回,公司資金鍊斷裂,面臨倒閉。吳廣海多次欲放棄,但想到公司百餘名員工將面臨失業,特別是那些殘疾員工將生活無助時,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決定咬緊牙關也要把這道坎跨過去。他把家中能典當的東西都典當了,並四處借款。他堅信只要意志不垮,終究能挺過難關。

  經過公司上下齊心協力,終於風雨過後現彩虹。隨後,企業將銷售重心轉向了外貿渠道,並在建甌、南平等地開辦了5個加工點。“爽童人”品牌產品遠銷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網際網路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吳廣海也不甘人後。2014年7月,他把目光瞄向了電商運營,外銷、內銷並駕齊驅。他重金聘請人才在淘寶、善融等大型電商平臺運作網店。“現在,網店已發展到100多家,每天都能接五六百份訂單,營業額近兩萬元。2015年‘雙十一’當天營業額達16萬元,全年網路銷售額會超過500萬元。”吳廣海興奮地說。

  多年來,吳廣海將殘疾員工當成自己的親人,多加關懷和照顧,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公司仍堅持為他們免費提供伙食。高位截肢的殘疾員工小葉說,吳老闆不僅給他一份工作,還手把手教他上拉鍊、縫紉等技術,讓他不僅養活了自己,還能貼補家人生活。

  前不久,吳廣海又在建甌筍竹城工業園區徵地16畝,將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廠房1.5萬平方米,集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他說,這樣一來可為網上***居家***創業就業的殘疾人,提供質量可靠、價效比高的一手貨源;二來可快速搭建開店、運營、客服、物流等“一站式”的電子商務運營體系,讓更多的殘疾人能夠零成本居家創業。

  吳廣海從來不把自己當作殘疾人,創業路上永不止步。他滿懷信心地說,希望把“爽童人”這一品牌做大做強,同時盡己所能奉獻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