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日常要注意衛生,預防傳染病的傳播。下面是小編整理aa的範文,歡迎閱讀!

  春季傳染病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汙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遊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包括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燬。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儘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常見傳染病知識

  一、麻疹

  麻疹是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可發病。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為特徵。人類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麻疹本身並不可怕,但它容易引起肺炎、心臟衰竭、腦炎等多種併發症,如病情嚴重可危及病人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每年全球仍會發生4000萬例麻疹,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麻疹發病率迅速下降。與計劃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95%以上。小年齡組兒童得到疫苗保護,發病下降,但8個月以下的嬰兒和青壯年發病成為高發人群。從2006年麻疹發病明顯回升,2008年麻疹發病達到20年來的最高峰。特別是流動人口發病較多。09年出現外來打工人員集中的企業及學校等集體單位病例明顯增多現象。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不耐熱,對日光和消毒劑均敏感,在一般室溫條件下僅能存活2—3小時,卻能耐受低溫和乾燥,-15一-70℃可儲存數年。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

  臨床症狀病毒進入體內經10-14天潛伏期,出現象感冒的前驅症狀:發熱、眼紅、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厭食及嘔吐,發熱2-3天后部分患者頰部粘膜相當於下部磨牙的外側出現白斑點,即麻疹粘膜斑,對麻疹的早期診斷有決定性意義。發熱第4天開始出皮疹,先自耳後,頸部漸及面部由上而下蔓延,約3天皮疹出齊,出疹時高熱,前驅期症狀更明顯。若無合併症,皮疹出齊後依出疹順序逐漸消退,同時體溫降至正常,流淚、流鼻涕等症狀消失。皮疹消退後面板留下棕褐色斑痕及小量脫皮。整個過程約10-12天。

  流行特徵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從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當患者咳嗽、噴嚏時,病毒隨飛沫排出,直接到達易感者呼吸道或眼結膜致感染;也可經被汙染的書籍、玩具等日常用品感染。麻疹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最多。近年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兒童發病總體呈下降趨勢,8月齡以下兒童及成人發病增多。

  麻疹的預防

  1、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手段。

  2、在麻疹流行期間,儘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減少感染和傳播的機會。

  3、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居室要定時開窗通風,每天最好能通風1~2次,每次可持續1~2小時以上,家中的被褥、玩具等要經常晾晒或消毒。

  二、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疹性傳染病。風疹病毒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風疹臨床表現:初期出現咳嗽、噴嚏、流涕、咽疼、頭痛、低燒等上呼吸道症狀。上述症狀出現1~2天內,即開始出疹,皮疹是淺紅色,稍稍隆起,分佈均勻。一般由面部延及軀幹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佈滿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無疹。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耳後淋巴結腫大是風疹的一個特點。大約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症狀幾乎與皮疹同時消退。

  感染風疹病毒的危害:患風疹後多數病人症狀不重,但孕婦妊娠前4個月感染風疹病毒,可造成胎兒先天畸形,對胎兒和嬰兒危害極大,常見的損傷有白內障等眼部損傷、耳聾、智低、小頭畸形等;還可致胎兒早產、流產、死胎,危害極大。

  小兒耳聾、白內障及心血管損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徵的三聯症***CRS***。CRS並不都是出生後就顯示出來,有的幾年後才發現一些相關症狀,因此孕婦感染風疹,應對小兒應進行長期隨訪觀察。

  風疹的發病風疹多發於春季3~5月份,各年齡組均可發病,近年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小年齡組兒童發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年齡組兒童尤其成人發病較多。隨著各大中專院校開學和各大集中用工企業單位的招工,人員流動較大,可能引起風疹疾病的傳播。近年來每年均有風疹爆發疫情,爆發均都來自人群較集中的學校、企業。

  怎樣預防風疹

  注射疫苗:接種疫苗可增強免疫力,我國已經將風疹疫苗納入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8月齡免費接種。其他各年齡組風疹易感者均應到接種點接種疫苗。育齡期婦女應提前接種風疹疫苗,但接種後3個月內不得懷孕。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各年齡組均可感染此病,但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可併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痺、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後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

  手足口病可以經消化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面板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汙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尚不能明確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複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範圍流行。 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為7-10天。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患者無發熱,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一般預後良好;少數病例,特別是EV71感染患兒,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神經源性肺水腫、迴圈障礙等,病情凶險,可致死亡或留有後遺症。

  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支援療法為主,絕大多數患者可自愈。

  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加熱後再食用;儘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注意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晒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晒,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觀察與治療;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加強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

