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的作用

  儒家思想內容豐富,從個體來講有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 儒家思想為現代企業管理提供了寶貴財富

  ***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政思想。“仁”即仁愛,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學精義的所在,而《論語》中“仁”是商人視為經營管理的“黃金法則”,“終身行之”可以掌握自己經營的命運,並且能獲得他人的幫助,從而達到商業上的成功,反之會遭受失敗,所以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的管理是不容忽視的。

  仁愛,體現的是人道原則。任何一種有生命的管理理論都不能迴避這個主題。儒家思想裡面有句話這樣說的“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企業管理中也是如此。企業領導者愛惜員工,贏得員工的尊重,使得他們忠於職守,忠於企業,有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因此企業內部容易協調一致,能形成強大的內聚力和整體力。

  ***二***“民為邦本”的人本思想。儒學中有等級思想,但儒學思想其中也有強調民本的。《尚書》中有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孔子在談治國之道時說:“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證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儒學這種以民本得民心,從而達到穩定、興旺發達的思想,我們抽去其為封建統治者服務這一消極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的意義;能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做到“民為貴”,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信念,這樣才能上下同舟共濟,企業才會有所發展。

  ***三***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激勵人們要向日月星辰永遠運轉那樣,要剛健有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關鍵在於“自”,強調自立、自愛、自重。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經常會面臨挫折與困境。對此,管理可以從儒家思想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以求再發展。

  ***四***“誠信為本”的企業信念。《論語》中多處講到“信”,《為政》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講信用,無信不立。有信用的人才會得到人民的信任、擁戴。企業在處理與外部關係時,也要強調信譽,企業信譽是一項無形的資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黃金、裝置等有形資產還要重要。企業在處理內部人際關係時,也要強調信譽,主要是管理者要守信,一旦失信於民,就會失去了威信,管理便難以實施。因此,管理者應“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必須要做到言行一致。

  ***五***“和義取利”的價值觀。在後人的眼裡,孔子只講“義”而不講“利”。其實,孔子也講“利”,只不過孔子講的“利”是“義”的基礎上的“利”,並不是見利忘義,而是見利思義。孔子的儒家思想利義觀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意義;企業是經濟組織而非慈善機構,企業必須旗幟鮮明地去追求經濟利益。但是,應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而無需毫不言利。儒家思想在此給企業提供了追求利益的正確思想指導。

  二、 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對企業管理現代價值

  現代企業管理就是通過對人、財、物、時間、資訊的組織、協調、運用等以期獲得最終的利潤目標。管理在企業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決定一個企業在競爭中的實力、條件的最根本的因素則是管理的內部環境,意即企業內部對管理活動發生影響,的諸因素的總稱,包括管理的主客體、組織氣氛等,也就是指企業的內因。儒家的“仁”、“中庸”思想對於改進和完善企業管理的內部環境,增加企業競爭的內在實力有著積極重要意義。

  首先“仁”的關愛思想具體到企業管理中,要求企業管理者關心愛護企業的職員,不論貧富貴賤,對待職工要一視同仁,關心他們的疾苦,真心實意地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而且要著重於真正把他們當作組織和社會的主人,重視發揮他們的作用。其次,“仁”的人本觀、人才觀在現代社會,不僅未過時,與現代化矛盾對立,相反卻是現代企業管理充分重視的重要思想。人本觀要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使每個職工都成為組織管理的參與者,使每個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事工作,從而全身心地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縱觀中外企業在管理中取得驚人成功的原因,立足於以人為中心進行管理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對現代企業如何用人,選人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從而能發揮出企業員工最大的潛能,創造企業輝煌。

  儒家的中庸思想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處理事情要堅持原則、堅持標準、不偏不倚、恰當適度,避免偏激、矯枉過正,確保人心穩定。另一方面,和而不同的思想又對管理的內部環境因素中的組織氣氛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企業而言,則要求管理層正確處理及調和管理者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的關係,要“以和為貴”,管理者與職工要達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尊重;職工之間要達到相互關心、和睦相處。認真領會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企業組織氣氛,構建團結向上的組織文化,這是關係到企業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精華與現代化並存,並對現代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

  三、 儒家思想的“禮”為企業提供生存的力量

  ***一***以“禮”為基礎的經營管理特色:以“禮”為核心理念,用禮制、禮樂追求企業體制的合理化,其要旨是追求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規律性,以富於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禮制和禮樂來規範企業秩序;用禮制約束人,用禮樂營造敬業、敬人的企業氛圍,激發人們的邏輯判斷的潛在能力,讓人們能夠自覺地從理智上求真;各司其職,使企業上上下下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與其角色、職務相稱,做到其“實”與其 “名”相符合而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防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樣的角色或職司的紊亂,用完善的層級制度和制度的文化氛圍來約束企業成員。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意即用禮制來約束之,犯錯誤的人就少了。孔子又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這樣必造成治理體制的紊亂。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禮樂的關鍵性作用在於形成一種“敬”的企業氛圍:敬重自己的角色或職司,敬重上司,尊重下屬,使企業內秩序井然,這樣企業就能成大事。可見孔子的治道決不是人們所附會的隨意性極大的所謂“人治”。可見,以禮為基礎的經營管理模式能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取得可觀的利潤。

  ***二***“禮”也是企業茁壯成長的必然選擇:“禮”既是一種內在管理,也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竭誠為公眾服務,對於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企業來說,尤為重要。這是企業生存的保障和發展的條件。一種富有人情味的經營觀,一個獨到的為消費者設想的見解,一個溫情的微笑,無不展現出企業非凡的魅力。企業形象並不是空中樓閣,企業形象建立在員工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上。員工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形象。企業只有竭誠為公眾服務,對使用者採取以禮相待,熱情周到地提供服務,盡力滿足顧客的需要,才能受到消費者的肯定和讚譽,才能增強新老使用者的信心,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才可維持企業的生存並逐步發展壯大。換句話說,企業發展壯大離不開儒家思想中“禮”的引導。

  四、 “天人合一”能成為現代企業的文化根基

  ***一***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能否取得成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之一,是維繫企業內部團結的重要因素,能為企業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既然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管理如此重要,因此,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而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可以現代企業進行文化建設的借鑑,最終能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產生作用,能在企業中產生歸屬感,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為企業管理成功作出重要貢獻。

  ***二***“天人合一”是企業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主張“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人要順應而不違背自然規律。儒家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萬物之本。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惟天地,萬物父母”;“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四時有明法”;“萬物有成理”。這些儒家思想說明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周圍的一切事物的關係。“天人合一”的思想,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和諧關係,強調“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這種有為的思維方式:人上參天地,下化萬物,把天地萬物按照一定的規則執行起來,與天地一同合理地運轉。“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在有為的時候,要愛天愛地愛人,做到既有所作為又與之和諧相處,不損害天地和他人,達到人與天地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德性的和諧統一。所以,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對於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是很有指導意義的,而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就是說儒家思想對企業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

  孔子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對於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援以夯實、築高輿論陣地,對於社會樹立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國際化,對於我們建設保和太和、萬國咸寧的和諧世界都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