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規劃的編制流程

  一個企業必須根據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和任務來制定其本身的人力資源計劃。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的“”吧!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組織的人力資源計劃的編制要經過五個步驟,如圖“人力資源計劃編制步驟示意圖”所示。

  1、預測和規劃本組織未來人力資源的供給狀況

  通過對本組織內部現有各種人力資源的認真測算,並對照本組織在某一定時期內人員流動的情況,即可預測出本組織在未來某一時期裡可能提供的各種人力資源狀況。

  1***對本組織內現有的各種人力資源進行測算。包括各種人員的年齡、性別,工作簡歷和教育、技能等方面的資料;目前本組織內各個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各個時期中人員變動的情況;僱員的潛力、個人發展目標以及工作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有關職工技能――包括其技術、知識、受教育、經驗、發明、創造以及發表的學術論文或所獲專利等方面的資訊資料。

  2***分析組織內人力資源流動的情況。一個企業組織中現有職工的流動就可能有這樣幾種情況:第一,滯留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第二,平行崗位的流動;第三,在組織內的提升或降職更動;第四,辭職或被開除出本組織***流出***;第五,退休、工傷或病故。

  目前,國內外企業組織對本組織人力資源供給方面進行預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根據本組織各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往有關工作崗位上輸入和調出資訊以及在本單位內工作更動的情況進行預測性測算,這樣,人力資源計劃人員就可預測出組織內現有或未來某一時期內可提供的各種人員的數量。這種方法適用於相對穩定的環境或短期性的預測。

  採用隨機網路模式方法。

  2、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進行預測

  經過第一步對本組織員工在未來某一時期內人力資源供給方面預測規劃的基礎上,接著就要根據組織的戰略目標來預測本組織在未來某一時期對各種人力資源的需求,對人力資源需求的預測和規劃可以根據時間的跨度而相應地採用不同的預測方法。

  3、進行人力資源供需方面的分析比較

  人力資源計劃編制的第三步是把本組織人力資源需求的預測數與在同期內組織本身仍可供給的人力資源數進行對比分析。從比較分析中則可測算出對各類人員的所需數。在進行本企業組織在未來某一時期內可提供的人員和相應所需人員的對比分析時,不但可測算出某一時期內人員的短缺或過剩情況,還可以具體地瞭解到某一具體崗位上員工餘缺的情況,從而可以測出需要具有哪一方面的知識、技術檔次方面的人,這樣就可有針對性地物色或培訓,併為組織制定有關人力資源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據。

  4、制定有關人力資源供需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在經過人力資源供給測算和需求預測比較的基礎上,組織即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並將有關的政策和措施呈交最高管理層審批。

  1***制定解決人力資源需求的政策與措施。解決人員短缺的政策和措施有:

  培訓本組織職工,對受過培訓的員工據情況擇優提升補缺並相應提高其工資等待遇;

  進行平行性崗位調動,適當進行崗位培訓;

  延長員工工作時間或增加工作負荷量,給予超時超工作負荷的獎勵;

  重新設計工作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僱用全日制臨時工或非全日制臨時工;

  改進技術或進行超前生產;

  制定招聘政策,向組織外進行招聘;

  採用正確的政策和措施調動現有員工的積極性。

  2***制定解決內部資源過剩的辦法與措施。解決人力資源過剩的一般策略有:

  永久性地裁減或辭退職工;

  關閉一些不盈利的分廠或車間,或臨時性關閉;

  進行提前退休;

  通過人力消耗縮減人員***勞動力轉移***;

  重新培訓,調往新的崗位,或適當儲備一些人員;

  減少工作時間***隨之亦減少相應工資***;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人員分擔一個工作崗位,並相應地減少工資。

  人力資源計劃的發展趨勢

  為了保證企業人力資源計劃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資源計劃將更加註重對關鍵環節的陳述;

  對人力資源計劃中的長期計劃而言,也傾向於將計劃中的關鍵環節明確化、細緻化,並將它們提煉成具體的可執行的計劃,最好明確計劃的責任和要求,並且有相應的評估策略;

  由於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變化週期增快,企業更傾向於致力於編寫年度人力資源計劃和短期計劃;

  企業的人力資源計劃將會更加註重關鍵環節的資料分析和量化評估,並且將明確地限定人力資源計劃的範圍。

  人力資源的特點

  1.人力資源的生物性

  人首先是一種生物。人力資源存在於人體之中,是有生命的“活”資源,與人的自然生理特徵相聯絡。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帶有某些生物性的特徵。在管理中,首先要了解人的自然屬性,根據人的自然屬性與生理特徵進行符合人性的管理。人力資源屬於人類自身所特有,因此具有不可剝奪性。這是人力資源最根本的特性。

