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創業成功案例具體分析
中職生就是在中職學校念過書或畢業的學生,在以下幾種學校中讀過書的都可稱為中職生。——中等專業學校***簡稱“中專”***。而中職生的創業更需不畏艱難,堅定信念,看清創業形勢,然後抓住機遇,適時出擊。中職生的成功創業案例更是能夠激勵人心,今天小編整理了中職生創業成功案例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中職生創業成功案例:網上開店賣菜的中職生
中職生張昕畢業沒幾年,開了家農產品店,繼而又開辦“綠悠悠”電子商務網站,稱得上是首批蔬菜農作物“網上超市”之一。近日,“綠悠悠”網站引進風險投資,創業前景看好。
張昕在中職校學的是計算機專業。2004年畢業那年,他集結同學中的“電腦高手”組建了學校第一間“設計工作室”,當時接洽了幾宗“大生意”,幫索尼等企業製作官方網站。畢業後,他開了家IT公司,從事廣告設計。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後,張昕想在“網上超市”進行嘗試。張昕做了小型的市場調查,發現當時淘寶等電子商務網站上農產品還是個空白點,因為它的網上購物人群還沒形成。家庭買菜的多以老人為主,他們不是網路購物的主力消費者。於是,張昕把創業範圍縮小在“有機蔬菜”領域,定位於白領家庭。2008年初,張昕投資30萬元,在安遠路開了間180平方米的“綠悠悠”農產品店。
因為年輕,張昕的想法與眾不同。一次市場考察中,江西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向他介紹:他們那兒的雞蛋是綠色的殼,蛋清和蛋白更有營養。民間有一種說法更吸引人:土雞中極少有產綠殼蛋的,母親都留給最疼愛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療老人頭暈、目眩等疾病。張昕聽後頓受啟發——現在賣東西都是賣商品,我能不能“賣故事”?
回上海後,張昕將店裡幾十種商品一一歸類,從網上搜集了從產地到用途等的各種資訊,編成一個個“產品故事”,教消費者怎樣從顏色、大小、形狀等細節分辨農產品的好壞,並把一些有機農作物和各項身體健康指標“對號”,比如東北某個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軟化血管等。
賦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後,消費者的認可度馬上提高了不少,兩個月後銷售額就突破了40萬元。在張昕的店裡,商品旁邊不再是單一的價格標籤,還有五顏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費者挑選適合自己的種類。
中職生創業成功案例:銷售模板創意月入萬元
大二暑假,在學校社團指導老師的推薦下,小柯去了十堰城區一家廣告公司,提前步入了實習單位。在這裡,他主要製作淘寶網上的模板以及與客戶在網上進行溝通。
“剛開始接觸公司時,由於對所從事的工作不熟悉,碰到了很多困難,老闆不但沒有給工資,而且還倒貼。”
說到自己製作模板的經歷和售前售後狀況,小柯說,“這樣持續了一個多月,不僅毫無進步,而且連生活費、車費都有問題。”小柯告訴大家,雖然最初製作的模板沒有得到老闆的認可和客戶的滿意,但他並沒有灰心,而是一如既往的在網上搜索淘寶網提供的框架,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編寫程式和設計模板。有一次,為創新模板,他三天三夜沒有閤眼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小柯製作淘寶網的模板終於得到了客戶的滿意。漸漸地,他的工資也慢慢見漲,由剛開始的倒貼漲到了每個月工資2500元加提成。
隨著小柯製作模板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老闆又將銷售模板的工作也分配給他負責。“我清楚地記得,第一筆交易是有關化妝品的淘寶網模板,售價800元。客戶對模板的樣式非常滿意,當時就直接下單了,這筆交易的成功對我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小柯談起這些事情的時候,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說到銷售淘寶網模板,小柯幾次提到了創意和服務態度。“全國有那麼多銷售模板的賣家,之所以我們模板銷售的好,是因為我們經常借鑑官方網上好的商品樣式,學習網上一些賣家寫的‘祕笈’,最終結合自己的創意點子和製作模板的技能,吸引顧客。”小柯告訴大家,“除了有好的創意,服務態度也很重要。”他說,他經常通過QQ和客戶交流,客戶提的問題,他總是儘可能的幫客戶辦到,每次客戶訂貨後,不論多晚,他總是給賣家準時發貨,因此,客戶很少在網上對該公司發表不好的評價。
目前小柯所在公司的淘寶網模板銷售全國第一。“當看到數字每天都在翻新時,心裡特別有成就感,這是對我們公司經營的最大肯定。”小柯告訴大家,“我實習第四個月後,我每月的工資就在萬元以上。”據他介紹,大學三年中,他沒有向家裡要一分錢,現在還常常給家裡寄錢,同學們都稱他為小老闆。
今年6月,小柯就大學畢業了。“想過自己創業,或許會開一家屬於自己的IT行業公司。”對於未來的打算,小柯表示,他會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磨練幾年,讓自己的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中職生創業成功案例:老字號裡的80後女掌櫃
