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察創業專案

  創業的專案有很多,涉及到人類的吃穿住行玩等等方面。創業專案種類從觀念上來看,創業專案分為傳統創業和新興創業;從方法上來看,創業專案分為實業創業和網路創業,那麼,,新創業專案的可行性呢?

  考察方法一:試銷法

  案例:鞍山的李先生欲投資一款兒童玩具。為了驗證產品的市場需求,他從廠家進了200件產品,並且在公園、遊樂場、學校附近等不同的地點,進行不同價格的試銷。

  結果:經過試銷,李先生髮現這種玩具在鞍山頗受6~12歲兒童的歡迎,而且公園和遊樂園是最佳試銷地點。現在李先生均能銷售近1500套玩具/月,月盈利超過4萬元。

  提示:試銷時,投資者要量力而行,資金投入額度不能過大,一般投資者試銷時的投入約是後期投入的三分之一,即專案總投資額約6萬元時,試銷時的投資額不能超過2萬元。

  適用領域:代理經銷電子類、家居類、玩具類產品。

  考察方法二:檢視垃圾法

  案例:北京的何先生在某加盟展上看中了一個烤魚專案。他為了考證該菜品是否有市場需求,在樣板店的後門蹲了三天。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檢視樣板店扔掉的垃圾。通過扔掉的魚頭、魚骨等垃圾統計,哪種魚點菜率高,多大的魚受歡迎。

  結果:何先生的餐館開業一直都顧客盈門。不到一年的時間,不僅收回了前期50萬元的投資,還賺取了近40萬元的純利潤。

  提示:這個方法要求投資者必須有豐富的相關從業經驗。如何先生必須要熟悉各地魚的特徵,否則他看到魚頭或者魚刺,也辨別不出來。

  適用領域:餐飲類專案、生產加工類專案。

  考察方法三:樣板市場模擬法

  案例:長沙的馬女士在2009年初看中了一個飾品類的專案。她從公司進了一小批貨,然後到樣板市場——蘇州進行模擬實驗。具體做法是,馬女士先選擇一家樣板店附近且規格相近的飾品店,然後與店主協商,讓對方代銷產品。為了保證試驗成功,馬女士與商家簽訂協議,在代銷過程中,補貼店家一定的費用。

  結果:經過一個月的模擬實驗,馬女士發現店家代銷的產品一件也沒有賣出去。她認為該產品沒有市場。2009年5月初,該專案宣告破產。

  提示:該方法對於新奇特產品的市場驗證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兩個缺陷:一是,消耗精力大,既要尋找合作伙伴,又要考察樣板市場;二是,前期投入較大。建議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投資者選用此方法。同時投資者為了保證實驗成功,一定要與合作者簽訂相關文字協議。

  適用領域:飾品類、服飾類、保健類、食品類、新奇特電子產品類的加盟專案。

  考察方法四:考察產品上下游法

  案例:深圳的劉小姐對某建材類專案十分感興趣。除了進行市場調研以外,她還專門跑到該生產商的上游企業——某原材料生產企業A進行調查。並通過與A企業合作的物流公司瞭解到,該生產商每月都要從A企業購進大量的原材料。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建材不滯銷,劉小姐判定該專案有市場需求。

  結果:現在劉小姐是該建材專案在深圳的總代理,年利潤在百萬元以上。

  提示:該方法與檢視垃圾法有異曲同工之處,其適合具有豐富從業背景的人使用。同時該方法最好與其他方法共同使用,效果會更理想。

  適用領域:各種加盟類、招商類專案***時尚類、餐飲類專案除外***。

  考察方法五:政策法規調研法

  案例:濟南的王先生從某廣告中看到了一個環保建材類專案。實地考察的結果讓他十分滿意。由於這個專案太完美了,王先生有些不放心,便向有關部門進行相關政策諮詢。

  結果:結果讓王先生大失所望,原來各個地方對該專案支援力度不一樣,有的地方還限制該專案的發展。濟南地區雖然不限制,但是也不鼓勵。最終王先生放棄該專案。

  提示:該方法存在一個不足,很多專案都是新興的,相關管理部門也無法及時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建議投資者遇到政策不明時,暫緩投資。

  適用領域:各類環保類專案、國家政策扶持的農林牧漁專案、特種養殖專案。

  考察方法六:“潛伏”法

  案例:河南駐馬店的李小姐想投資一個淨水站,但是她不清楚市場需求究竟如何。於是她選擇了“潛伏”法,主動到該公司應聘河南省業務員。並且進入公司第一天,就主動申請開拓市場。雖然“實習”中,她的業績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勤奮的一個。

  結果:近5個月的“潛伏”,李小姐終於摸清了該專案的瓶頸——只適合經濟發達的地區或是省會城市。於是,她將投資地點駐馬店改成了鄭州。現在她每月可以淨賺3萬元。

  提示:投資者“潛伏”期間要積極主動,凡事都要主動學習、主動諮詢,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把專案的優缺點、市場存在的各種潛在問題弄清楚。同時投資者在“潛伏”期間,也能瞭解到一些公司運作的“祕密”,能有效避免投資陷阱。另外該方法耗時長,不適合短平快專案的考察。

  適用領域:各種招商、加盟類專案***時尚類、餐飲類專案除外***。

  考察方法七:虛張聲勢法

  案例:武漢的陳先生了解到,某系列的汽車養護產品效能不錯。廠家宣稱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是陳先生覺得光聽廠方介紹不可靠。他靈機一動,在“五一”前,突然致電廠家,告訴對方自己要大量進貨,如果可以進貨就合作。陳先生的目的是為了考察產品是否真的暢銷。如果對方可以大量供貨,說明產品不暢銷,因為廠家有大量存貨。

  結果:陳先生現在成為廠家在湖北的代理商。原因很簡單,對方無法及時向陳先生提供大量的現貨。

  提示:實用該方法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一是,投資者考察物件必須是生產企業,否則方法無效;二是,一定要在產品銷售旺季時使用該方法;三是,在得到準確結論前,一定不要和廠家簽訂任何書面合同,否則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適用領域:各類招商代理類專案。

  考察方法八:蹲點+問卷調查法

  案例:保定的樑先生想經銷廣東省某公司的傢俱用品。他跑到了石家莊某大型超市進行蹲點調查。後來,他發現光蹲點觀察,效果不明顯。他又請大學同學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他“冒充”公司派來的調查員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消費者對產品功能、價格、包裝以及與同類產品的看法。

  結果:經過調查,樑先生認為該產品沒有市場。事實上,樑先生的決策是正確的。因為樑先生放棄投資的第四個月,那家公司就倒閉了。

  提示:該方法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因為市場問卷調查的設計十分複雜,須由專業人士設計。同時投資者的蹲點和調查,會影響顧客的購買行為,很可能會引起商場、超市等零售終端的不滿。做好“祕密”工作是這個方法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