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創業故事

  創業是一輩子的過程,成長也是一輩子的過程,所以任何在大學時候注重班內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農村老人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退休老人三沖茶葉創業年入1200萬

  本是到了享清福的年紀,家在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的退休老人陶德武卻因為對家鄉茶葉的一片深情,將一家瀕臨倒閉的茶葉公司接手過來。四年來,陶德武四處奔走,找政府幫忙、到銀行借貸,克服重重困難,奇蹟般地把公司盤活了。

  如今,陶德武的三沖茶葉公司在隆林已是家喻戶曉,因為該公司已擁有5000多畝的高山生態茶園,年產幹茶100多噸,年收益1200多萬元,成為了該縣集種植、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退休老人不清閒 痴情茶葉首創業

  開車從德峨鎮政府出發,繞著盤山公路向三衝村方向行駛,十幾分鍾後,在山腰的一處,一棟富麗堂皇的建築出現在記者眼前。記者本以為是一處旅遊景點,沒想到,這棟氣派的建築竟是隆林三沖茶葉公司的辦公樓。在辦公樓左前方,是生產加工車間,著名的三沖茶葉便是在這裡加工的。

  說起當初退休後為何還要創業,陶德武告訴記者,是一份牽掛。原來,陶德武在退休之前是一名鄉鎮幹部,主抓當地的茶葉生產工作。“幹了幾十年,對原來主抓的隆林三沖茶葉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三衝村海拔1680米,地勢高峻,山嶺連綿,峰巒起伏,溪流縱橫,土壤肥沃,常年雲霧繚繞,“晴時早晚遍山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素有“雲霧三衝”之稱。在這裡,種植的茶葉因得益於地形和氣候的優勢,成為當地的一大農業特色。

  1996年,由於市場的原因,原來經營三沖茶葉的那家企業業績下滑,產品賣不出去,資金短缺,一些農戶也申請退出。當時主抓三沖茶葉的陶德武憂心忡忡。通過聽取專家意見和自己反覆思考,他建議企業採取統一收購農戶茶葉、統一採集、統一管理、先囤貨等方式,使得企業渡過難關。2005年7月,陶德武退休。當鄉鎮領導詢問他今後的打算時,他跟領導說,他想把那家三沖茶葉公司盤下來自己做。“很多人都私下議論開了,反對的聲音很多,說我年紀一大把了,有福不好好享,盡瞎折騰。”

  盤下三沖茶葉公司後,陶德武每天都很忙:走基地、進車間、跑市場,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每次碰到熟人,他們都說,看你在公司忙裡忙外,跑不停,哪裡像退休的人哦!”

  兩起兩落不灰心 力挽狂瀾救公司

  2007年,茶葉市場出現波動,普洱茶被炒得虛高,其他品牌的茶葉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三沖茶葉也不例外。

  “茶葉賣不出去,大家都很灰心,不想做,想退出。”雖然自己也很著急,但看著大家低落的心情,陶德武還是咬牙堅持,並逐一找員工談話,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為了帶動員工和農戶的積極性,陶德武創新了企業發展模式,成立茶葉合作社,將肥料免費供應給農戶,待到茶葉收成時,按市場價收購。經過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幾乎瀕臨倒閉的三沖茶葉公司死而復生。

  2009年,陶德武的三沖茶葉再次面臨危機:市場上瘋狂搶購茶葉,提高茶葉價格,導致公司出現資金鍊斷裂。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公司又一次面臨倒閉的危險,陶德武這次是鐵了心也要挽救。“不貸就死,貸了還有機會挽救,賭一把!”陶德武稱那次的路走得特別艱辛,他將自己多年來的積蓄拿出來補進去,還找銀行貸了20萬元。“真的是把老本都賭上了,當時我的行為很多人都不理解,家人也反對,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幾個月後,公司的效益重新好轉起來,陶德武心中那沉重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當時的壓力是很大的,還好挺了過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陶德武仍感慨不已。

