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的營銷策略渠道

  奢侈品是那些無形價值與有形價值比值特別大的商品。也就是說,功能以外符號要素的價值越高,這個商品就越奢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產品策略。

  產品的使用價值是生命基礎。打造超一流的產品質量是維護奢侈品牌長期壽命的需要。如果我們想進一步瞭解奢侈品的價值,可以用“慢工出細活”來形容。全球頂級運動型豪華車“賓利”***Bentley***,其車身在生產線上每分鐘才移動6 英寸。誕生於1838年的“百達翡利” ***Patek Philippe***手錶,有“鐘錶之王”美譽,每款表從設計到製造出來至少需要5 年的時間。時間是品質的保證,可見一斑。為什麼人們提到勞斯萊斯馬上會想到尊貴;提到阿瑪尼馬上想到簡潔;提到LV 馬上想到經典;提到積家表馬上想到精準???這就是營銷的結果。這些品質不一定是絕對的,但一定是在消費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不斷強化的。

  ***二***價格策略。

  奢侈品牌常常把價格定得很高,讓大多數人產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覺,因此,價格是奢侈品牌設定的消費壁壘,拒大眾消費者於千里之外。比如一個比較好的正版的LV手提包的價格通常都在上萬元。對於奢侈品來說,讓羨慕品牌的人與實際擁有品牌的人在數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與距離感,才能讓奢侈品牌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奢侈常常與遙不可及、價格高昂相關,用消費者的話說,就是大多數人買不起,產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覺,少數人能擁有的叫奢侈。奢侈品以高價位彰顯其高貴,

  ***三***市場定位策略。

  在市場定位上,奢侈品常常在宣揚只有成功的有地位的人才可以享用,是面向高階人群的商品,區隔社會階層,讓消費者進行攀比,無形中在消費者中製造了一種階層劃分,這種潛在激發消費者攀比心理的營銷讓很多消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消費來展現身份,於是,有條件一定要消費奢侈品牌,沒條件製造條件也要消費讓奢侈品牌備受追捧。奢侈品牌地設定消費壁壘,拒大眾消費者於千里之外,維護目標顧客的優越感,使大眾與他們產生距離感。距離產生美,使羨慕品牌的人與實際擁有品牌的人在數量上形成巨大反差,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距離感恰恰讓奢侈品的潛在消費者感覺到其名貴和稀有,卻又不能唾手可得,就真正顯示了其奢華的本質。

  ***四***銷售渠道策略。

  奢侈品的渠道策略從整體上講就是保持對市場的有限而挑剔的渠道覆蓋,只選擇他們認為最有檔次的渠道,同時絕不在渠道中提供大量的產品以供消費者選擇,使得渠道始終保持在一種不飽和的狀態,限制其產量和銷量,有意的製造稀缺,只和頂級的百貨、酒店合作,或者在機場等渠道建立專賣店等等,都在對奢侈品消費者做著區隔,告訴消費者奢侈品是有身份的,只能在有身份的人出現的場合,以此保證能夠觸及到高階的客戶群。

  ***五***品牌核心價值觀策略。

  對奢侈品牌來說,它的核心價值就比較集中在一點上,“富貴”是奢侈品牌的基本核心價值。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釀造底蘊深厚的富貴文化,幾乎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品牌都是以深遠的歷史文化為著力點的,如同文物一樣,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賦予了這些品牌無法取代的內涵,品牌的這種文化價值主要來自於它的歷史。如果一個產品的歷史越長,那麼它的文化內涵就會越豐富。在豪華的基調上,賦予了文化的內涵,在加上時間的積累,素養的薰陶,這才成就了真正的奢侈。“茅臺”和“五糧液”都擁有300年以上的歷史。“劍南春”的歷史更可以追溯到唐朝宮廷。美國“蒂夫尼”珠寶源自1837年。奢侈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這是奢侈品品牌獨特價值所在。

