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生創業的故事

  創業初期,其實有一個良好的培訓過程是非常不錯的,這一點早就在溫州地區體現出來,接下來隨著小編的腳步去看下吧。

  創業教育在溫州大學起步較早,還在2001年時,溫大就開始嘗試創業教育,2007年,更是打造出創業實體——大學生創業園,將原先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創業推至“市場練兵”的實踐中;2009年,溫州大學創業學院作為全省首個實體學院開設“創業先鋒班”,首批來自不同院系專業的60名學生率先“下海”……多年求索、創新,至今,溫大已發展成學校有創業園、學院有創業中心、專業有創業工作室的“三級聯動”創業實踐體系。

  溫大創業園4700平方米的面積,現有30多支創業團隊入駐其中。能夠拿到“入場券”,他們也經過層層篩選。據介紹,入駐創業園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包括創業專案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或良好的市場潛力,鼓勵創業專案與專業相結合;創業團隊應具備一定專案啟動資金和承擔風險的能力……而在此“安營”,團隊則可享受免租金使用場地,共享創業園提供的工商代辦、創業指導師指導、創業基礎理論學習、創業基金扶持、專案資本對接、校外實踐基地接洽、招商融資會於一系列孵化服務和優惠扶持政策。

  成立6年多來,2000餘名大學生入駐園區開展創業實踐活動,4年來,學生創業團隊的營業總收入超過3000萬元。

  有精打細算專做“小本生意”的,有藉助網路開展“虛擬經營”的,還不乏生物、能源、電子、環境科學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專案。如今的大學生創業更有創意也更顯“高階”,智慧科技服務工作室選擇外國進口優質先進的售貨機,不僅外形時尚,有防觸電保護,還節能省電,一度承擔起大學城南北校區90%的自動售貨業務;北斗心俱樂部則為大學生提供戶外真人CS以及素質拓展活動,受到了不少學生的歡迎;易百樂商城獨創“實體+網店+團購”新模式,建立集商城系統、網店系統、支付系統、會員系統等於一體的系統組合,為購物提供方便……

  2011年,創業園內的藍蝸牛工作室、怡思商貿有限公司和風尚數碼城3支團隊在“發達”後,還捐贈出300萬元聯合成立創業基金,採用扶持、獎勵、無息貸款等方式,對校內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資助,重點關注處於起步期和轉型期的創業專案。目前,該基金已資助32個團隊或個人,資助金額達到20多萬元。

  尋新模式創業:

  幫助廠家開網店

  當同學們正忙著投簡歷、找工作時,張健顯得尤為輕鬆。他打理的一家名為“海馬仕皮具”的淘寶店鋪如今每個月的營業額已接近20萬元,“上升空間很大”;另一家經營服飾的網店剛剛上線每天也已經達到四五千元的營業額。

  從大一開始,張健就對“賺錢”表現出了興趣,在校門口開過外賣店、幫移動賣過手機卡,新學年開學還擺地攤叫賣生活用品,這些小生意能賺到些錢,“可要說起來就顯得有些上不了檯面了,只能算是謀生,談不上事業。”

  於是,為自己規劃了創業路的張健從去年開始醞釀起了做淘寶,而此時,淘寶早已過了最佳的賺錢時期,消費者的選擇更多、商家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而缺錢的他也無法購進一大批貨放著慢慢銷售。如何在人有我新上尋找到出路?張健選擇了淘寶的代運營模式,“所謂代運營,主要針對線上下業務發展良好的供貨商,因缺乏時間、精力無暇發展線上交易,從而由代運營商為其提供技術支援、日常管理、活動策劃等。”張健解釋道,並打趣這一模式有點像“空手套白狼”。

  在朋友的牽線下,溫州平陽海馬仕皮具有限公司將發展網上業務交由張健負責,一個15人的團隊組建而成,隨後,好享服飾公司也找上門來,店鋪正逐漸開始營運。每週、每月都需要進行規劃,每天則要進行資料分析,另外,節慶日或者有相關的促銷活動推出時,需對店鋪進行換裝、產品更新等,“目前,一家店鋪一天的工作量我們在一個上午就能打理完畢。”在盈利上也相對穩定,技術支援費用為固定費用,另外店鋪的營業額超過預訂的目標後還可取得提成。

  張健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運營師也並不容易,對各種能力都有要求,他堅持自學網店、營銷等相關知識以保證自己的知識足夠用。對於未來的計劃,張健想著未來的3-5年不會有大變動,專心做好淘寶的代運營,“正在註冊公司,工商部門也已經受理。”而在挖到第一桶金後,張健希望藉著自己的美術專業可以開發自有品牌,實現從“代理”到“自有”的轉變。

  去年,張健還牽頭成立了溫大創業協會,並擔任榮譽會長,300多名學生會員都是有興趣於創業的“同道”,於是針對每個人的意願,張健積極為他們牽線搭臺,前不久就為會員與浙江稻草金針絲服飾有限公司之間牽上了線,幫助從事營銷等工作。

