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董思陽創業史有感

  當今社會中女性創業者日益增多。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完成了自身價值的定位,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但時時面臨著無形的壓力和困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這個世界,無處不存在商機;有些人能發現商機,有些人不能;有些人很早就發現商機,有些人則很晚;有些人勇猛地投身於發現的目標,有些人則半途而廢。16歲還是大學生的董思陽就發現了商機,從此,她似乎走上了商業坦途,事業一直頗為順利。有人說她20出頭就成了億萬富翁,這些資金全靠個人的辛苦經營;有人則認為她仍舊侷限於“成功學”,視野會太狹隘,畢竟這個世界充滿豐富多彩的“價值多樣性”;有人擔心她過去的順利對今後的事業會有影響,畢竟,商場不敢說處處機詐,至少可以肯定是危機四伏、充滿了不確定性。留學是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轉變。現在,她已是香港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有限公司的執行總裁,亞洲智慧女性的副會長。

  我們應該怎麼樣創業才會成功呢?董思陽的創業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首先,成功從選定目標開始

  當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時發現,當年有清晰明確的目標並能夠把目標寫下來的那4%的人,無論是事業還是生活都遠遠超過了另外的96%的人,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4%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那96%的人的總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發現,那96%沒有清晰目標的人一生忙忙碌碌,一輩子都在直接或間接地,自覺或不自覺地幫助那4%有明確目標的人實現他們的人生〔2〕。正如董思陽經常說的:“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個選擇,但是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我相信,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的根本差別並不是天賦、機遇,而是在於有無目標和目標的高遠與否。”董思陽在16歲的時候,在書店看到《亞洲企業家傳奇》。思陽說:“這一本書很厚,價格很貴,但是買了。買了就看。從李嘉誠開始看,看他白手起家、經歷痛苦和***等等,看到流眼淚。其實小時我很想當祕書,因為我那時看到電視裡,很多老闆身邊的女祕書都非常漂亮,於是就幻想長大了當祕書,自己的男朋友是老闆。呵呵,那時想法很天真。後來又想當空姐,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直到看到這本書,我就確定我將來一定要成為華人史上非常傑出的企業家。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更有價值,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一路走來我更加堅定了這個目標。”〔3〕 夢想從現實開始,這本書促進了她人生的第二次轉變。

  其次,確定目標就要進行實踐

  “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意是創業的第一步,也是成為企業家的開端。”為了創業,她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學校獨立經營自己僅有兩平米的小店,賣各種小飾品;後來發現,大陸的貨源充足,價格便宜,當時,僅有17歲半的她親臨浙江義烏購買新加坡罕見的小飾品。 同宿舍的女生的一句話給了她一個靈感。同學說:“好久都沒有吃海南雞飯了,你說這麼好吃的東西為什麼學校裡沒有賣呢?” 於是她覺得這是個新商機,努力奔波遊說商家為學校送貨,自己賺取差價。在學校的小試牛刀為她積累了寶貴的經商經驗也培養了她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這讓我們想到蘋果掉在牛頓的頭上砸出萬有引力,如果砸到別人的頭上,別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倒黴,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我們在確定了明確的目標以後,就應該開始行動,進行實踐,正如董思陽經常說的:“只能行動才能導向成功!身體力行永遠勝過高談闊論。除非你開始行動,否則你到不了任何地方。機會永遠是在行動中被創造出來的,坐以待斃永遠沒有機會!你要想比別人取得更大的成就,就一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行動!”