  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汙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託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生區域性暴發流行。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一17天。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傳染性很強,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偶見成人患者***多發生在軍隊和高校***。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較多,一次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極少。

  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易感者接觸病人後約90%會傳染髮病,病初症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幹面板、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併發面板感染、肺炎、腦炎等。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併發症。部分病人恢復後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後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水痘的主要預防措施:保持面板清潔,多臥床休息,多飲水;飲食以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宜,避免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避免抓破水皰,會引起面板感染;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傳播迅速、流行廣泛,抗原易變異,人群的特異性免疫狀況不穩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對人類威脅較大。

  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起病多急驟,症狀變化較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狀為主,呼吸道症狀輕微或不明顯。發熱通常持續3~4天,但疲乏虛弱可達2~3周。通常急性起病,有畏寒、高熱、頭痛、頭暈、全身痠痛、乏力等中毒症狀,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淚、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少數病例有食慾減退,腹痛、腹脹、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一般預後良好,常於短期內自愈。嬰幼兒、老年人和合並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個別患者可併發副鼻竇炎、中耳炎、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

  流感的主要預防措施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打掃居室衛生要先灑水後清掃;儘量少到或不到人群密集、空氣不流暢的影院、網咖等場所,減少感染機會;個人要注意合理飲食,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提高機體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節之前對人群進行流感疫苗預防接種,可以減少接種者感染流感的機會或者減輕流感症狀。一旦發生流感,主要是加強護理,必要時給予對症處理,防止出現併發症。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相當於中醫學所稱的“大脖子病”、“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好發於春季。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易在學校、託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中的地方暴發流行,亦可感染高校大學生中的易感者。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狀:其症狀為腮腺非化膿性腫脹及疼痛,伴有發熱、倦怠、肌肉痠痛、食慾減退,嘔吐,頭痛,常見併發症為不同程度的腦膜腦炎。多數患者可無前驅期,以耳下部腫、痛為最早症狀。1~2日後,腫脹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2~3日達高峰,區域性疼痛,張口或咀嚼時更明顯,表面灼熱,頰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頜下腺及舌下腺亦先後受累。腮腺腫脹4~5日後減退,全病程約1~2周。

  預防策略:

  1.疫苗接種:疫苗注射流腮發病後無特效療法,而應用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是控制其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2.個人衛生習慣: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必須出門時,應戴口罩;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晒衣被、勤鍛鍊身體、多喝水;若有發熱或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利於早期診治呼吸道傳染病。

  治療與護理:患了腮腺炎後,要與患者隔離,以免傳染。要隔離至腮腫完全消退為止。患者用過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患者的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這樣既能使居室內空氣新鮮,又可以達到消毒目的。重症患者因高熱,精神及體力都很差,應當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有助於康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發病時,患者常因張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劇,因此,應給患者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軟食,不要給患者吃酸、辣、甜味過濃及乾硬食物,因為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紅腫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劇,要多給患者喝水,這樣有利於退熱及毒素的排出。應注意口腔衛生,飯後及睡覺前後用淡鹽水漱口、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齒上的食物殘渣,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七、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也稱“流腦”。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腦的早期症狀像感冒,如發燒、頭痛、流鼻涕、渾身乏力等,持續時間非常短,在經過幾個小時或1~2天后,患者面板和口腔粘膜、眼結膜開始有出血點等敗血症表現。出血點小如針尖,大則成片狀出血斑。病情嚴重時,會有頸項強直、頻繁嘔吐***嘔吐呈噴射狀***、畏光等症狀,甚至出現昏迷。以往我國流腦的流行菌株一直以A群為主,但近年來B、C群引起的病例有增多跡象,尤其C群已成為某些地區發病的優勢菌株。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動、寒冷、居住擁擠等為流行的危險因素。

  發病年齡:流腦各年齡組均可發病,5歲以下兒童由於抵抗力差較易感。近年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大年齡組兒童尤其成人發病增多。

  傳播途徑及發病時間:腦膜炎雙球菌隱藏於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流腦以冬、春季發病較多,一般11月後發病率開始上升,2~4月達到高峰。

  流腦的危害:10%~20%的重症病例將留有長期後遺症,如智力障礙、聽力損傷等。 流腦的預防:

  1.接種流腦疫苗。預防流腦的重要措施是採用多價流腦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世界衛生組織提倡使用A+C雙價流腦疫苗。目前煙臺市流腦免疫程式為6、9個月分別接種一劑次A群多糖體疫苗,3歲、6歲分別接種一劑次A+C多糖體疫苗。接種後保護率達90%左右。

  2.經常開窗通氣。學校、辦公室或居民家中應做到每天開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於10分鐘。在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