  兩次的堅持,讓陶德武對三沖茶葉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也特別感激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為此,他在做強做大公司的同時,也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帶動三衝村的村民種植茶葉走上致富路。“我們跟農戶籤合同,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免費發放肥料,收購農戶茶葉,請農戶幫忙採摘茶葉,工錢一天100元。”陶德武告訴記者,剛開始只有30多戶加入,後來隨著公司經濟效益越來越好,信譽度越來越高,更多的農戶加入到種茶行業。“到現在為止,已經有500多戶加入。”

  “現公司擁有5000多畝高山生態茶園,有524戶農戶種植茶葉,形成紅、綠茶一系列產品的生產線,年產幹茶100多萬噸。去年,公司的總收入有1200多萬元,今年的收入會更高些。”陶德武說,隆林三沖茶葉現已經走出隆林,走出廣西,賣到了廣東、浙江、湖北、河北等地。

  女承父業挑大樑 希望走出新天地

  公司做大做強了,陶德武開始思考今後公司的發展。“我現在年紀也大了,跑不動了,想找個接班人來替我管理公司。”陶德武膝下一兒一女,本來他打算讓兒子接班,但是畢業於廣西醫科大學的兒子對此不感興趣,於是他就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女兒身上。“我女兒陶思藝剛好是學商務的,算是專業對口。”陶德武告訴記者,他女兒2011年畢業,畢業後就跟著他在公司學習。“她學得很快,兩年的時間就懂了很多,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產品的設計和包裝。”

  2013年,陶思藝成為了公司的法人,對外營銷全部由她負責。也就是在這一年,三沖茶葉“翅東”牌金毫紅茶獲得了第三屆廣西名優特“中心產品”金獎。在記者採訪當天,陶思藝正從南寧準備上北京參加茶葉展銷會。之後,記者電話採訪了陶思藝。她告訴記者,她學的商務專業知識對她的幫助很大,此外,由於到各地進行營銷,也使得她視野開闊了很多。“我想在父親制定的公司發展模式上進行新的嘗試和發展,走出新特色,讓公司能夠更好地發展。”

  2:邵陽七十老人開網店賣玉竹藥材年銷1.2億

  8月20日,隆回縣七江鎮石背村,年近七旬的劉克純,正在自家小洋樓裡,和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們一起,打包1000公斤準備銷往馬來西亞的玉竹飲片。

  就是這名曾經連電腦拼音打字都不會的鄉下土農民,如今卻通過阿里巴巴、慧聰等知名網站,將隆回當地種植的中藥材玉竹俏銷到國內外,實現年銷售額1.2億元。

  2003年,有著精明商業頭腦的劉克純發現玉竹銷售效益可觀,便在街上開了家玉竹收購店,收購鮮玉竹加工後再銷售,生意很不錯,但屢屢往返婁底、邵陽、長沙等地送貨,很辛苦。一次,一位朋友對他說:“你可以把玉竹拿到網上賣呀!”一句玩笑話,點醒了劉克純。

  2006年,劉克純把產品掛到網上後,沒想到有很多人來聯絡,經過在電話中溝通,陸續有客戶找上門來驗貨。當時,每銷售一公斤玉竹,劉克純就能賺4至5元。記得有一天,他在七江鎮賀家衝、大虎坪、平南、楓木衝等村收購了14噸玉竹,一轉手差價就賺了7000多元。

  在網上賺錢,不會電腦寸步難行。可剛開始,劉克純對電腦操作一竅不通。但他沒有氣餒,經常晚上跑到網咖,拜網咖老闆或身邊上網的人為師,專心學習。學電腦初期,妻子常常笑他,總是滿鍵盤地找字母,半天才找到一個,像是捉螞蟻。水滴石穿,劉克純終於玩轉了電腦,並在淘寶等網站註冊了會員,開始正式釋出自己的產品資訊。

