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

  現在大學生做創業是最受關注的,政府鼓勵大學生做創業有哪些政策制定了?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關於

  針對高校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市今年出臺多項鼓勵和支援大學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如提供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給予稅費補貼、社保補貼、場租補貼等。我市一些企業也推出為畢業生“量身定做”的創業專案,不少畢業生感慨地說:“現在的創業環境真是太好了,有現成的專案,有貼息貸款,有各項補貼,我們幾乎可以‘零門檻’創業。”

  為畢業生量身定做創業專案

  以往我市的創業優惠政策主要針對本市失業人員,但今年8月1日,我市實施第一部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綱領性檔案《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意見》,將服務物件擴大了,具有創業潛力的高校畢業生也可享受創業優惠政策。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創業服務部部長姜鑫介紹:“我市出臺了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政策,對在本市自主創業並帶動就業的畢業2年以內的全日制大中專學院及技校畢業生等7類人員給予創業獎勵和創業補貼,大學生創業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可享受稅費補貼、社保補貼、場租補貼。”對於畢業生創業具體可享受到多少實惠,姜鑫算了一筆賬,“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就達1.7萬元,首次創業補貼4000元,場租補貼約3.2萬餘元,社保補貼約1.2萬元,稅費補貼約2.4萬元,3年下來大學生創業可獲得將近10萬元實惠。”

  政府出臺鼓勵和支援大學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後,我市不少企業也推出為畢業生“量身定做”的創業專案。“金貝子速食”是深圳市金谷園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今年針對大學畢業生打造的創業專案。作為我市再就業援助基地,金谷園集團累計共解決了6000人次本市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今年為落實政府的畢業生創業政策,金谷園集團董事長甘小紅醞釀為畢業生打造創業專案。甘小紅告訴記者:“針對畢業生開發的‘金貝子速食’專案,畢業生無需技術,無需工廠,無需車輛,無需經驗,他們要做的就是當店長,當老闆。”這種創業新模式將大大提高大學畢業生創業成功率。

  新模式克服畢業生創業“短板”

  大學生創業有兩個“短板”:一個是資金,另一個是經驗。甘小紅介紹:“我們就針對這兩個‘短板’開發創業專案。首先在資金上,公司對本市戶籍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免加盟金和保證金,畢業生如果開一家旗艦店,大約要10萬元;如果開一家配送點,僅需1萬至3萬元的啟動金。而且,根據我市的相關政策,畢業生創業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可享受稅費補貼、社保補貼、場租補貼。其次在經驗上,如果畢業生‘單打獨鬥’,從店面選址、店面規劃到後臺管理、訂貨、製作、與工商稅務等部門打交道等所有的程式,都要畢業生自己去做,由於他們沒有經驗,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成為創業的‘絆腳石’。但通過加盟形式創業,集團公司負責採購、生產、物流、管理、營業指導、品牌企劃推廣等,創業的畢業生只要按照設計好的管理模式,每天有計劃地去做幾件核心的事情,包括訂貨、管理員工、派發宣傳單等。”

  “金貝子速食”第一家旗艦店華強北店12月28日正式營業。甘小紅說:“這家店不僅是畢業生開加盟店的一個‘樣板’,也將成為畢業生創業前的培訓基地。”記者看到,“金貝子速食”店不同於傳統餐廳,店內不設廚房,依託金谷園集團的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所有產品通過完善的物流體系及時配送到店內。“金貝子速食”店不設堂食,店就好比一個“港口”,只是產品的一個再儲存、加工分發站,顧客即買即走,外賣即訂即送。“集中採購、集中生產、小店面,都極大地降低了畢業生的加盟成本。”

  不少大學畢業生對這種新的創業模式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近日舉行的深圳市201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上,創業專案推介展示區成為今年雙選會的新增亮點,大會共提供150個創業專案,供有創業願望的畢業生與專案單位對接洽談。甘小紅親自到現場向畢業生推介“金貝子速食”,當天將近1000名畢業生前來諮詢,300多人進行了登記,最近每天都有畢業生到公司瞭解加盟的有關事宜。

