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創業服務模式

  什麼是?這些對於學生有沒有什麼影響呢?是好的影響嗎?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模式

  為了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模式,響應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要研究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有效形式”和“探索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站式’服務模式”的要求,2012年4月始,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面向廣西地級市的人才服務機構開展了歷時一個多月的專題調研活動,以“如何有效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站式’服務模式”為題,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電話訪談、資料分析、調取文獻等形式,向14家市級人才服務機構、20餘名人才服務機構的相關業務負責人深入瞭解情況,從廣西人才網聯絡統中調取近2年來的基礎資料,赴桂林市召開業務討論會,獲取了紮實的第一手材料,經過對相關資料和材料的細緻分析,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廣西人才服務機構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基本情況

  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廣西各級人才服務機構依據各地實際情況開展了多項切實有效的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經調研,目前廣西人才服務機構面向高校畢業生開展的服務專案主要有接收畢業生報到、推薦就業、就業指導、檔案託管、人事代理等服務。2012年1—6月共有38405名高校畢業生到廣西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報到。2011年廣西人才網聯絡統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工作崗位120672個,有80410名畢業生線上求職,加上各地人才服務機構舉行的現場招聘活動,保守估計,2011年廣西各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崗位數在20萬個以上。目前,廣西共有14個地市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但僅有極少數機構設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專職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人員不超過20人。

  調研組著重對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進行調研,該中心2012年前配有專職人員為畢業生服務,但沒有專門部門,為加強工作,於2012年專門成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配備了12名專職人員,通過該部門整合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優勢資源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人才交流、人事代理、人才培訓、人才測評、人才推薦、就業見習、求職指導、法律諮詢等多項免費服務;分別與廣西20餘所高校合作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站,提供人社系統內的多方位服務;開展人社廳***局***長進校園、就業指導進校園、就業資訊進校園、人事關係流轉解讀進校園、就業創業政策進校園、求職訓練營等活動,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技能和就業機會;搭建校企社會實踐平臺,為高校教師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提高教學能力創造條件;依託廣西人才網聯絡統打造廣西畢業生就業服務網三級聯動平臺,統合區、市、縣三級的就業政策、崗位資訊、人才資訊及就業創業相關資訊,為高校、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服務。

  調研組還對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進行了重點調研。桂林市人口150萬,共有7所高校,這些高校分屬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管理,既有綜合性大學,也有獨立學院和專科學校,型別齊全,2012年將有2.31萬名高校畢業生畢業,每年在外地念書屬於桂林生源地的高校畢業生約有3.8萬人。近三年來,平均每年有2.2萬生源地在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在桂林畢業,綜合各種因素,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每年服務的高校畢業生約為2萬—3萬人,年接收新增高校畢業生檔案6000多份。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通過開展就業指導講座、提供求職就業能力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形式,有效解決了當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桂林市2012年第一季度的求人倍率為0.89***表示10個求職者競爭8.9個崗位,下同***,第二季度為0.86,所能提供的崗位和這類求職人員基本持平。

  由於人才服務機構主動介入高校,服務前置,使廣西人社系統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和穩定就業工作中成績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以2011年工作為例,2011年7月底,廣西應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約為84%,9月初提高到89.3%,年底超過了92%。2011年7月至10月,廣西各級人社部門累計接納廣西籍離校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6.37萬人,累計實現就業4.16萬人,參加就業見習、職業培訓、應徵入伍、升學出國等其他流向累計7300人,有效地緩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二、廣西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門體制尚未建立,缺乏專項資金和用人機制,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開展存在一定的障礙。受人才公共服務機構體制的限制,目前全區只有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專門設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並設定專人專崗從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其他市級人才服務機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大多由其人事代理部兼顧,或分解到其他部門。僅有梧州、北海等少數幾個城市提供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政策諮詢點。目前,僅有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獲得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專項資金,其他市級人才服務機構大多沒有專項資金可用。而即使有財政專項支援的單位,所獲得的資金與開展工作所需的資金額度相比也相去甚遠。

  ***二***各地人才服務機構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內容較為單一,服務專案陳舊,在人才交流、人事代理等領域開展的工作較多,而在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等方面開展得較少,在創業培訓和相關服務方面幾乎沒有起步。