  漸漸地,劉克純的網店生意越來越火,由於買家需要大量的貨,單靠個人的能力,已遠遠滿足不了客戶需求。劉克純一拍腦袋,乾脆邀請了本村50餘家農戶一起成立了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種植戶+統一回收+網上銷售”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運作,不斷更新技術、引進品種、爭創品牌。同時在七江鎮石背村建立了隆回縣首家玉竹科技合作基地,組織玉竹種植戶按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進行開發、生產、加工和銷售,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無縫對接”,實現合作社與農戶互利雙贏,帶動了當地農民一起致富。

  網路為媒,如今,已是隆回縣七江鎮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劉克純,帶領社員,實現了栽培技術、產品銷售跨國“聯姻”,合作社的玉竹產品,除遠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外,還時常跨洋過海,出口美國、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等國。2014年,七江鎮成品玉竹通過劉克純的網站,售量突破1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種植戶每畝獲純利6000多元。劉克純富了,也圓了廣大玉竹種植戶的致富夢。

  3:67歲果農做做電商網上賣起冰糖橙

  “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冰糖橙放到網上去賣。學會怎麼賣後,我也開始了二次創業。”

  郴州永興,最適宜橙類生長的地方,這裡有上萬畝無公害冰糖橙示範基地,這裡有一群“新農人”,他們緊跟時代潮流,敏銳地捕捉到“網際網路+農村”中的機遇,向網際網路伸出了創業觸角。

  67歲的果農曹戊生便是其中一員,在接觸到電子商務後,他就開始研究網際網路,琢磨如何在網上推廣自己的冰糖橙——“元氣”橙,現在的他已然成了當地玩電商的名人。10月11日,三湘都市報《創週刊》記者來到永興,近距離接觸了這名67歲的“新農人”電商。

  從“筆耕”到“農耕”

  曹戊生是永興縣便江鎮碧塘村人。他的果園佔地80畝,畝產約1000公斤,總產量約80000公斤。

  在1973年,他曾是永興縣碧塘鎮的一名小學語文民辦教師;1982年“民辦教師”被取消,當了9年代課教師的他離開喜愛的講臺,回家務農。

  離開講臺後,曹戊生在家裡承包了幾畝魚塘,開始養殖魚苗。“每天早上就要挑著魚苗出去賣,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十里路。”曹戊生說,挑擔賣魚每天早出晚歸太累人了,收入也不是很高,養了五六年魚苗後他又開始嘗試著養豬。“養豬加上養魚一年才賺5000塊錢,成本也高。”曹戊生又開始尋找另外的賺錢之道。

  1995年,永興縣開始“丘岡開發”,政府發動村民大規模種植冰糖橙,曹戊生抓住機遇在自家地裡種上了4000多棵冰糖橙。

  剛開始種時,曹戊生對種植冰糖橙一無所知,於是他買來冰糖橙種植的專業書籍,一邊研讀一邊改良種植技術。定期施肥、按時剪枝、

  科學管理……曹戊生種植的冰糖橙在當地聲名鵲起。自2006年永興縣首屆優質冰糖橙競選開始,他種植的冰糖橙連續兩年獲永興縣優質果品“二等獎”。

  “育樹”猶如“育人”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曹戊生說,當時種植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冰糖橙樹苗一般要種植8年後才開始大規模掛果,“開始種植的前幾年雖然也有掛果,但產量低很難回本,一直到2002年才開始略有盈利。而且當時的冰糖橙沒有推廣,價格也比較低,才1塊多錢一斤。”

  原本以為果樹大規模掛果後就可以營收了,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冰災讓他的美好希望頓時破碎。2008年,我國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災,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17個省區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01億畝,曹戊生的冰糖橙種植園也未能倖免。“當時的果樹基本上全被冰雪壓斷,結的冰柱子都有手臂粗。”曹戊生說,50天冰災不僅顆粒無收,果樹還全部損壞。那段時間,望著滿園的果樹他輾轉難眠。冰災剛過,曹戊生便迫不及待地跑進了果園,開始一棵一棵地對果樹進行嫁接恢復。“要把斷枝剪掉,讓它們再次發芽。”為了“拯救”果樹,曹戊生一頭扎進果園裡,沒日沒夜的一干就是大半個月,家人曾多次抱怨過他“要樹不要命”。對此,曹戊生笑著說,“育樹”就要像“育人”一樣,不僅要認真對待,而且還要負責任,“做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