  創業環境好畢業生可放手幹

  “我10年前創業的時候,找資金很艱難,有時候碰壁了還哭鼻子。現在畢業生創業的環境那麼好,政府提供小額擔保貸款,還有各種優惠政策,畢業生應該有信心、放開手去創業。”甘小紅說,“我自己經歷過創業的艱難,所以特別想助那些有創業意向的畢業生一臂之力。為了幫助畢業生創業,我正跟有關部門協調,公司統一為加盟的畢業生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實行5年還款計劃,畢業生第一年不用還貸款,由公司墊付,從第二年開始盈利的時候,畢業生才開始還貸款。”金谷園集團12月剛剛成立了管理培訓學院,畢業生在學院裡還將接受系統的創業培訓。甘小紅認為,畢業生要創業成功,最重要的一是“要堅持”,二是“肯吃苦”。

  最近,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先後請金谷園集團到學校向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推介活動,反響非常好。甘小紅說:“打消了一些大學畢業生對創業的顧慮和擔心,讓他們的就業觀念逐步轉變。”

  濰坊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 最高可獲補200萬元

  為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暢通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渠道,拓展更多適合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領域,近日濰坊市下發《關於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通知》,要求力爭在2016-2018年期間,每個縣市區引領80至100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培育5至10名到農村創業的領軍型大學生創業者。

  市級大學生農村創業示範平臺最高可獲補200萬元

  通知中要求,引導具備條件的大學生創業平臺,打造與農村創業的結合點,利用自身在區位、產業、流通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設立大學生農村創業專區。大學生農村創業平臺被評估認定為市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平臺的,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直接購買或租賃已開發閒置房地產樓盤作為創業平臺的,獎補標準提高到200萬元。獲評省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平臺的,在省級獎補的基礎上,市級再按照省級標準的50%給予一次性獎補。各縣市區要在非大學生創業平臺內開闢大學生農村創業專區,2018年之前,每個縣市區要達到3至6處。

  通知中還提到,縣市區應面向基層鄉鎮推動建設一批為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服務的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眾創空間、創業車間、農業社會化組織等各類平臺,成立創業服務實體,提供一站式集中服務,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大學生到相應領域創業。

  另外,支援大學生面向農村創辦電商平臺,帶動建設一批電商示範村,帶領農民網上創業,整合當地優勢資源、特色產業等,開展網上推介和銷售,提供專業化客服,搭建完善的線上線下銜接通道。鼓勵大學生參與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推動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利用現有或新建電子商務企業開發農村市場,建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鎮體驗店和村級服務站,引領建設一批示範性電商村、電商鎮和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

  關於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

  據介紹,2016—2018年,濰坊將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納入全市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大學生創業引領專項資金予以重點支援。大學生到農村創辦的以非營利為目的創新創業專案,可按程式列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範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可推薦列入全省重點扶持的100家左右具備領軍潛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學生新創企業,在經營場所和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同時向天使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予以重點推介。

  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可申請最高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政府給予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不超過3個百分點的貼息;創辦的小微企業符合條件的,可申請最高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政府給予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的貼息;對還款及時無不良信貸記錄的個人和企業,允許其再申請一次創業擔保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不再給予貼息。

  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涉農創業專案可優先入駐市級創業孵化器發展,在3年孵化期內,前2年免繳房租,第3年享受50%的減免。在指定孵化器外發展的大學生涉農創業專案,自行租用經營場地經營的,自注冊登記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並吸納3人以上就業的,給予最長2年、每年最多5000元的租金補貼。

  此外,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小微企業等實體,對首次領取小微企業營業執照、正常經營,並在創辦實體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的,給予最低1.5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對大學生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創辦小微企業,根據其申請補貼時吸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4個月以上的就業人員數量,給予每個崗位2500元的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

  一個縣市區培訓有到農村創業意願的大學生150至200人

  結合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具體實際,開發服務農村創業的學科理論、專業技能、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一批兼具時效性、示範性的大學生農村創業案例庫和創業專案庫,努力爭創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典型院校。高等院校建設的創業學院,在軟硬體設施和開展業務等方面符合規定標準,獲評省級創業示範大學的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對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創業專項教育,鼓勵大學生結合“網際網路+”、“有機農業”、“鄉村旅遊”等創業熱點挖掘適合農村的創業專案,激發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熱情。在實施的“加強就業培訓提升就業與創業能力五年規劃***2014-2018年***”專案中,實施“農村創業大學生專項培訓計劃”,畢業學年及畢業後有到農村創業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均可申請參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管理服務部門要根據創業培訓工作週期安排,同步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資訊網和當地就業服務場所開展徵集、報名工作,會同創業培訓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2016—2018年間,每個縣市區培訓有到農村創業意願的大學生150至200人。