  第三,進入成功的環境

  國內著名企業家阿里巴巴懂董事局主席馬雲說:“捨得在自己腦袋上投資,才能換得開闊的眼界和獨到的見解。投資脖子以上的部分,做其他的投資都會有賠有賺,但“投資脖子以上”我們所得到的回報是難以估量的。身外之物,如物質和錢等可能會轉瞬即逝,唯有智慧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只要你有智慧就不會害怕失去任何東西,只要你有智慧,你就永遠有勇氣迎接任何挑戰。董思陽人生的第三次轉變來源於結識國際著名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董思陽說:“當時這門課非常貴,兩天的課要花我一個月的零用錢,我一咬牙去聽了,受益很大。裡面全是商場的精英們。在這裡,我也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成功。大家看著我小,也都願意幫助我。” 通過成功學環境的薰陶,她深深地迷念上了成功學課程,並有機會參加各種招商會和商務名流宴會。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快速地融入:“企業家階層”的捷徑那就是:“猛讀書!買幾十本書,有介紹潛水的,有介紹高爾夫的,網球的,茶道的,西式簡餐的,股票的,房地產的,賽馬的,服裝搭配的„„還有一本厚厚的《世界旅遊大全》,這些書全部都是介紹“企業家階層”的競技和應酬的,對讀書,這樣我們就學會了如何進行交流,有了交流才會有生意可做,董思陽與一位上市公司的老闆Helen相處兩個多月,Helen當時投資了350萬新幣在新加坡買了一塊地皮,打算蓋一座銀行。她跟著Helen去拜訪了許多非常優秀的銀行家,律師以及商客,當他們在談判的時候,她會在一旁很用心地做一些紀要。她漸漸地領悟了談判時所用的技巧,以及如何把握機會。很多事實告訴我們年輕人,要早創業,要早立志,敢於挑戰自己,及早的嘗試,趁著年輕多開闊視野,因為視野的廣度決定思維的思路,只有見多識廣,才會有大膽的作為,作為年輕人,要想成為精英式的人才,要有不斷的銳意進取,創造條件,敢於多吃苦,多想辦法,自己創造成功的環境,不斷的學習成功的榜樣。董思陽19歲時,經常參加一些企業峰會,企業論壇,貿易洽談會等,有一些做生意的機會大家都可以交流,在一次企業貿易洽談會上,認識了一位馬來西亞的園林商,當時正是12月初農曆新年馬上來臨的時候,在新加坡的華人為了討個吉祥,幾乎每家戶都買一兩株橘子樹,但是來自熱帶的新加坡橘子樹非常少,每逢這時很多花園店老闆就會跟周邊的一些國家談進口橘子樹的事情,她當時馬上感覺這時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就跟馬來西亞的這位園林商一商量,他以最低價8新幣一株,而思陽又以目前進貨商比較低的價位15新幣給他們,這個價位在新加坡好多花園的老闆看重了她那從馬來西亞進口來的橘樹,都向她進貨,就這樣她從剛開始的只運20顆橘樹到後來旺季一次運100顆,短短一兩個月她就賺了20多萬人民幣,這也是她賺得的第一桶金。

  第四,創業者必須是個創新者

  正如《給你一個億你能幹什麼》一書中林總所問的:“給你一個億,你能幹什麼?”,這句名言像照妖鏡,常常能把人問得張口結舌、面紅耳赤,一時間江郎才盡,無言以對。無數創業者平時口口聲聲“要是有足夠錢,我就能如何如何”,林總在他們前面甩了一個億,真有膽子過來撿錢的人幾乎沒有。創業絕對不是錢的問題,創業者必須是個創新者。〔4〕賺得了自己第一桶金後她和朋友正式註冊了她們的公司,以做貿易為主。如進出口小型電腦裝備,軟體等從中國大陸到中國香港,到東南亞到北美洲等地,2005年她們的公司還做物流和人力資源調配等業務,每年的盈利額度屬同行最領先的,現在我們的企業不僅做貿易和物流,還把觸角衍生到房地產和酒店業,在今年她們的企業正式進軍中國市場,首先我們關注的是我們國民的健康素質,這是一個非常深遠的話題,現在我們所吃得食物不僅沒有營養,而且有害我們的身體,因為都是放催化劑和對我們身體非常有害的農藥的蔬果,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這點的危害性,在美國純天然的有機食品已經佔總食品量的60%。而這個充滿使命感的行業相信在中國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而她們公司也即將在今年初開中國第一健康有機茶餐廳。 她率先在國內推出有機餐飲新理念。

  第五,敢於面對失敗,從中吸取教訓

  今天看到這樣的資料:據不完全統計,創業企業的失敗率高達70%以上,而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遠低於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並非易事,有些朋

