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能怎麼創業

  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小編整理了一些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方法,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方法

  寫下來

  商業計劃是整個創業過程所要遵循的路線圖。首先,你必須明確一系列問題。比如,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產品?生產的成本是多少?為了獲取利潤,產品的定價是多少?加工時間有多長?

  就算要開創的事業並不大,或者僅限於校園範圍內,你也必須要算清楚如何支付啟動成本,其中包括廣告、市場推廣和基本的生產原料採購成本等等。你還需要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創業。還有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掙零用錢,還是想積累資本開創更大的事業。

  幸運的是,目前已經有一些機構可以幫助你理清這些問題。比如小企業主利益保護局就是美國一家可以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的政府機構。

  尋求他人意見

  許多大學目前都會舉辦一些有關創業的競賽。學校教員或者當地的企業會在競賽中對學生的創業計劃進行評價。埃裡克為學校餐廳設計的軟體產品就為他在學校的競賽中贏得了1000美元的啟動資金。這樣的競賽通常會要求參加者向評委和觀眾展示其創業計劃,為學生在籌集啟動資金前修整自己的計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競賽的獎金有時甚至會等於一個學期的學費。比如,最近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就對一組研發有機嬰兒食品的學生進行了1.2萬美元的獎勵。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也對一組mba學生研發的一項用紅外線鑑定傷口的技術獎勵了2萬美元。

  充分開發校園資源

  即使你沒有贏得競賽的支援,你仍然還有機會:想辦法利用學校裡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幫助你獲得成功,比如利用學校的工作室,或與校友聯絡尋求指導和資金幫助等等。德雷塞爾大學的創業專案就為學生提供會議場所和共用的工作室;哥倫比亞大學的mba學生則可以受助於一項由校友資助的100萬美元的基金。一些大學還為學生提供表達各自意見和看法的交流會。

  社交網路也是學校創業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部分。很多學校都為學生提供願意幫忙的校友名單,創業的學生可以尋求他們的建議,得到資金上的幫助,甚至有些校友還會願意和他們一起創業。

  運用科技降低成本

  大多數宿舍裡的創業者們遇到的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利用那些已經發展成熟的企業甚至還沒有使用過的高科技手段來減少成本,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比如,一些製藥創業公司可以利用電腦演算法幫助測試化合物,這樣就可以節省建設實驗室的投資。要是在幾年前,這種節約成本的方法還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情。

  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技巧

  第一:選擇創業的品牌或者公司

  品牌或公司名稱與產品之間的關係是成正比的;亦即是要能在消費者或顧客群的心目中產生一種緊密的聯想力。具創意的品牌或公司名稱不僅有助於建立品牌的形象,同時也能打動顧客的購買慾。

  第二:選擇的品牌或者公司是否具有實力

  有實力的品牌或者公司是做好專案的關鍵,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一個實力型的公司給自己下面的店的支援力度,以及品牌形象上的支援都是無限的。更能讓消費者對品牌形成一種認識,從而有影響力。

  第三:選對開店地址

  在決定了自主創業也選好了專案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選址的問題了。店面的選擇,更往往是成敗的關鍵,店鋪未開張,就先決定了成功與否的命運。可以說,好的選址等於成功了一半。

  第四:創業資金

  資金的不足經常是最後讓創業者黯然落下“英雄淚”的主要原因。創業者因而要有所警悟及萬全的準備,充足的創業及週轉資金,以備一時之需。

  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基本階段

  第一階段

  生存階段,以產品和技術來佔領市場,只要有想法***點子***會搞關係***銷售***就可以。

  第二階段

  公司化階段,規範管理來增加企業效益,這是需要創業者的思維從想法提升到思考的高度,而原先的搞關係就轉變成一個個渠道的建設,公司的銷售是依靠渠道來完成,團隊也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

  集團化階段。這時依靠的是硬實力***產業化的核心競爭力***,整個集團和子公司形成了系統平臺,依靠的是一個個團隊通過系統平臺來完成管理,***人治變成了公司治理***,銷售變成了營銷,區域性渠道轉變成一個個地區性的網路。從而形成了系統。思維從平面到三維。這時你就可以退休了,創業者就有了現金流系統***賺錢機器***,它是24小時為你工作的,這就是許多創業者夢想達到的理想狀態。

  第四階段

  這是創業者的最高境界,集團總部階段,是一種無國界的經營,也就是俗稱跨國公司。集團總部的系統平臺和各子集團的運營系統形成的是一種體系。集團總部依靠的是一種可跨越行業邊界的無邊界核心競爭力***軟實力***子集團形成的是行業核心競爭力***硬實力***這樣將使集團的各行各業取得它們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所無法取得業績水平和速度。思維已從三維到多維,這才是企業發展所能追求和達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