  2.人力資源的時限性

  時限性是指人力資源的形成與作用效率要受其生命週期的限制。作為生物有機體的個人,其生命是有周期的,每個人都要經歷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時間是生命週期中的一部分,其各個時期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也不相同。無論哪類人,都有其才能發揮的最佳期、最佳年齡段。如果其才能未能在這一時期充分利用開發,就會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必須尊重人力資源的時限性特點,做到適時開發、及時利用、講究時效,最大限度地保證人力資源的產出,延長其發揮作用的時間。

  3.人力資源的再生性

  經濟資源分為可再生性資源和非再生性資源兩大類。非再生性資源最典型的是礦藏,如煤礦、金礦、鐵礦、石油等,每開發和使用一批,其總量就減少一批,決不能憑藉自身的機制加以恢復。另一些資源,如森林,在開發和使用過後,只要保持必要的條件,可以再生,保持資源總體的數量。人力資源也具有再生性,它基於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人口總體內個體的不斷更替和“勞動力耗費——勞動力生產——勞動力再次耗費——勞動力再次生產”的過程得以實現。同時,人的知識與技能陳舊、老化也可以通過培訓和再學習等手段得到更新。當然,人力資源的再生性不同於一般生物資源的再生性,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學規律之外,它還受人類意識的支配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力資源要實現自我補償、自我更新、持續開發,這就要求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注重終身教育,加強後期的培訓與開發。

  4.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性

  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勞動者自身的疾病和衰老是有形磨損,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老化是無形磨損。在現代社會,人力資源的這種磨損呈現以下特點:首先,與傳統的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裡較多地表現為有形磨損不同,現代社會更多地表現為無形磨損;其次,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新技術不斷取代原有技術,而且更新週期越來越短,致使員工的知識和技能老化加劇,人力資源的磨損速度越來越快;最後,人力資源補償的難度加大,這是因為當今社會的人力資源磨損主要表現為無形磨損,而無形磨損的補償比起有形磨損的補償要困難得多;同時,由於人力資源磨損速度的加快,也使得補償的費用越來越高。

  5.人力資源的社會性

  人處在一定的社會之中,人力資源的形成、配置、利用、開發是通過社會分工來完成的,是以社會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人力資源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由此產生的千絲萬縷的聯絡。人力資源開發的核心,在於提高個體的素質,因為每一個個體素質的提高,必將形成高水平的人力資源質量。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在高度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個體要通過一定的群體來發揮作用,合理的群體組織結構有助於個體的成長及高效地發揮作用,不合理的群體組織結構則會對個體構成壓抑。群體組織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構成了人力資源的大背景,它通過群體組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力資源開發,這就給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要求:既要注重人與人、人與團體、人與社會的關係協調,又要注重組織中團隊建設的重要性。

  6.人力資源的能動性

  能動性是人力資源區別於其他資源的本質所在。其他資源在被開發的過程中,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人力資源則不同,它在被開發的過程中,有思維與情感,能對自身行為作出抉擇,能夠主動學習與自主地選擇職業,更為重要的是人力資源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其他資源進行生產,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同時,人力資源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潛能,能夠在人類活動中發揮創造性的作用,既能創新觀念、革新思想,又能創造新的生產工具、發明新的技術。

  7.人力資源具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兩重性

  人力資源既是投資的結果,又能創造財富;或者說,它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具有角色兩重性。人力資源的投資來源於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包括教育培訓、衛生健康等。人力資源質量的高低,完全取決於投資的程度。人力資源投資是一種消費行為,並且這種消費行為是必需的、先於人力資本的收益。研究證明,人力資源的投資具有高增值性,無論從社會還是個人角度看,都遠遠大於對其他資源投資所產生的收益。

  8.人力資源的增值性

  人力資源不僅具有再生性的特點,而且其再生過程也是一種增值的過程。人力資源在開發和使用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創造財富;另一方面通過知識經驗的積累、更新,提升自身的價值,從而使組織實現價值增值。


猜你感興趣:

1.人力資源管理成功案例3個

2.人力資源管理案例

3.薪酬管理案例分析

4.關於人力資源管理論文3000字

5.人力資源管理論文範本

6.人力資源規劃方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