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管理流程精細化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因其風險與收益並存的業務特點,使信貸管理日益受到國內商業銀行的重視。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科學合理的信貸業務管理過程實質上是規避風險、獲取效益,以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過程。每一筆信貸業務都會面臨著諸多風險,基本操作流程就是要通過既定的操作程式,通過每個環節的層層控制達到防範風險、實現效益的目的。一般來說,一筆貸款的管理流程分為九個環節。
1、貸款申請
借款人需用貸款資金時,應按照貸款人要求的方式和內容提出貸款申請,並恪守誠實守信原則,承諾所提供材料的真實、完整、有效。申請基本內容通常包括:借款人名稱、企業性質、經營範圍,申請貸款的種類、期限、金額、方式、用途,用款計劃,還本付息計劃等,並根據貸款人要求提供其他相關資料。
2、受理與調查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接到借款人的借款申請後,應由分管客戶關係管理的信貸員採用有效方式收集借款人的資訊,對其資質、信用狀況、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等進行調查分析,評定資信等級,評估專案效益和還本付息能力。同時也應對擔保人的資信、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如果涉及抵***質***押物的還必須分析其權屬狀況、市場價值、變現能力等,並就具體信貸條件進行初步洽談。信貸員根據調查內容撰寫書面報告,提出調查結論和信貸意見。
3、風險評價
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人員將調查結論和初步貸款意見提交審批部門,由審批部門對貸前調查報告及貸款資料進行全面的風險評價,設定定量或定性的指標和標準,對借款人情況、還款來源、擔保情況等進行審查,全面評價風險因素。風險評價隸屬於貸款決策過程,是貸款全流程管理中的關鍵環節之一。
4、貸款審批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按照“審貸分離、分級審批”的原則對信貸資金的投向、金額、期限、利率等貸款內容和條件進行最終決策,逐級簽署審批意見。
5、合同簽訂
合同簽訂強調協議承諾原則。借款申請經審查批准後,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借款人應共同簽訂書面借款合同,作為明確借貸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檔案。其基本內容應包括金額、期限、利率、借款種類、用途、支付、還款保障及風險處置等要素和有關細節。對於保證擔保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需與擔保人簽訂書面擔保合同;對於抵***質***押擔保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須簽訂抵***質***押擔保合同,並辦理登記等相關法律手續。
6、貸款發放
貸款人應設立獨立的責任部門或崗位,負責貸款發放稽核。貸款人在發放貸款前應確認借款人滿足合同約定的提款條件,並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對貸款資金的支付實施管理與控制,監督貸款資金按約定用途使用。
7、貸款支付
貸款人應設立獨立的責任部門或崗位,負責貸款支付稽核和支付操作。採用貸款人受託支付的,貸款人應稽核交易資料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條件。在稽核通過後,將貸款資金通過借款人賬戶支付給借款人交易物件。採用借款人支付方式的,貸款人應要求借款人定期彙總報告貸款資金支付情況,並通過賬戶分析、憑證查驗、現場調查等方式核查貸款支付是否符合約定用途。
8、貸後管理
貸後管理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貸款發放後對合同執行情況及借款人經營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或監控的信貸管理行為。其主要內容包括監督借款人的貸款使用情況、跟蹤掌握企業財務狀況及其清償能力、檢查貸款抵***質***押品和擔保權益的完整性三個方面。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約定用途合理使用貸款,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措施糾正、處理有問題貸款,並對貸款調查、審查與審批工作進行資訊反饋,及時調整與借款人合作的策略與內容。
9、貸款回收與處置
貸款回收與處置直接關係到銀行業金融機構預期收益的實現和信貸資金的安全,貸款到期按合同約定足額歸還本息,是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維護信用關係當事人各方權益的基本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提前提示借款人到期還本付息;對貸款需要展期的,貸款人應審慎評估展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科學確定展期期限,加強展期後管理;對於確因借款人暫時經營困難不能按期還款的,貸款人可與借款人協商貸款重組;對於不良貸款,貸款人要按照有關規定和方式,予以核銷或保全處置。此外,一般還要進行信貸檔案管理。貸款結消後,該筆信貸業務即已完成,貸款人應及時將貸款的全部資料歸檔保管,並移交專職保管員對檔案資料的安全、完整和保密性負責。
信貸管理的組織架構
1、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組織架構的變革
信貸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是商業銀行組織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貸業務正常開展的基本保證。隨著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組織架構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1984年至1993年,我國開始嘗試專業銀行企業化改革,經過多年改革與調整,專業銀行的組織架構逐步完善,到1993年已經形成了比較統一、系統的組織架構,這種架構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組織架構調整與改革的基礎。縱向來看,專業銀行延續了中國人民銀行的總分行制;橫向來看,專業銀行採取了按照產品設定部門的方式,與行政機關的組織架構有明顯的相似性。
1993年至2001年,專業銀行完成了向商業銀行的轉變,我國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在縱向結構上,商業銀行實行統一法人制度,通過授權的方式,明確了總行與各級分支機構的經營許可權,分支機構的經營決策不得超過授權範圍;在橫向管理上,商業銀行根據業務發展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信貸管理的專業部門隨社會經濟發展、分工的專業化而不斷增減和細化。