  ***三***人社部門面向高校畢業生服務沒有統一的對外視窗,各地人才服務機構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部分服務未獲授權,對一些非本部門職能專案的政策和操作流程不熟悉,無法進一步為畢業生提供服務。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可從學校獲取的資訊通常是檔案、戶口、黨組織關係的流轉,但是對就業失業登記、職業能力培訓之類的資訊瞭解甚少。而在就業時期需要幫助的時候,由於畢業生自身對人社系統中眾多的職能部門不瞭解,不知道去哪裡尋求幫助,再加上人社部門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專案存在多頭管理、多部門服務的現象,出現了高校畢業生因為摸不到頭緒或為了圖省事不到人社部門尋求幫助,導致人社部門出臺的針對畢業生就業服務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成效大打折扣。

  ***四***不少高校對人社系統開展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存在不瞭解、不配合的情況。目前高校接受人社部門提供的服務比較多的是專家進校園講座或者現場輔導的專案,但是對於一些新的合作模式不少高校還處於觀望的態度。比如,廣西人才網的畢業生招聘資訊嵌入學校就業網站、與高校一起合作建設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的專案,有一些高校表示暫時不予以考慮,對在高校內設立人社部門服務專案宣傳欄的做法,有些高校也拒絕。在今年5月舉辦第一期全區高校就業指導能力提升培訓班時,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專門製作的《人社部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案介紹》得到眾多高校老師的關注,他們表示通過參加培訓班才瞭解到廣西人社部門專門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的服務專案。這表明,相關服務要成功進入高校還需要大力宣傳和爭取高校的理解支援。   三、結論與建議

  ***一***將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為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視窗試點機構,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援

  桂林市高校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較多,且型別和層次豐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在廣西具有一定的示範性。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建立試點機構的意願強烈,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有專門的部門,配備了專職的工作人員。

  2011年1月至12月,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為437人提供了實習崗位,畢業生求職登記8167人,開展職業指導活動12次,為1.8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提供高校畢業生崗位資訊查詢10679人次,為65人提供了創業培訓,為216人提供了職業技能培訓,共接收6000多名高校畢業生檔案,託管戶口806人,為331人提供職稱評定,為390人代繳了社會保險。

  綜合以上情況,調研組認為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具備成為試點機構的條件,建議將其設為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視窗試點機構,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的服務場所增掛“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的牌匾。作為試點機構,其開展的專案應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授權,並有相應配套的專項資金和用人機制。

  ***二***明確試點機構提供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先易後難,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開展工作

  試點機構的“一站式”服務視窗應該首先是人社系統面向高校畢業生的“一站式”服務視窗,應該將人社部門所有面向高校畢業生服務的專案集中在一起,高校畢業生可在此辦理人社系統內面向畢業生服務的所有相關業務,同時也能在此諮詢財政、稅務、工商、銀行等方面政策資訊。試點機構應先整合本系統內的服務專案,再將服務內容延伸到其他系統的服務專案,以先易後難,有計劃、有步驟的原則開展工作。注意收集、彙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相關資料並進行分析,解決因相關職能部門各自為政而無法釋出權威資訊的問題。

  調研組建議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近期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提供以下服務:

  1.提供實習崗位。為大學生收集、釋出用人單位實習崗位資訊,鼓勵大學生主動到用人單位實習,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提升工作能力。

  2.畢業生求職登記。通過畢業生登記求職崗位,瞭解畢業生的求職意向,並可對有需求的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推薦工作或者就業指導等服務。

  3.崗位資訊查詢。收集整理接收畢業生的崗位資訊,向畢業生提供免費查詢服務。

  4.職業指導。讓畢業生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在職業選擇時能夠給自己準確定位,組織專家為他們提供免費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職業指導服務。

  5.就業失業登記。目前這項服務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就業失業登記證由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負責,建議可以在人才服務機構設定材料受理點,授予人才服務機構新證頒發和管理許可權。

  6.職業技能培訓。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定政策諮詢點,或者可以作為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7.職業鑑定服務。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定政策諮詢點,或者可以作為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8.就業見習。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定政策諮詢點,或者可以作為基地申報和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9.基層就業專案。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定政策諮詢點。

  10.公益性崗位安置。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定政策諮詢點。

  11.創業培訓。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定政策諮詢點,或者可以作為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12.畢業生報到和檔案、戶口接收。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原有專案,保持不變。