  此後,曹戊生的果樹越長越好,冰糖橙的銷量也劇增,“以前我賣的橙子要放在馬路邊上賣,等過路的車子停車買,生意不好時一天都賣不出幾斤,每年的橙子至少要賣兩個月才能賣完,現在還沒熟就開始有人來預定了。”如今,曹戊生的果園收入每年能達10萬元以上。

  “元氣爹爹”初遇“網際網路+”

  2015年,永興縣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月,永興縣政府明確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地方配套政策及優惠措施,同時還召開了該縣電子商務千人培訓大會。67歲的曹戊生成為了當屆培訓會上年齡最大的學員。也是在這個培訓會上,曹戊生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

  網路運營、眾籌……剛接觸到“網際網路+”曹戊生對這些“新鮮”名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橙子放到網上去賣。”

  此後的每一次培訓,曹戊生都會從9公里外的便江鎮上趕往縣裡參加。一副老花鏡、一支圓珠筆、一本筆記本,這是曹戊生每次參加培訓的必備品,每次培訓會他都會坐在最前排,認真記錄,不懂就問。由於他年齡最大、學習最認真,而且每場必到,眾學員們紛紛稱他為“元氣爹爹”。

  5月,由郵政主導的永興電商協會成立,同時引入了冰糖橙果園溯源技術。電商協會的成立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電商企業、當地農特企業等200餘人加入。“這將是果農的新機遇,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把我的冰糖橙傳遞出去。”曹戊生積極加入了電商協會。

  網上眾籌推“元氣橙”

  “在4月份開展的那次千人大培訓上,來的人都是年輕人,曹爹***曹戊生***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但卻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他對網際網路知識的渴求,和對創業創新的渴望,感染了我們,我們一定要幫他實現創業夢。”永興縣電商協會負責人龍輝對記者說。9月,省郵政公司為永興冰糖橙專業立項,曹戊生的橙子成為首批推廣物件。

  “當初起名時,協會問我起個什麼名好,我說既然大家都叫我‘元氣爹爹’那乾脆就叫‘元氣橙’吧。”曹戊生笑呵呵地對記者介紹,他現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縣政府、縣電商協會、郵政企業等都在為他出謀劃策。“電商協會專門聘請了柑橘專家,為他的‘元氣橙’把脈傳經,湖南郵政還為我的‘元氣橙’做了營銷策劃,在淘寶網上開展上線眾籌,採摘打包、物流配送、品牌推廣等等,連包裝盒都準備好了。”

  “從10月7日開始到10日,4天時間,淘寶網上的眾籌資金已經有了1.9萬元。”曹戊生說,他的每個橙子都有專屬編碼,全程種植都可以溯源。“我果園裡馬上將裝置攝像頭,大家以後可以通過***來全程監控橙子的生長情況。同時還引進了無損傷糖酸度選果分選線,實現9級分選,保證‘元氣橙’糖酸度在13度以上,酸度誤差低於0.2度,而且大小基本都一致。”經過幾個月的“觸網”學習,曹戊生介紹起他的產品來專業術語層出不窮。

  如今,人氣有了,眾籌資金有了,政策支援有了,扶持企業有了,但曹戊生每天還是要到果園裡去轉轉,“看著果樹掛果才放心”。他說:“我準備了300多天,為的就是給大家送上最甜、最精緻的冰糖橙。”

  “現在我這果園才80畝地,稍微小了點。”初嘗電商甜頭的曹戊生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我現在又開始在準備種油茶了,等‘元氣橙’銷售走上軌道後,我想把油茶也放到網上去賣。現在開始也來得及,我要二次創業。”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