  鼓勵高等院校按程式取得政府就業創業補貼定點培訓機構資格,作為到農村創業大學生的集中培訓平臺。組織到農村創業的大學生參加創業培訓,對培訓合格取得證書的,在省級每培訓1人補助培訓機構800元基礎上,市級再按每人8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你最關注什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透露,教育部今年將正式釋出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業等作出明確規定。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公眾態度如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63.4%的受訪者最關心審批條件,64.3%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和有關部門有責任監督申請休學創業的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

  51.8%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

  北京某985高校畢業的張川***化名***大三時曾經申請休學,到朋友的創業公司工作一年。張川回憶,他所在學校對休學申請的審批比較寬鬆,經過班主任同意,在學院填寫休學申請表,交學院負責人簽字蓋章即可。“負責辦理休學的老師會詢問休學原因等情況,但並不會管太多”。

  一年之後,朋友創業失敗,張川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很多大三時的課程都落下了,大四一邊補課拿學分,一邊還要做畢業設計,那一年特別累。”張川向筆者感慨道。

  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27.6%的受訪者不支援,20.6%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在山東大學讀書的範雪瑤***化名***認為,制定針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規定,允許折算學分,給予支援和指導,能讓有創業意願和能力的學生免除學籍方面的後顧之憂,減輕補課壓力,集中時間創業。

  早在2014年年底,教育部就曾下發《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

  調查顯示,在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中,受訪者最關心的是休學創業的審批條件***63.4%***,其次是休學創業學生能獲得哪些支援和保障***53.2%***,接下來是創業實踐如何折算學分***49.2%***和休學創業最高年限***48.0%***。

  日前,海南省教育廳下發的《海南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提出各高校可實施彈性學制,在校生休學創業的年限在原有學制基礎上可延長2至5年,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

  筆者致電海南大學教務處詢問相關情況,該校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海南大學還沒有針對休學創業的專門規定,如果學生想要休學創業,只能按照一般休學情況辦理手續,最多可以休學兩年,超過兩年則無法畢業。該工作人員還說,關於休學創業的具體政策,包括學分折算等規定正在研究中。

  北京大學教務部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北京大學也沒有關於休學創業的專門規定,學生創業休學可以按照參加社會實踐休學辦理,每次可以申請保留學籍一年,最多申請兩次,創業實踐目前無法折算學分。

  63.7%受訪者建議大學生理性評估自身創業條件

  調查中,39.0%的受訪者關心按照目前高校規定,大學生創業是否需要家長同意。

  張川向筆者坦言,他當時修學出去工作,並沒有得到父母同意,學校也不要求學生取得父母同意。“我帶了自己的學費去朋友公司,第二年回來繼續讀書,需要重新交學費時,才告訴了父母,被狠狠訓斥了一番。”張川表示,對於之前自作主張休學,他有些後悔。“我父母都是生意人,當時應該和他們商量一下,會作出更明智的決定,自己太沖動了”。

  張川說,雖然大學生創業不乏成功案例,但是更多的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對於創業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和準備。“學校如果出臺休學創業的規定,就應該有責任認真考察遞交申請學生的情況,給出指導意見,並且監督大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而不是在其他方面荒廢了時間”。

  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張麗敏則認為,讓學校承擔過多責任,更嚴格的管理也就可能隨之而來。“大學本來就應該是一個較為自由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生更能發揮所長,激發和鍛鍊自身創造力。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調查顯示,64.3%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和有關部門有責任監督申請休學創業的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18.9%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16.8%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受訪者有哪些建議?調查中,63.7%的受訪者建議大學生理性評估自身創業條件,60.1%的受訪者建議高校嚴格稽核學生休學創業審批材料,52.8%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應該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情況,49.7%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應規定大學生休學創業需取得家長同意,45.4%的受訪者希望高校和教育部門給予學生更充分的創業培訓和指導。

  張川認為,目前高校的創業課還不能有效指導學生創業,質量有待提高。在他看來,大學生創業有很多優勢,對於社會也有很多益處,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希望國家和高校能細化相關規定,給予創業大學生更多指導和支援,讓他們少一點負擔,儘量避免遭遇難以承受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