  友沒有進行完整的創業計劃,資金運作的考慮以及相關知識的儲備就盲目的投入創業的行列,短暫的熱情過後,面對失敗和挫折,很容易就放棄了。創業需要熱情,需要勇氣,但不僅僅是曼.羅蘭曾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遇到困難挫折,與其沮喪放棄,不如理清思緒,探尋解決的辦法,忍耐和堅持雖是痛苦的事情,但卻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做貿易的人永遠有機會。市場上到處是資源,都在等待交易,重要的是看你的眼光和你決斷力。 有一次,她參加一次青島的在香港招商會,發現新加坡很需要護士,而山東可能組織很多的護士到新加坡務工。於是她和青島市的副市長談,與青島的醫院和衛生人才學校談。不久之後,第一批護士乘船到了新加坡。 當然,她也出現過失誤。“我人生中的一次大的失誤,是在2005年。那個時候印尼巴旦島要開發一個工業園。希望日本、新加坡等國的房地產商來進駐。他們將工業園劃分為四個區。ABCD。A區劃給印尼當地人,BC區為東南亞、D區為歐美。2005年印尼當局政局非常不穩,銀行利率下降,本來印尼當地的銀行是答應把這筆錢貸款給我們,但是由於印尼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於是決定把錢抽走,給本國人用。因此,我們的投資失敗了。這次失敗給了我很大教訓。我的反思很大。一方面我對房地產還是外行,瞭解不夠。另一方我缺乏足夠的風險防範意識,只是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和衝動就冒然進入。” “我將來還是要回歸房地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現有一批金融家在給我策劃上市。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大的社會認同。有機餐廳直營加盟達到一定程度,我還是要回到房地產業。”

  正如董思陽所說“夢想分三個層次:高、中、低。衡量夢想大小的標準應是:受益於個人的是小夢想,收益於家人、親人和朋友的是中層夢想,受益於天下人的是大夢想。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我們在創業中要了解自己自己的夢想的意義。亞洲超級成功學大師陳安之也曾說:“思陽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一種必然,因為她掌握了成功最重要的三個關鍵:1,一定要成功的決心。2,以成功為導向的大量行動。3,不斷學習不斷修正。”

  讀了董思陽的創業史也讓我想到了《Never Say Never 》這首歌:人家跪著你站起來, 人家在派對你在幹活,人家在度假你在讀書,人家在忽悠你在練功,人家在幻想你在行動,人家妥協你堅持,人家在發福你在減肥,人家在辯解你在認錯,人家去求籤你抓住了機會,人家跌倒趴下了你跌倒了再爬起,人家顧慮再三你破釜沉舟,人家在多元化你專注一件事把它做得最好、做到極致,人家在做夢你在大把大把數錢。

  董思陽的人物簡介

  董思陽,山西太原人,15歲後在海外留學長大,但心繫祖國。2007年7月歸國。她是“80後”的代表。她堅信拿破崙·希爾言:“只要你能想到的,並且相信的,終將成為現實。”並用這種積極的心態感染了當代的年輕人。她著有的《21歲當總裁》一經推出就已是中國各大排行榜的暢銷書。她一回國就已成為國內近百家媒體如《魯豫有約》、《名人堂》、《星尚》、《人民政協報》、中國網、中青網、新華網、央視網、阿里巴巴、新浪網等追逐的物件。她22歲在中國各著名大學演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理工大學等***。她每到一處都會把希望、積極的思想帶給大家,掀起了大學生積極生活的熱浪。

  自2007年7月歸國後,她把有機食品引入中國,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董思陽自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後,已經被中國眾多青少年封為“精神導師”。她的演講足跡遍佈全國各大高校,她的傳奇經歷故事充斥在國內各大媒體,她的“粉絲”遍及網路,她在阿里巴巴的部落格自2007年8月開博來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的訪問量,在新浪的部落格也超過了百萬人次的訪問量,甚至還被新浪網提名為年度“中國十大教育部落格”候選者。

  董思陽她率先在國內推出有機餐飲新理念,倡導有機生活新方式;她立志要成為華人史上最傑出的女企業家;她賣過花,做過飾品促銷員,做過私人助理,參加過電影演出;她是“80後”唯一做實業起家的女性創業者!

  她就是董思陽,一個出生於1985年的花季少女。

  2月中旬,在接受採訪時,這位年僅23歲的企業家的臉上掛著微笑,親切,甜美;長髮,乾淨利落地紮在腦後。她的語氣溫婉,說話有條有理,淡定自信。董思陽告訴筆者,她對自己的人生有很清晰的劃分。“在我26歲時,我將實現我的公司上市,30歲以後,我將大部分時間用於社會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