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營銷案例範文參考模板

  案例分析的需要,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功營銷案例範文,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成功營銷案例範文一

  樂視超級手機:創新晉品牌銷量破百萬最快紀錄

  植入棚內音樂節目。2015年4月,樂視進軍手機行業,推出樂視超級手機。適逢產品面世不久,亟須借力一檔兼具流行度、品質感的節目配合品牌傳播。當得知《蒙面歌王》花落江蘇衛視,並由燦星操刀製作,天時地利人和!樂視超級手機一舉拿下節目的手機行業合作伙伴。作為22:30檔的新生節目,在開機率先天不利因素影響下,收視率仍節節攀高,第七期CSM34城收視率達到1.583%。樂視網《蒙面歌王》平均單期播出量超7000萬之多。

  得益於《蒙面歌王》的火熱表現,樂視超級手機在“9·19樂迷節”創下了單日59.4萬部的驚人表現。

  樂視超級手機與《蒙面歌王》的合作,再一次樹立了手機行業在棚內音樂節目植入的新標杆。

  創新晉品牌銷量破百萬最快紀錄。得益於《蒙面歌王》的火熱表現,樂視超級手機在“9·19樂迷節”創下了單日59.4萬部的驚人表現!

  上市不足3個月,銷量突破100萬部,創新晉品牌銷量破百萬最快紀錄! 9月底, 銷量近200萬部!

  樂視品牌傳播與營銷中心如是說:植入執行中,江蘇衛視給樂視帶來的是一個又一個驚喜!在節目的投票打分環節,江蘇衛視巧妙地將樂視超級手機作為接收投票結果的道具,不僅產品露出的問題迎刃而解,更是在該環節引入了“窒息時刻”的概念:節目中關注、緊張、期待的情緒,與樂視超級手機“美得令人窒息”的品牌理念相得益彰。除此之外,樂視超級手機所獨有的“九屏直播”功能,也在節目中藉助多機位畫面捕捉和後期包裝,完美地複製在大屏的電視端中。

  成功營銷案例範文二

  電動車新常態 呼喚產品主義

  下滑,下滑,還是下滑!電動車行業經歷20年的發展之後,到2013年達到頂峰,產量達到3695萬輛,2014年,電動車行業開始進入新的拐點,2015年,相關調研顯示,全行業同比下滑10%—15%。對於行業整體下滑的問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種下滑有利於行業的結構優化和長遠發展。

  電動車行業步入新常態

  客觀來看,下滑對電動車行業未必是一件壞事,一方面,從產業集中度來看,行業內的企業仍然太多,從成熟的行業來看,賺錢的企業不會超過5家***很多行業是雙寡頭局面***。另一方面,在高速增長階段,企業拼的是存量,這在營銷運作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企業拼渠道、拼傳播。在行業整體下滑的態勢之下,企業不得不拼存量,這迫使企業進行營銷創新,尤其是在產品上,實際上從2015年的天津展和南京展,我們也能夠很清楚地看到這個趨勢。一些領軍企業已經開始展現出產品主義的況味,一些領軍企業的產品,無論是設計、工藝還是創意,已經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這正是電動車行業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

  至於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認為,所謂的產能過剩,主要指的是落後的產能,對於先進的產能,不僅不是過剩的,反而是稀缺的。央視曾經報道過某服裝品牌,成功實現了大規模定製和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平衡,在服裝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卻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是一個不顛覆自己,就被別人顛覆的時代。

  網際網路時代:電動車更需要產品主義精神

  上海一電動平衡車企業負責人在專題《“網際網路+”下的電動車智慧革命》***詳見本刊2015年第9期***之後,詢問筆者如何平衡技術先進性和成本增加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這家企業對供求的思考仍然處於分離狀態。消費者需要的不是技術或者其疊加,消費者需要的是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正如德魯克所說,消費者要的是牆上的洞,而不是打洞的錐子。筆者建議這位負責人思考,如何通過產品的創新,深化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絡,實現從交易到交易關係的關係轉換。

  實際上,上述過程或者做法,就是產品主義。所謂產品主義,就是將產品本身作為企業的戰略,圍繞產品來配置各種資源,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種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

  為什麼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動車行業更需要產品主義精神?相比之下,在工業時代,我們強調的是技術和規模,不斷地強調營銷的重要性,因為產品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較多,消費者和產品之間存在相當程度的資訊不對稱,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動的,要被商家的廣告或營銷引導,才能最終完成購買行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廠商、產品之間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連線到了一起,資訊不對稱的局面被徹底顛覆。

  消費者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瞬間聚集和分散,這既是巨大的商機,也是巨大的挑戰。即使曾經如日中天的品牌,如果無法持續開發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有熱度的產品,所謂品牌,可能也僅僅是一個logo而已。

  這個時代,更加印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主張“產品是皮,品牌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產品主義是內生式增長的必然要求

  產品主義更深遠的含義在於,隨著“黃金十年”的落幕,電動車行業必將面臨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外生式增長轉變為內生式增長。

  所謂外生式增長,主要指依靠整合外部資源的方式,來實現規模和質量的增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內生式增長,即內部通過不斷創新***比如研發創新、組織創新、提升供應鏈組織效率、提升人力資本等方式***,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從而實現一種內涵式的增長。

  如果說在電動車“黃金十年”中,企業更多依靠整合外部資源來獲得增長的話,那麼在未來,電動車企業必須適應依靠內生式增長的方式來取得市場。

  在內生式增長方式之下,從表面來看,企業之間是產品之爭,其背後實際上是不同產品鏈組織效率的拼爭。

  很多人認為,電動車行業主要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其實,產品只是表象,其背後的問題實質是:供求分離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產業鏈的效能和產業組織形式仍然比較落後,供應鏈不能做到快速響應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如何實現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製之間的平衡。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成功營銷案例範文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