  依託專業創業:

  把牆壁變成風景

  最近一得空,武同輝就去萬達廣場溜達,並不為逛街在附近走上兩圈,“看看2000多平方米的牆繪的創作成效。”回訪觀察每一次牆繪的效果,如有需要就進行補色,是武同輝每完成一次創作的必經程式。萬達廣場的工程十分浩大,不僅面積大,且地域廣,分佈於龍康路、龍海路等近10條道路,團隊的15名成員陸陸續續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創作。讓他略有遺憾的是,因後期的基礎施工造成了牆面的損壞,影響到了牆繪的整體效果。

  在牆上畫畫聽起來挺“洋氣”。武同輝告訴記者,除有特定的主題要求外,一般牆繪大多內容為油畫風景和國畫山水,根據需求來確定,“公共環境中的牆繪主要是為了美化環境、彰顯個性,給生活添色彩,如一些學校或者室內的牆繪一般會有主題,我們也契合主題進行設計。”他告訴記者,在團隊剛成立的時候接下為樂清智仁小學文明牆的繪製工作,根據所在的大環境以及周圍人群,最終他們圍繞兒童、文明等主題進行繪製。

  從大一下學期開始,武同輝就開始自己找活兒幹,單打獨鬥地畫一些畫拿出去賣,或在老師的推薦下,為畫廊完成定製業務。

  到大二他便成立工作室並進駐學校的創業園,以個體戶的身份開始經營,有了辦公場所和創作場地,創業也顯得有板有眼起來,擔任美術與設計專業09屆班長的武同輝還帶著同學們一起畫一起賺錢。到去年,溫州逍邦畫筆裝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公司的業務主要有兩塊,一是接受畫廊的定製業務,創作油畫等;二是承接牆繪,大多為室外文明牆的繪畫,室內的繪畫多為會所等經營性場所。

  一轉眼就要畢業,武同輝還清楚地記得四年前,在高考志願表上他鄭重地選擇了溫州,於是從位於地圖東北角的家鄉黑龍江一直跑到了東南方的溫州,“對溫州的憧憬在於這是一片創業的熱土。”如今,即將畢業的他依舊選擇留在溫州,“我這裡埋下的創業種子已悄悄萌芽,但願能夠長成大樹。”

  創業造就事業:

  從工作室到連鎖品牌

  8年前,五個學生從學校借了兩臺DV,開辦了藍天工作室;5年前,工作室升級為公司——溫州雷震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並從文化部門獲得了“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1年前,這家公司走出溫州,杭州分公司成立,寧波、玉環、慈溪、台州、義烏等地順利實現品牌加盟。脫胎於大學生的草根團隊,在短短几年間就壯大到跨區域的連鎖企業,當家人倪雷震自己都說有些出乎意料,而細細想來,其中又有著某種必然性。

  與大多數學生因為興趣而創業不同,當年,倪雷震走上創業路更多的是出於擺脫貧困生活的願望。那時,在自己的創業故事裡,開篇,他寫下這麼一句話“創業改變命運”。

  進入溫大沒多久,倪雷震選修了學校的DV課程,一時就迷上了它,透過取景框記錄下美景、人物,讓他發現了生活的另一面。於是,在完成一年的課程後,他還利用課餘時間自學拍攝技術、後期剪輯、軟體應用等知識,並從所在的人文學院借到兩臺DV開始小試牛刀。隨後,在2005年3月他就創辦起了藍天DV工作室,並在2007年10月搬入大學生創業園,破例申請到兩間辦公室,結束了宿舍創業生涯。

  拍DV,在很多人看來是個一本萬利的生意,但倪雷震卻知道這個生意賣的是技術、服務以及創意和想法,一個細節往往就能決定成敗。每接到一個單子,不管大小,倪雷震都不敢馬虎,從前期開始做策劃想劇本,到拍攝中扛著機器儘量捕捉每一個鏡頭,再到後期製作的反覆剪接,每次都力爭拿出最完美的作品。“除了為賺錢還有出自興趣。”倪雷震說。

  看準了大學城裡的巨大商機和市場空白,畢業後倪雷震選擇繼續留在大學城創業,“藍天”漸漸積累名氣和人氣,包括溫大、醫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的業務都找上門,晚會、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社會實踐、畢業生視訊、簡歷攝製、同學會、團日活動等,“我們剛走出大學校園,面對的服務物件也大多是大學生,因而更能揣摩和體會他們的心思與需求,只需本色製作就能贏得市場。”說及當年的“戰略”,倪雷震侃侃而談,而在羽翼豐滿後,倪雷震帶著藍天離開了大學城,“要做大就必須進入真正的社會中。”

  2008年溫州雷震影視文化公司成立,在創業定位上倪雷震確定了品牌化、高起點的思路,積極引才,整合出一支集策劃、後期製作、三維特效領域的高手,立足本地開拓周邊,雷震影視很快實現了擴張計劃,今年他們還啟動了衢州、嘉興、餘姚等地的區域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