  ***六***促銷策略。

  奢侈品牌與全球的時裝展覽、時尚趨勢等等密不可分。站在流行時尚最前線,比如每年巴黎時裝週等等總會成為世界最絢麗的奢侈品 的展覽舞臺,最頂級的品牌,最知名的模特,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加上時尚雜誌的編輯和時尚界的評論家聚在一起釋出最前沿的時尚趨勢。奢侈品牌利用這些秀場,在最前沿的釋出會中秀出品牌,同時讓這些品牌始終站在奢侈的先鋒陣線,各種時尚媒體對此的順勢傳播就讓這些奢侈品牌成為了頂級的昂貴的最為奢華的話題。

  奢侈品行業現有渠道存在的問題

  1、資源的非充分配置及利用

  首先,一個代理商通常同時代理數個奢侈品品牌。例如,香港俊思集團旗下代理了Gucci、Coach、Versace等品牌,出於節約成本和資源合理利用方面的考慮,它的團隊需要同時打理幾個品牌的賣場展示、客戶管理、員工培訓等。必然不可能完全專注於一個品牌的經營,因此導致了資源的非充分配置及利用。

  其次,進行促銷打折的權利在代理商處。代理商往往為了自己短期的利益以犧牲奢侈品長期經營的品牌價值為代價。例如,2005年Calvin K1ein的代理商進行了惡意促銷的“代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K品牌形象長久以來在消費者心中的高階地位。

  2、奢侈品的品牌價值被弱化

  代理商往往為了自己短期的利益以犧牲奢侈品長期經營的品牌價值為代價。各大奢侈品廠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建立與維護其品牌,品牌價值遠遠高於產品的價值。奢侈品廠商注重的是自身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內涵,而代理商注重的是利潤空間,兩者的目的不同,不能達成共識。而主動權在代理商處,所以奢侈品廠商的品牌價值弱化。兩者矛盾由此產生。

  3、庫存和管理成本增加

  對成本控制而言,同一奢侈品品牌通過直營店的渠道模式看似可以取得原本分給代理商的部分利潤。但是,當奢侈品品牌進駐頂級賣場時,各賣場都會從銷售額中分去10%一30%的利潤不等,實際上給賣場的利潤和給代理商的利潤就抵消了。除此之外,直營需要奢侈品廠商自己的人員進行管理,庫存也需要自己進行控制,如果在人員管理和庫存控制方面不能減少成本的話,直營必然會導致奢侈品廠商為此付出更多的管理和庫存成本,從而導致增加經營成本[5]。

  ***四***奢侈品行業現有渠道問題產生的動因分析

  1、奢侈品管理資源匱乏和成本限制

  奢侈品在最初進入一個市場時會尋找代理商,企圖以此來分散經營管理成本以及庫存風險。然而代理商也未必只代理你一個品牌的產品,所以會出現資源的不充分配置及利用的情況。代理商和大牌利益出發點的最大區別是,前者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後者追求品牌形象最大化,在此基礎上追求利潤。代理商急於清理庫存降低成本,只願意拿好賣的單品擺放在自己的貨架上,而奢侈品牌往往每季服裝都會有一個主題,呈現這個主題的所有單品顯然會耗費更多的成本。為了節省成本,經銷商對於品牌形象的控制和相關服務有時候也會大打折扣。交易成本增加。

  2、制約因素主要在於合適店鋪的不易獲取性和談判成本較高

  由於代理商長期與零售商合作,因此在此方面有更深的積累,可以很輕鬆地拿到最合適的鋪位。然而,奢侈品廠商在和渠道談判時並沒有優勢。因為中國頂級商場並不多。因此,奢侈品品牌之間對於鋪位的競爭相當激烈。而次一級的渠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捆綁效應。例如新世界在進行品牌招商時除了考慮品牌實力、產品和整體的店面形象之外,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就是接不接受捆綁。即該品牌能否進駐新世界每個城市的商場。而新世界百貨在武漢等一些二線城市是高階渠道,但在北京並不是。因此交易成本勢必增加。

  3、奢侈品廠商在和渠道談判時並沒有優勢

  由於頂級商場並不多,因此,奢侈品品牌之間對於鋪位的競爭相當激烈。而次一級的渠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捆綁效應。例如新世界在進行品牌招商時除了考慮品牌實力、產品和整體的店面形象之外,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就是接不接受捆綁。即該品牌能否進駐新世界每個城市的商場。而新世界百貨在武漢等一些二線城市是高階渠道,但在北京並不是。因此交易成本勢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