2001年,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為順應時代發展,滿足金融市場要求,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進行了根本性的改變。信貸管理由前臺、中臺、後臺合一的管理模式轉變為業務營銷與風險控制相分離,由按照業務類別分散管理的模式轉變為信貸風險集中統一管理的模式,由倚重貸前調查轉變為貸款全過程管理,初步形成了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組
織架構。
從2003年開始,隨著我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開始和不斷深入,銀行信貸管理組織架構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縱向管理上,初步建立了全面的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體系,總行、分行、支行問的管理進一步清晰,各級分行也實現了與總行業務部門的對接;橫向管理上,新增特定風險的專職管理部門,同時著眼於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和業務營銷模式,按照客戶性質的不同成立了公司業務部和零售業務部。
建立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以風險控制為主線、市場反應靈敏、風險控制有力、運作協調高效、管理機制完善的組織架構,是提升我國商業銀行整體實力的組織保障。在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在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的思路下,按照風險管理體系集中、垂直、獨立的原則,我國商業銀行已經初步建立了職責明晰、分工明確、相互制衡、精簡高效的銀行內部組織架構,提升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掌控水平。
2、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經營管理組織架構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經營管理組織架構包括: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監事會、高階管理層和信貸業務前中後臺部門。
***1***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
董事會是商業銀行的最高風險管理和決策機構,承擔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負責審批風險管理的戰略政策,確定商業銀行可以承受的總體風險水平,確保商業銀行能夠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所承擔的各種風險。董事會通常下設風險政策委員會,審定風險管理戰略,審查重大風險活動,對管理層和職能部門履行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職責的情況進行定期評估,並提出改進要求。
***2***監事會
監事會是我國商業銀行所特有的監督部門,對股東大會負責,從事商業銀行內部盡職監督、財務監督、內部控制監督等工作。監事會通過加強與董事會及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等相關委員會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聯絡,全面瞭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狀況,監督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做好相關工作。
***3***高階管理層
高階管理層的主要職責是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制定風險管理的程式和操作規程,及時瞭解風險水平及其管理狀況,並確保商業銀行具備足夠的人力、物力和恰當的組織結構、管理資訊系統及技術水平,以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所承擔的各項風險。
***4***信貸業務前中後臺部門
一般而言,信貸前臺部門負責客戶營銷和維護,也是銀行的“利潤中心”,如公司業務部門、個人貸款業務部門;信貸中臺部門負責貸款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如信貸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合規部門、授信執行部門等;信貸後臺部門負責信貸業務的配套支援和保障,如財務會計部門、稽核部門、工T部門等。按照貸款新規的要求,商業銀行應確保其前、中、後臺各部門的獨立性,前、中、後臺均應設立“防火牆”,確保操作過程的獨立性。
銀行信貸管理的研究物件
一、銀行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係。銀行進入市場經營信貸業務,要促進國民經濟正確發展,有利於社會全面進步,追求盈利,絕不意味著損人利己,唯利是圖。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主體,它的經營狀況與經濟安全緊密相聯。
二、銀行與顧客的關係。顧客是銀行的債務人和債權人,在融資及其服務往來中與銀行發生利益關係,利益衝突也很常見。其協調原則,一是平等,即銀行與顧客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任何一方都沒有特權。平等包括地位平等,權利和義務的分配必須平等協商,不得以強凌弱或強迫對方服從自己的意志,不得簽訂不平等協議,雙方權利平等地受法律保護。二是資源,即銀行和客戶都有權依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業務活動,一方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另一方,自願平等的必然要求。三是公平,即公平合理,包括權利享受與義務承擔要對等,承擔民事責任要公平合理,按照過錯的原則承擔相應的責任。四是誠實信用,即誠實無欺,恪守信用。五是依法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六是依法保證貸款債權的收回。
三、銀行與中央銀行的關係。中央銀行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實施監督管理。而商業銀行是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者,是貨幣供應的主要渠道,因此積極貫徹貨幣政策,按照中央銀行的巨集觀調控意圖調整信貸結構。
四、銀行與同業的關係。各家銀行之間的信貸業務競爭有利於推動銀行改善服務,降低成本,促進經濟發展。在相互拆臺、打擊對方,關係拉攏,以及其他歪門邪道,就完全變成了損害性競爭,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沒有贏家,最終吃虧的只能是國家和公眾。
五、信貸資金來源與運用的關係。來源決定運用,合理運用又會創造新的來源;來源的償還還對運用形成壓力,合理運用的信貸正常週轉的關鍵。
上述五種經濟利益關係,是信貸資金運動中必然涉及的關係,協調這些關係的原則,正式配置信貸資金過程中應當採取的決策原則。銀行信貸管理研究的物件,就是信貸資金運動的諸種經濟關係及協調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