  3.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如勤洗手、淡鹽水漱口、打噴嚏時用手絹或紙巾、不隨地吐痰、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以減少傳播和感染的機會。

  4.流行季節,應避免大型集體活動和集會活動,儘量少去或不去車站、碼頭、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如去人員擁擠的場所,應戴口罩。

  5.注意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體質。飲食上注意攝入足量維生素,多吃富含優質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確保營養平衡。體育鍛煉的時候要關注氣候變化,注意保暖,合理安排運動量。

  6.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咽喉痛、頭痛、噴射嘔吐等症狀的病人或可疑病人應及時隔離,並及時送醫院診治,同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7.預防性服藥。儘管接種疫苗有好的保護作用,但從接種疫苗到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需要10~14天時間。因此對於流腦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來說,建議服用利福平進行預防,劑量:成人600mg/12h;兒童10mg/***kg•12h***,每天2次,共服2天。密切接觸者指同吃同住人員,包括家庭成員、託兒所,幼兒園、學校裡的同班者及處在同一小環境中的人群。

  八、人禽流行性感冒

  人禽流感首先發現於20世紀末。據不完全統計,1996年至今,人類至少出現了8次人感染禽流感事件。2005年10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最新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自2003年底以來,共有121個病例,62人死亡,但仍然沒有確定人傳人禽流感發生。WHO資訊顯示,所有病例集中在東南亞的印尼、越南、泰國及柬埔寨等四國。其中以越南的91個病例,41人死亡最為嚴重,其次是泰國的19個病例,13人死亡。

  禽流感是一種由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於鳥類的消化道中,一般不發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兩種。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鳥類,呈現羽毛明顯凌亂,食慾減退,停止產蛋,雞冠呈紫色,病徵開始出現後迅速惡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達80%以上。

  大部分的禽鳥類都會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傳染人類。水禽類如水鳥、鴨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帶原者,而陸禽如雞、火雞、鴕鳥感染則造成大規模死亡。目前研究調查資料顯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漸跨越宿主障礙,而感染到豬、馬及貓科動物***貓、虎、果子狸等***。

  各領域人員傳染病預防:

  ***一***一般民眾

  1.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2. 避免生食禽類製品***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且食物需煮沸

  3. 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

  4. 選購有中華農業標準*** CAS***優良食品標示之禽畜肉類及其相關製品

  5. 勤洗手、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6. 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

  7. 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結膜炎等症狀,並有禽鳥接觸史、疫區旅遊史,請戴 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職業及工作內容、旅遊史等。

  ***二***禽畜業者

  1. 接種流感疫苗

  2. 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或眼睛發炎的現象,禁止接觸禽畜

  3. 與禽畜接觸時需穿著長袖、不透水的工作服,並需配戴厚橡膠手套

  4. 配戴平面口罩,避免留在空氣不流通的工作場所

  5. 穿不透水***如橡膠、聚氨酯材質***的工作鞋

  6. 建議使用護目鏡

  7. 時常以肥皂清潔雙手,工作結束時雙手需消毒

  8. 每日早晚測量體溫

  9. 業者的家屬亦應密切監測健康狀況

  10.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或眼睛發炎的現象,需戴口罩立即就醫, 並主動告知職業及工作內容

  ***三***出外旅遊

  1. 儘量避免前往流行地區

  2. 如果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則旅程延期或取消

  3. 在旅途中避免接觸***包括餵食***禽鳥,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4. 不要到販賣生禽場所,儘量避免到鳥園、農場等地方參觀

  5.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

  6. 旅途中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應戴上口罩,立即告知領隊,並儘快就醫

  ***四***防疫人員

  1. 接種流感疫苗

  2. 與禽畜接觸時需穿著長袖、不透水的工作服並戴厚橡膠手套

  3. 密合配戴N95 口罩及護目鏡

  4. 穿不透水***如橡膠、聚氨酯材質***之工作鞋

  5. 工作結束後,妥善處理防護裝置後,立即洗手、沐浴、更衣,且雙手需消毒

  6. 實行自主健康管理、每日早晚測量體溫

  7. 接觸者的家屬亦應密切監測健康狀況

  8. 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或眼睛發炎的現象,需戴口罩立即就醫, 並主動告知工作內容

  ***五***學校

  1. 暫停戶外教學中接觸禽鳥之行程

  2. 學校若有鳥園應暫停開放,並定期消毒

  3. 避免共享毛巾

  4. 教導學生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

  5. 教導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用肥皂澈底清洗雙手

  6. 教導學生飲食要均衡***不要偏食***、要有適當運動和充分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