穿著一身簡單工作服的王茜一到茶莊就來了神兒,一上午的時間很快就消失在清點、填裝、整理之中,每當有顧客到來,王茜就麻利地把茶罐一個接一個地搬出來讓他們找尋符合自己的品種。“你服務太周到了”,成了顧客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現在的王茜已經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東城區的新店上。對於這個1月16日剛剛開業的“新據點”,王茜和同事現在利用中午的時間免費向路人發放環保袋,袋子裡放上一份“張一元”的宣傳單,以擴大店鋪的宣傳。
在做好店鋪經營管理的同時,王茜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有關茶葉的技能一項一項地傳給身邊的3位同事,從產品介紹到稱重、包茶葉,甚至是接待顧客的“一招一式”,王茜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而這,也依循了這位年輕的“老店長”的成長路線。
2008年,王茜從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通過學校招聘來到了百年老字號“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右安門店。經過一週的培訓後,上崗實習第一天的遭遇就讓她難以忘懷。由於業務不是很熟,加上剛開始有點緊張,王茜在給一位顧客包茶葉時顯得有些生疏,對面顧客不耐煩地“火”了起來,埋怨她包得又慢又差,最後店裡的一位老師傅上前道歉說是新來的實習生才得以解圍。
“開始是挑戰,後來也就變成動力了。”王茜說。
現在的王茜能夠一直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工作和同事,這是源於在學校時,她就是班裡的心理疏導委員,經常幫助同學調節關係。在王茜看來,這是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經歷了工作上的第一次尷尬之後,王茜知道要在店裡工作必須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為此她苦練技能,每天要包幾十斤的茶葉,平日裡只要一有機會,她就向師傅們討教包裝技巧、茶葉知識、銷售技巧。工作之餘她還買了很多有關茶葉知識方面的書籍,以此進一步充實自己。
其實,在學校時,王茜的學習成績雖然不是十分突出,但始終為自己積蓄著力量。學校老師也會經常讓學生以PPT的形式去完成作業,並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正是由於在校期間的積累,使得她憑藉已有的基礎,很快地掌握了對茶莊管理和茶葉買賣過程的電子化操作等技術。
經過半年的實習、考核,2008年8月初,王茜正式轉正並被調到“張一元”的前門總店。總店是全公司乃至全國單店銷售最高的門店,業務量之大可想而知,一般的新員工很難適應這裡的快節奏,王茜卻勝任了。這還要得益於她在學校期間就經常利用假期時間去肯德基打工,“我以前是個很慢的人,但是在一個流水線似的工作環境中,就得逼著自己快起來”。
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09年春節的繁忙之後,王茜已經適應了自己的工作,業務能力也突飛猛進。
2009年年初,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聯合推出“北京市商業服務業崗位服務技能系列活動”,這對於茶葉行業來說,是近20年才有的一次練兵機會,僅“張一元”一家就有200多人報名參賽。作為公司新人的王茜,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茜在初賽時就連跳兩級拿到了“中級營業員”證書,並被通知可以進行下一輪的競賽。確認這是事實之後,她十分興奮。因為,這時她來張一元加上實習剛一年半的時間。
在100多名選手中,只有15個名額可以參加最後的市級決賽。經過比拼,王茜最終取得了全市第9名的好成績,並取得了“二級技師”。激動的不只是她一個人,店裡的同事、公司領導,都說王茜是一匹“黑馬”。
比賽後不到兩個月,王茜就接到公司的新任務,決定外派她和幾位同事到天津開拓老字號的新天地。
2009年8月23日到天津,王茜和同事們面對的首要任務是8月28日3家新店同時開業。可是這3家店的裝修程序竟然沒有結束,這就意味著她們必須用4天的時間,同施工隊一起趕工,完成門店衛生、上貨、新員工簡單茶葉包裝培訓。
王茜帶領大家上午、晚上搞衛生,中午到下午時段她要教員工包茶葉,那幾天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終於在28日,3家店順利開業,打響了“張一元”進軍天津的第一炮。
2011年8月,在天津兩年的王茜回到了北京,現在她的職務是剛剛開業的燈市口分店店長,開始了自己工作中新的歷程。她近期的目標是努力把分店做好,贏得更多顧客的口碑,並將其打造成北京東城區的示範店。
對於4年來的成長,王茜認為這源於對工作的熱愛和踏實肯幹的毅力,以及善於調整心態的能力,而她也一直努力地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周圍的人和事。