  13.職稱評定。目前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尚未設立中級職稱系列評委會,建議同意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立相應的職稱評委會。

  14.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原有專案,保持不變。

  ***三***做好宣傳工作,加強與高校和相關部門的聯絡,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好、做實

  作為試點機構管理單位,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藉助媒體,推廣人社系統服務高校畢業生“一站式”服務視窗的概念,引起社會關注,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服務大廳辦理業務,同時爭取高校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聯絡,把工作做好、做實。

  ***四***加強業務經辦人員相關政策的學習

  通過加強相關政策的學習,使“一站式”服務視窗的業務經辦人員熟悉本系統內各項相關業務的辦理流程,瞭解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相關部門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政策,能給前來辦理業務的高校畢業生以明確的辦事指導。

  廣州:服務模式孵化“就業創業”夢

  廣州能吸引留學人員,除了市場開放度和區域優勢,在專業系統的綜合服務平臺、引進渠道及創新服務模式上更具吸引力和特色。留學人員到穗就業創業,都有相應配套的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多渠道引進來,一站式服務好,聚資源促發展”的全鏈條服務。

  構建三大平臺,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務

  海歸選擇廣州,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廣州為他們提供了從回國到落戶、從創業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而服務的提供者,正是留學人員口中的“孃家”——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

  中心率先在全國創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為留學人員提供入戶廣州、資格認定、資金撥付、就業推薦、創業服務、子女升***入***學、學歷學位認證等12大類25項服務。

  專門增設高層次人才服務視窗,開闢“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將服務範圍延伸至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增加了高層次人才認定評定、廣州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劃”申報、廣州市“121人才梯隊工程”申報、國家“千人計劃”申報等服務,並精心創設了專項資金髮放、職稱、住房補貼申辦、體檢、子女入學、醫療待遇等內容的“一站式”服務。

  “多渠道”人才引進平臺

  中心順應人才流動的新趨勢,採取多種形式,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引進平臺。一方面加強多方合作,與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海外留學人員專業團體等建立了引進海外留學人才渠道平臺。另一方面堅持積極圍繞廣州主要產業和骨幹用人單位,以用人單位的創新需求為導向引進人才。中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了系列“走出去”招賢引才活動,包括赴澳新攬才招賢、組織穗企赴港高校招聘、舉辦北美清華學子廣州行等活動,匯智聚強促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

  “一體化”配置服務平臺

  為有效推動人才和崗位的對接,通過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建立華南人才配置中心,在此基礎上與近600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組成了跨地區、跨行業的留學人才資訊雙向交流配置平臺,累計提供工作崗位數千個。精心打造了廣州海外人才網***

  服務升級,為創業創新加速

  創業有為,就業有位,中心創新服務模式,整合多種資源,貼近留學人員創業、就業需求開展特色服務,確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讓留學人員群體為廣州創業創新加碼。

  整合資源,著力發揮“高階引領”優勢

  2012年初,中心協同廣東省工商聯、南方民間智庫、投融資機構、創業媒體、行業協會、海外高層次人才代表等籌備並創立了廣州市領軍人才與企業協同創新聯盟。聯盟全力搭建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領軍人才及產業上下游企業、投融資機構、媒體等結合的專業服務平臺。至今,聯盟分別組織了10批次的包括融資實操培訓交流會、銀行與領軍人才企業融資交流等系列活動。已推動4家領軍人才企業開展了建設銀行“千人貸”、“百人貸”專案200萬元授信額度貸款,解決企業發展燃眉之急。

  貼近需求,著力提升就業創業技能

  中心打造了“海歸羊城,新銳廣州”就業培訓、創業輔導品牌,組織舉辦20餘期形式多樣的留學歸國人員就業輔導和創業培訓,以論壇、研討會、專案路演等形式,為缺乏工作經驗和創業經驗的留學人員免費“充電”。

  中心在全國首建立立了留學人員廣州實習基地,與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11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數百名留學人員進入基地實習並得到了鍛鍊和成長,走上了施展自己才華的工作崗位。

  交流碰撞,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為積極活躍廣州創業創新氛圍,激發創業創新活力,中心舉辦了“廣州市留學人員創業園聯席工作會議”、“廣州市留學人員企業家代表座談會暨健康體檢活動”、“廣州高層次人才政策與需求網路視訊會議和視訊招聘會”等活動,加強溝通平臺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